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砖模具推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540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心砖模具推送装置,有效解决空心砖模具滞留传送带末端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多个辊筒组成的传送带,辊筒的左右两端设有挡板,挡板上贯穿有转轴,转轴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拨杆,挡板的上侧面上设有与第一拨杆相配合的限位销钉,挡板的上侧面上设有位于第一拨杆的后方的第二拨杆,第二拨杆可转动且与挡板之间设有扭簧,挡板的上侧面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位于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之间,第一连杆的外端设有与第一连杆垂直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后端设有第一电极片,第二拨杆的外端设有与第一电极片配合的第二电极片,第一拨杆的后端设有与第二连杆相配合的柔性拨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砖模具推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心砖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空心砖模具推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空心砖生产领域中,普遍采用棍子传送带进行传送,然后在卸物料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被输送物体一端已经脱离传送带并与地面或者其他的承载支架接触,便会产生非常大的摩擦力,为被传送物体的另一端虽然还在棍子传送带上,但是由于辊筒与被传送物体的接触面积会越来越小,因此推送物体的力会小于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因此物体一般都会滞留在传送带的末端,不能及时的被输送出去,但目前基本上都是人工将物体的两端勾住,并拉出,消耗人力物力,且工作量非常大,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简单的设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心砖模具推送装置,可有效解决空心砖模具滞留传送带末端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多个辊筒组成的传送带,辊筒的左右两端设有竖直的挡板,辊筒贯穿挡板,挡板上贯穿有竖直的转轴,转轴位于相邻两个辊筒的间隔之间,转轴的上端置于挡板的上方,转轴的上端连接有水平第一拨杆,挡板的上侧面上设有与第一拨杆相配合的限位销钉;挡板的上侧面上设有位于第一拨杆的后方的第二拨杆,第二拨杆可转动且与挡板之间设有扭簧,挡板的上侧面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位于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之间,第一连杆的外端设有与第一连杆垂直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后端设有第一电极片,第二拨杆的外端设有与第一电极片配合的第二电极片,第一拨杆的后端设有与第二连杆相配合的柔性拨条。本技术好处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巧妙的设计了电机的触发动作并利用电机12的惯性,实现了整个过程的全自动化,大大减轻了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去掉辊筒)。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由多个辊筒1组成的传送带,辊筒1的左右两端设有竖直的挡板2,辊筒1贯穿挡板2,挡板2上贯穿有竖直的转轴3,转轴3位于相邻两个辊筒1的间隔之间,转轴3的上端置于挡板2的上方,转轴3的上端连接有水平第一拨杆4,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与第一拨杆4相配合的限位销钉5;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位于第一拨杆4的后方的第二拨杆6,第二拨杆6可转动且与挡板2之间设有扭簧,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位于第一拨杆4与第二拨杆6之间,第一连杆7的外端设有与第一连杆7垂直的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后端设有第一电极片9,第二拨杆6的外端设有与第一电极片9配合的第二电极片10,第一拨杆4的后端设有与第二连杆8相配合的柔性拨条11。为了使转轴3可以旋转,所述的转轴3的下端置于挡板2的下方且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位于辊筒1的下方。为了实现限位,所述的挡板2的上侧面上开设有竖直的盲孔,盲孔内插装有可上下移动的销钉,销钉与盲孔的底部之间设有压簧,销钉的上端为球状体且可与第一拨杆4接触。为了实现第一连杆7的左右滑动,所述的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固定块13,第一连杆7贯穿固定块13且可沿固定块13左右滑动。为了实现第二拨杆6的转动,所述的第二拨杆6的中部贯穿有竖直的短杆,短杆的下端固定在挡板2的上侧面上,扭簧套装在短杆上,且扭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拨杆6上,另一端固定在短杆上。为了使第一拨杆4可以在扭簧的作用下旋转到水平位置,所述的第一拨杆4的后方设有能与第一拨杆4后侧面接触的限位块14。为了实现拨动,所述的拨条11采用橡胶条或弹簧片。本技术使用前,第一拨杆4的后端被限位销钉5阻挡,使第一拨杆4的后端处于朝后的状态,第一拨杆4后端的拨条11处于被固定块13挤压的状态,此时拨条11并位于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接触,同时由于第二拨杆6的下端连接有电机12,因此拨条11的弹力并不能使第一拨杆4转动;此时第二拨杆6处于水平状态,第一电极片9位于第二电极片10的内侧,第一电极片9与第二电极片10处于不接触的状态。在使用实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第一拨杆4与传送带的位置关系,保证在传送带的尽头,托盘由于无法被传送时,可以被拨动,以下以右侧的推送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当托盘由传送带的后方向前传送时,由于由于第二拨杆6位于第一拨杆4的后方,且第二拨杆6的内端置于挡板2的内侧,因此,托盘会首先挤压第二拨杆6的内端,使第二拨杆6进行旋转,同时套装在短杆上的扭簧被扭转,当第二拨杆6旋转时,第二拨杆6的外端同时进行旋转,带动第二拨杆6外端的第二电极片10旋转,同时当托盘继续先前移动,第二拨杆6的内端会继续旋转,同时第二拨杆6的内端挤压第一连杆7,使第一连杆7向外移动,第一连杆7又会带动第二连杆8向外移动,使第一电极片9向外移动,使第一电极片9移动到第二拨杆6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二电极片10位置的正下方。当托盘继续向前移动,第二拨杆6会处于静止状态,直到托盘与第二拨杆6脱离,此时第二拨杆6会在扭簧的作用下旋转,同时恢复到水平位置,此时第二拨杆6外端的第二电极片10会恢复原位,并与第一电极片9接触,当第一电极片9与第二电极片10接触时,此时会启动电机12,电机12转动,使转轴3和第一拨杆4进行转动;由于电机12的扭矩较大,仅此第一拨杆4会先挤压限位销钉5,而后进行旋转,当旋转到与托盘的后端接触时,在电机12的作用下,第一拨杆4会推动托盘,使托盘向前移动,直到托盘脱离传送带;当托盘脱离后,第一拨杆4会继续旋转,当旋转到第一拨杆4端部的拨条11与第二连杆8接触时,拨条11会拨动第二连杆8,使第二连杆8带动第一连杆7沿固定块13向内滑动,当第一连杆7向内滑动后,位于第二连杆8后端的第一电极片9会再次处于第二电极片10的内侧,同时电机12停止转动,在电机12的惯性作用下,第一拨杆4继续旋转,直到第一拨杆4被限位销钉5限制,第一拨杆4会停止旋转,同时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依次完成了整个动作,直到下个托盘再次过来,会再次重复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的托盘推送。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拨杆4与第二拨杆6,利用第一拨杆4来感应托盘的进入和退出过程,而后利用这个过程配合第一电极片9和第二电极片10,实现了当托盘离开第一拨杆4,并进入第二拨杆6的旋转范围内时,启动电机12,充分利用了第二拨杆6的两端,从而实现了电机12的开关。本技术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巧妙的设计了电机12的触发动作并利用电机12的惯性,实现了整个过程的全自动化,大大减轻了人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砖模具推送装置,包括由多个辊筒(1)组成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辊筒(1)的左右两端设有竖直的挡板(2),辊筒(1)贯穿挡板(2),挡板(2)上贯穿有竖直的转轴(3),转轴(3)位于相邻两个辊筒(1)的间隔之间,转轴(3)的上端置于挡板(2)的上方,转轴(3)的上端连接有水平第一拨杆(4),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与第一拨杆(4)相配合的限位销钉(5);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位于第一拨杆(4)的后方的第二拨杆(6),第二拨杆(6)可转动且与挡板(2)之间设有扭簧,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位于第一拨杆(4)与第二拨杆(6)之间,第一连杆(7)的外端设有与第一连杆(7)垂直的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后端设有第一电极片(9),第二拨杆(6)的外端设有与第一电极片(9)配合的第二电极片(10),第一拨杆(4)的后端设有与第二连杆(8)相配合的柔性拨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砖模具推送装置,包括由多个辊筒(1)组成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辊筒(1)的左右两端设有竖直的挡板(2),辊筒(1)贯穿挡板(2),挡板(2)上贯穿有竖直的转轴(3),转轴(3)位于相邻两个辊筒(1)的间隔之间,转轴(3)的上端置于挡板(2)的上方,转轴(3)的上端连接有水平第一拨杆(4),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与第一拨杆(4)相配合的限位销钉(5);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位于第一拨杆(4)的后方的第二拨杆(6),第二拨杆(6)可转动且与挡板(2)之间设有扭簧,挡板(2)的上侧面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位于第一拨杆(4)与第二拨杆(6)之间,第一连杆(7)的外端设有与第一连杆(7)垂直的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后端设有第一电极片(9),第二拨杆(6)的外端设有与第一电极片(9)配合的第二电极片(10),第一拨杆(4)的后端设有与第二连杆(8)相配合的柔性拨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砖模具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成才吴靖江李健陈宝龙叶雨山梅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