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头蜈蚣的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蜈蚣养殖
,具体涉及金头蜈蚣的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蜈蚣俗称百足虫,又名天龙,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蜈蚣体长8-25厘米,成熟蜈蚣体长11-14厘米,宽0.5-1.1厘米,背腹稍扁。金头蜈蚣,又叫少棘蜈蚣,是模棘蜈蚣的近似种,喜居于潮湿阴暗的处所,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和阴湿的草地等处,金头蜈蚣多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昼伏夜出觅食。金头蜈蚣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等功能。蜈蚣作为传统中药,一直受到国际医药市场的青睐,尤其是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是我国动物药材出口的紧俏产品。蜈蚣的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也使得蜈蚣养殖成为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的特种养殖项目,近几年蜈蚣养殖行业发展迅速。蜈蚣为雌雄异体,两性繁殖。春末夏初是蜈蚣的交配季节,当气温进入20-25℃时,性成熟的蜈蚣即有求偶表现。蜈蚣为卵生动物。交配结束后,受精卵的体内孕育26-30天后,卵粒开始发育成熟。产卵蜈蚣腹部贴近在泥窝上,用头板、口器和前足挖掘一个1cm深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躯体成S形,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产卵过程需要2-3小时 ...
【技术保护点】
1.金头蜈蚣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环境设置:养殖池自然通风良好,金头蜈蚣放养密度为150‑300条/每平方米;(2)温湿度控制:养殖池的温度控制在22‑28℃,湿度控制在70‑75%;(3)消毒管理:养殖场所每半年用质量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消毒溶液做消毒处理;(4)产卵孵化管理:金头蜈蚣产卵前进行隔离静养,将要产卵的金头蜈蚣转移至安静、阴暗、无振动的繁殖池,繁殖池的放养密度为70‑90条/每平方米,并且加强喂食,金头蜈蚣在孵化期间不再给食;(5)孵化后管理:母金头蜈蚣孵化出幼金头蜈蚣后,将母金头蜈蚣和幼金头蜈蚣分开饲养,在晚上金头蜈蚣出来活动时将母 ...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头蜈蚣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环境设置:养殖池自然通风良好,金头蜈蚣放养密度为150-300条/每平方米;(2)温湿度控制:养殖池的温度控制在22-28℃,湿度控制在70-75%;(3)消毒管理:养殖场所每半年用质量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消毒溶液做消毒处理;(4)产卵孵化管理:金头蜈蚣产卵前进行隔离静养,将要产卵的金头蜈蚣转移至安静、阴暗、无振动的繁殖池,繁殖池的放养密度为70-90条/每平方米,并且加强喂食,金头蜈蚣在孵化期间不再给食;(5)孵化后管理:母金头蜈蚣孵化出幼金头蜈蚣后,将母金头蜈蚣和幼金头蜈蚣分开饲养,在晚上金头蜈蚣出来活动时将母金头蜈蚣夹到另外的养殖池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头蜈蚣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加强喂食,是将繁殖餐放入繁殖池中任金头蜈蚣自由采食,所述的繁殖餐包括肉料和素料,所述肉料与素料的质量比为肉:素=8-9: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头蜈蚣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肉料为活体黄粉虫、新鲜的猪肉、鱼肉、猪肺、鸡肉中的任两种,且每天更换另两种肉料喂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头蜈蚣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料为白萝卜、胡萝卜、南瓜、白菜中的任一种。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头蜈蚣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肉料在投喂给金头蜈蚣前,先在肉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兰,
申请(专利权)人:陆川县海兰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