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便携式人体体征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智能便携式人体体征传感器,属于智能便携式人体体征传感器
技术介绍
体征传感器指的是能测量人体各项生命体征参数的传感器,目前测量的参数类型包括人体体温、血氧浓度、心率值、舒张压、收缩压、模拟心电图、脉搏波形图等信息;常用的电子式心率血氧传感器都是光学传感器,其原理大都采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血压测试仪,采用无创测血压的方法分为柯氏音法和示波法,都需要通过袖带测量,难以达到携带方便和实时测量的效果。目前使用的便携式电子心率血氧传感器,当LED光射向皮肤,透过皮肤组织反射回的光被光敏传感器接受并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所测得的PPG信号经过滤波处理,通过时域分析计算出心率值、通过频域分析获得血氧含量值,但是目前很难通过PPG信号建立与血压直接的转换关系,所以很难用光学传感器测量血压值。另外一种红外式体温传感器,所测得的体温温度值与传感器和皮肤表面的距离有关,红外传感器与测量环境光的强度有关,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所测体温数据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便携式人体体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为柱体结构,所述壳体(1)的柱面设置有LED指示灯(2),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体征传感器(3);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器(4)、数据存储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和蓄电池(7),所述中央控制器(4)通过导线分别与LED指示灯(2)、体征传感器(3)、数据存储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蓄电池(7)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4)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体征传感器(3)使用的芯片为体征模拟前端芯片U2;所述中央控制器(4)的电路结构为: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串接电容C3后接地;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便携式人体体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为柱体结构,所述壳体(1)的柱面设置有LED指示灯(2),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体征传感器(3);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器(4)、数据存储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和蓄电池(7),所述中央控制器(4)通过导线分别与LED指示灯(2)、体征传感器(3)、数据存储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蓄电池(7)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4)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体征传感器(3)使用的芯片为体征模拟前端芯片U2;所述中央控制器(4)的电路结构为: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串接电容C3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3脚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5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8脚与体征模拟前端芯片U2的24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13脚并接电容C6的一端后接VCC输入电源,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16脚与体征模拟前端芯片U2的31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17脚与体征模拟前端芯片U2的30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18脚与体征模拟前端芯片U2的29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19脚与体征模拟前端芯片U2的28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30脚并接电容C10的一端后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31脚并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32脚与电容C11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33脚与电容C1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2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34脚并接晶振Y2的一端后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35脚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36脚并接电容C15的一端后接VCC输入电源,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便携式人体体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传感器(3)的电路结构为:所述体征模拟前端芯片U2的1脚并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胜波,陈杰,张博,万培,吕立程,郝润芳,程永强,袁仲云,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