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82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该房屋的屋架包括:第一立柱、底梁、底梁连接梁、第二立柱、脊梁、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以及屋顶架,脊梁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圆弧板,底梁也设有一个第一圆弧板;屋顶架包括两个屋顶框架;屋顶框架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圆弧板,左侧的屋顶框架左端的第二圆弧板扣合在左侧底梁的第一圆弧板上,且右端的第二圆弧板扣合在脊梁左侧的第一圆弧板上;右侧的屋顶框架右端的第二圆弧板扣合在右侧的底梁的第一圆弧板上,且左端的第二圆弧板扣合在脊梁右侧的第一圆弧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装配时能够快速地把屋架的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夹角调整为设计值,以提高房屋整体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
本技术涉及房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凉亭、临时办公场所、野外作业施工用房、民用安置或展览用房等采用集成结构的房屋能够实现快速安装,且安装耗费人力少,使用成本低,集成房屋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从而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现有的集成房屋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先装配好屋架,模块化的屋顶安装到屋架的屋顶架。现有的屋架的倒V形屋顶架在安装时角度调整比较麻烦,给整个房屋的装配增加了难度,也影响了房屋整体安装的速度。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从而克服现有的房屋屋架的倒V形屋顶架在安装时角度调整比较麻烦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其中,该房屋的屋架包括:第一立柱,两排该第一立柱左右平行地分布;底梁,每排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架设有一个该底梁;底梁连接梁,两个所述底梁之间架设有至少两个该底梁连接梁;第二立柱,至少两个所述底梁连接梁各与一个该第二立柱的下端连接;脊梁,其架设于所有的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且该脊梁平行于所述底梁;第一圆弧板,所述脊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一圆弧板,且两个所述底梁上也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一圆弧板;屋顶架,其包括左右两个呈倒V状分布的屋顶框架;以及第二圆弧板,每个所述屋顶框架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二圆弧板;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左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所述脊梁的左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右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所述脊梁的右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圆弧板和所述第二圆弧板的材质均为铝材,扣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圆弧板和所述第二圆弧板通过螺丝进行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脊梁的左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左端为自由端,位于所述脊梁的右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右端为自由端;位于左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右端为自由端,位于右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左端为自由端。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的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左端为自由端,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的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右端为自由端;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的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右端为自由端,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的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左端为自由端。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脊梁的上端架设有一上封板,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和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均位于所述上封板的下方。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脊梁的上端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U形梁,所述上封板的中部凹设有两个卡槽,所述U形梁的两个侧壁各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嵌于一个所述卡槽内。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底梁上设置有一个装饰檐。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底梁与对应的所述装饰檐之间设置有一个水槽檐或加长檐,所述水槽檐为上端开口的U形檐,所述加长檐的上端是封闭的。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底梁与对应的所述装饰檐之间通过搭接的方式设置有一个所述水槽檐或所述加长檐。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梁与每个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由一个直角块通过螺丝进行连接,且所述脊梁与每个对应的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也由一个所述直角块通过螺丝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底梁、脊梁以及屋顶框架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进行扣接,从而便于准确地对两个屋顶框架进行定位,以快速地把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夹角调整为设计值,故本技术能够便于呈倒V状装配屋顶架的两个屋顶框架,并提高房屋整体的装配效率。(2)本技术的各个第一圆弧板均有一端为自由端,从而既方便根据部件的尺寸公差对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夹角进行微调,又能够方便相互扣合的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通过螺丝进行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便于装配的房屋的屋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图1的A部分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图1的B部分放大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图1的第二圆弧板设置于屋顶框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底梁与装饰梁之间设置有水槽檐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立柱;2-底梁;3-底梁连接梁;4-第二立柱;5-脊梁;6-屋顶架;7-屋顶框架;8-主梁;9-副梁;10-加长檐;11-装饰檐;12-第一圆弧板;13-第二圆弧板;14-上封板;15-U形梁;16-直角块;17-水槽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至图5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的结构示意图,该便于装配的房屋包括第一立柱1、底梁2、底梁连接梁3、第二立柱4、脊梁5、第一圆弧板12、屋顶架6以及第二圆弧板13,参考图1,两排第一立柱1左右平行地分布,每排第一立柱1包括若干个平行分布的第一立柱1,第一立柱1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上。装配房屋时,可以根据是否需要墙体来决定是否把模块化的墙面安装于第一立柱1上。每排第一立柱1的上端架设有一个底梁2,从而使位于两排第一立柱1上的两个底梁2平行分布,底梁2垂直于第一立柱1。两个底梁2之间架设有至少两个底梁连接梁3,底梁连接梁3垂直于底梁2。可以使左右两排第一立柱1中的第一立柱1一一对应分布,且对应的两个第一立柱1上固定有一个底梁连接梁3。为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在底梁连接梁3上设置支撑于地面上的支撑柱,支撑柱位于两排第一立柱1之间,从而防止底梁连接梁3悬空的长度过长。继续参考图1,每个底梁2上设置有一个装饰檐11,左侧的底梁2上的装饰檐11位于其左侧,右侧的底梁2上的装饰檐11位于其右侧,从而使装饰檐11突出于屋架之外。进一步优选地,参考图3和图5,每个底梁2与对应的装饰檐11之间设置有一个水槽檐17或加长檐10,水槽檐17为上端开口的U形檐,以使屋顶的水先集中流入到水槽檐17的槽内后再从两端向下排放,而加长檐17的上端是封闭的,水直接从加长檐17的顶面流过后向下排放。再进一步优选地,每个底梁2与对应的装饰檐11之间通过搭接的方式设置有一个水槽檐17或加长檐10。具体的搭接方式可以为,其中一个连接对象上设置有向上的L形槽,另一个相邻的连接对象上设置有向下的L形槽,两个相邻的连接对象通过朝向相反的L形槽便能搭在一起,其装配十分方便和快速,且拆卸也容易。继续参考图1,至少两个底梁连接梁3各与一个第二立柱4的下端连接,本技术优选的是,每个底梁连接梁3的中间与一个第二立柱4进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其特征在于,该房屋的屋架包括:第一立柱,两排该第一立柱左右平行地分布;底梁,每排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架设有一个该底梁;底梁连接梁,两个所述底梁之间架设有至少两个该底梁连接梁;第二立柱,至少两个所述底梁连接梁各与一个该第二立柱的下端连接;脊梁,其架设于所有的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且该脊梁平行于所述底梁;第一圆弧板,所述脊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一圆弧板,且两个所述底梁上也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一圆弧板;屋顶架,其包括左右两个呈倒V状分布的屋顶框架;以及第二圆弧板,每个所述屋顶框架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二圆弧板;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左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所述脊梁的左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右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所述脊梁的右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其特征在于,该房屋的屋架包括:第一立柱,两排该第一立柱左右平行地分布;底梁,每排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架设有一个该底梁;底梁连接梁,两个所述底梁之间架设有至少两个该底梁连接梁;第二立柱,至少两个所述底梁连接梁各与一个该第二立柱的下端连接;脊梁,其架设于所有的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且该脊梁平行于所述底梁;第一圆弧板,所述脊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一圆弧板,且两个所述底梁上也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一圆弧板;屋顶架,其包括左右两个呈倒V状分布的屋顶框架;以及第二圆弧板,每个所述屋顶框架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该第二圆弧板;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左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左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所述脊梁的左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右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右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位于右侧的所述屋顶框架的左端的该第二圆弧板扣合在位于所述脊梁的右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配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板和所述第二圆弧板的材质均为铝材,扣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圆弧板和所述第二圆弧板通过螺丝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装配的房屋,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脊梁的左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左端为自由端,位于所述脊梁的右侧的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右端为自由端;位于左侧的所述底梁上的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右端为自由端,位于右侧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枫宁格客栈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