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75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原料准备、原料漂洗、自然晾干、混合茶叶、杀青、护色、揉捻及冻干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冻干步骤,能够最大程度的锁住藤茶的营养,使得生产出来的茶叶营养成分流失少,汤正味浓,芳香四溢,而且保留了藤茶原有茶叶的品相和颜色,泡制后,茶叶犹如新鲜采摘的嫩叶一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为葡萄科(VitaceaeMichx)蛇葡萄属(Ampelopsis)的一种野生木质落叶藤本植物,属于典型的类茶植物,俗称山甜茶、白茶、甘露茶、白毛猴、白茶等,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藤茶原植物生长于海拔400~1300m之间,集中或散生在山坡的混杂林中,野生贮量大,分布和生长规律比较清晰,为可以直接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藤茶不仅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饮品,更是一种药效保健性能很强的茶中奇葩,它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铁、锌、钙、镁、钾、钠等微量元素,对预防肝火过盛、咽喉炎、高血压等有独特效果,还具有清热解毒、美容抗衰老等作用,对睡眠质量不高的人来说,尤其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它含有丰富的黄酮、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依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所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每100g产品水分9.4g,热量为291千卡,主要营养素蛋白质20.4g、脂肪0.8g、胡萝卜素5.23mg、维生素E6.32mg、铁10.1mg、锌1.58mg、钙411.3mg、铜0.67mg、镁121.6mg、硒10.62μg,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食物成分表》中茶叶类相比,其营养成分较齐全,优于一般茶叶,尤其是黄铜类化合物和硒的含量远高于绿茶和花茶。藤茶富含硒,元素符号为Se,它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关藤茶植物资源的开发,目前最主要的加工产品为类茶产品,即冲泡型商品“藤茶”,各地分别有“藤茶”、“白猴”、“甘露茶”、“茅岩霉茶”、“野藤茶”、“龙须茶”等俗称。而这些产品大都是发酵茶,发酵茶泡茶费时,且茶味较浓,对一些人不太适合,而绿茶具有饮用方便、即冲即饮的优点,且较多地保留了茶叶内的天然物质。申请公布号为CN104381484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3月4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藤茶绿茶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依次为采摘鲜叶、凉青、杀青、回潮、揉捻、毛火、整形、干燥、提香和成品。本专利技术采用藤茶品种鲜叶,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加工工艺制茶条件,开发出一种藤茶绿茶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有助于开发高附加值的藤茶绿茶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可达到农民富裕和财政增收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通过该工艺制备出来的藤茶绿茶还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按照上述生产工艺在制备藤茶绿茶成品时,容易造成藤茶中的营养成分流失,不利于人体营养吸收,而且对藤茶的口感和香味有所影响。2、按照上述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藤茶绿茶颜色和品相较差,泡制时,而且茶叶味道较淡,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生产藤茶绿茶工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出来的复合茶,口感更好,使得生产出来的茶叶营养成分流失少,营养更加丰富,汤正味浓,芳香四溢,而且保留了藤茶原有茶叶的品相和颜色,泡制后,茶叶犹如新鲜采摘的嫩叶一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步骤1,原料准备采摘新鲜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步骤2,原料漂洗将采摘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分别装入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容器中,待茶叶装到容器的1/2高度时,将整个容器放入流动的水流中,容器放入后,水流液面位于容器的3/4高度处,每隔1~2min,将容器从水流中取出,待容易中水流走后,再放入到水流中,如此重复3~5次后,将容器从水流中取出,待水流走后,取出茶叶备用;步骤3,自然晾干将漂洗后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摊放在摊放室内的竹质的摊放架上进行摊放,自然晾干茶叶表面的水分;步骤4,将上述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按照如下重量份数混合:藤茶叶10~15份枸骨叶3~5份南天竹叶2~4份薄荷叶1~3份;步骤5,杀青采用杀青机对上述混合茶叶进行杀青,当藤茶叶含水率为45-48%时,即可起锅摊凉;步骤6,护色将杀青后的混合茶叶放入浓度为0.03%的维生素C、0.16%的柠檬酸混合溶液中,浸泡44min,浸泡结束后用清水漂洗,沥干水分;步骤7,揉捻使用揉捻机揉捻22~33min;步骤8,冻干用食品用真空冷冻干燥机组对经过揉捻后的混合茶叶进行冻干处理,冷冻温度为-18~-12℃,抽真空至干燥室压力为24~30Pa,升华温度控制在44~48℃。步骤1中,采摘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时,要求保留叶柄,叶柄的长度控制在2cm以上,在进行步骤5时,用剪刀减掉叶柄。步骤2中,所述水流的流速为8~12km/h,水流的温度为25~28℃。步骤3中,鲜叶摊放厚度为3~5cm,摊放时间为68~76min,摊放室内鼓入经过净化的空气,摊放室内温度控制在26~32℃,在摊放时,每隔12~18min,翻动一次鲜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创新绿茶加工技术,将冻干技术引入到茶叶制作中,不仅弥补了传统藤茶发酵茶品种单调、经济效益不高的不足,同时能够保证生产出来的茶叶营养成分流失少,汤正味浓,芳香四溢,而且保留了藤茶原有茶叶的品相和颜色,泡制后,茶叶犹如新鲜采摘的嫩叶一般。本专利技术在进行杀青前对茶叶进行了漂洗和自然晾干处理,洗掉茶叶表面的污物的同时,还对茶叶中的有效营养成分进行了锁定,减小营养成分的流失量,同时通入的空气均为净化后的空气,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残留。本专利技术在采摘鲜叶时,保留了叶柄,其目的就是减少营养的流失,然后在杀青前去掉叶柄即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水流的流速、温度的限制,既能保证清洗干净,又能软化鲜叶,锁住鲜叶的营养和水分。本专利技术对混合茶叶进行了护色处理,使得混合茶叶能够保留茶叶原来的颜色。本专利技术的茶叶包括了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使得茶叶口味多样,而且营养更加丰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步骤1,原料准备采摘新鲜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步骤2,原料漂洗将采摘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分别装入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容器中,待茶叶装到容器的1/2高度时,将整个容器放入流动的水流中,容器放入后,水流液面位于容器的3/4高度处,每隔1.5min,将容器从水流中取出,待容易中水流走后,再放入到水流中,如此重复4次后,将容器从水流中取出,待水流走后,取出茶叶备用;步骤3,自然晾干将漂洗后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摊放在摊放室内的竹质的摊放架上进行摊放,自然晾干茶叶表面的水分;步骤4,将上述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按照如下重量份数混合:藤茶叶12份枸骨叶4份南天竹叶3份薄荷叶2份;步骤5,杀青采用杀青机对上述混合茶叶进行杀青,当藤茶叶含水率为46%时,即可起锅摊凉;步骤6,护色将杀青后的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步骤1,原料准备采摘新鲜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步骤2,原料漂洗将采摘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分别装入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容器中,待茶叶装到容器的1/2高度时,将整个容器放入流动的水流中,容器放入后,水流液面位于容器的3/4高度处,每隔1~2min,将容器从水流中取出,待容易中水流走后,再放入到水流中,如此重复3~5次后,将容器从水流中取出,待水流走后,取出茶叶备用;步骤3,自然晾干将漂洗后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摊放在摊放室内的竹质的摊放架上进行摊放,自然晾干茶叶表面的水分;步骤4,将上述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按照如下重量份数混合:藤茶叶10~15份枸骨叶3~5份南天竹叶2~4份薄荷叶1~3份;步骤5,杀青采用杀青机对上述混合茶叶进行杀青,当藤茶叶含水率为45‑48%时,即可起锅摊凉;步骤6,护色将杀青后的混合茶叶放入浓度为0.03%的维生素C、0.16%的柠檬酸混合溶液中,浸泡44min,浸泡结束后用清水漂洗,沥干水分;步骤7,揉捻使用揉捻机揉捻22~33min;步骤8,冻干用食品用真空冷冻干燥机组对经过揉捻后的混合茶叶进行冻干处理,冷冻温度为‑18~‑12℃,抽真空至干燥室压力为24~30Pa,升华温度控制在44~4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步骤1,原料准备采摘新鲜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步骤2,原料漂洗将采摘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分别装入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容器中,待茶叶装到容器的1/2高度时,将整个容器放入流动的水流中,容器放入后,水流液面位于容器的3/4高度处,每隔1~2min,将容器从水流中取出,待容易中水流走后,再放入到水流中,如此重复3~5次后,将容器从水流中取出,待水流走后,取出茶叶备用;步骤3,自然晾干将漂洗后的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摊放在摊放室内的竹质的摊放架上进行摊放,自然晾干茶叶表面的水分;步骤4,将上述藤茶叶、枸骨叶、南天竹叶和薄荷叶按照如下重量份数混合:藤茶叶10~15份枸骨叶3~5份南天竹叶2~4份薄荷叶1~3份;步骤5,杀青采用杀青机对上述混合茶叶进行杀青,当藤茶叶含水率为45-48%时,即可起锅摊凉;步骤6,护色将杀青后的混合茶叶放入浓度为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雅思清和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