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有娇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536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包括冲击钻本体,所述冲击钻本体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侧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部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右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套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与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之间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三套筒活动连接于卡块。通过转动调节螺栓调节弹簧在空腔内部可以被压缩的距离,实现第三套筒被压缩距离的调节,同时也就是调节了钻孔的深度,钻孔时产生的粉末从出尘孔进入到软管内部,顺着软管进入到粉尘收集盒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
技术介绍
冲击钻是建筑工程钻孔常常使用的工具,如申请号为00238237.7的中国专利,一种冲击钻防尘罩,它由用于固定在冲击钻上的固定夹以及与固定夹固连在一起的罩体所构成,所说的罩体由与固定夹固连的上大下小呈喇叭状的螺旋弹簧骨架、包复固着在螺旋弹簧骨架上的罩膜,固定在罩膜下部的可收紧贴合在冲击钻上的弹性带所构成。该技术防尘罩能够在打孔时有效阻止打孔产生的灰尘四处蔓延散开,但是该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打孔时产生的粉尘不能够进行集中收集处理;2、打孔时难以掌握所需要打孔的深度,所以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包括冲击钻本体,所述冲击钻本体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侧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部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右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套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与第二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包括冲击钻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钻本体(1)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左侧连接有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内部设有第二套筒(5),所述第二套筒(5)右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所述第一套筒(4)与第二套筒(5)之间套有第三套筒(6),所述第三套筒(6)与第二套筒(5)和第一套筒(4)之间设有卡块(7),所述卡块(7)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5),所述第三套筒(6)活动连接于卡块(7),所述卡块(7)的数量为四组,所述卡块(7)之间设有空腔(8),所述空腔(8)内部设有弹簧(9),所述第二套筒下方设有粉尘收集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包括冲击钻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钻本体(1)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左侧连接有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内部设有第二套筒(5),所述第二套筒(5)右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所述第一套筒(4)与第二套筒(5)之间套有第三套筒(6),所述第三套筒(6)与第二套筒(5)和第一套筒(4)之间设有卡块(7),所述卡块(7)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5),所述第三套筒(6)活动连接于卡块(7),所述卡块(7)的数量为四组,所述卡块(7)之间设有空腔(8),所述空腔(8)内部设有弹簧(9),所述第二套筒下方设有粉尘收集盒(10),所述第三套筒下方左侧开有出尘孔(12),所述出尘孔(12)底端与粉尘收集盒(10)左侧之间连通有软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打孔防粉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8)内部弹簧(9)的右侧设有连接块(1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有娇
申请(专利权)人:吴有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