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敏专利>正文

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01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6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包括充气气囊和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腔设置有鼻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的左侧连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顶部安装有充气调节阀,所述充气管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充气气囊、充气调节阀、充气管、导气管、鼻腔气囊、止血药物、保护箱、通气管、第一弹簧、把手、拉杆、传动杆、卡杆、壳体、传动板、第二弹簧、滑杆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鼻腔出血时,通常是采用纱条或医用棉花蘸药物进行止血,纱条难免会脱落,血效果不好,现有的鼻腔压迫止血器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更换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鼻腔压迫止血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在患者出现鼻腔出血时,通常都是采用纱条或医用棉花蘸药物进行止血,这样会刺激鼻腔,纱条容易脱落,止血效果不好,现有的鼻腔压迫止血器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更换的功能,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鼻腔压迫止血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具备便于更换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鼻腔压迫止血器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更换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便于更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包括充气气囊和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腔设置有鼻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的左侧连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顶部安装有充气调节阀,所述充气管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顶部的右侧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传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传动板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和充气管并延伸至充气管的外侧,所述传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左侧贯穿至壳体的左侧,所述充气管的顶部与底部均贯穿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内侧与充气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内侧与传动杆的外侧接触,所述导气管远离充气管的一侧贯穿保护箱并延伸至鼻腔气囊的内腔,所述鼻腔气囊的内腔贯穿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鼻腔气囊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止血药物。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开设有与滑杆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充气气囊的左侧与充气管右侧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密封垫固定连接,所述鼻腔气囊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导气管和通气管配合使用的第二密封垫。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与传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口,所述保护箱的右侧开设有与导气管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口。(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充气气囊、充气调节阀、充气管、导气管、鼻腔气囊、止血药物、保护箱、通气管、第一弹簧、把手、拉杆、传动杆、卡杆、壳体、传动板、第二弹簧、滑杆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鼻腔出血时,通常是采用纱条或医用棉花蘸药物进行止血,纱条难免会脱落,血效果不好,现有的鼻腔压迫止血器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更换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鼻腔压迫止血器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把手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因缺乏防滑装置,导致使用者在按动把手时会出现脱落的现象,通过设置滑槽,方便了滑杆在壳体内的滑动,减少了滑杆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垫,提高了充气气囊与充气管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因缺乏密封装置,导致充气气囊与充气管的连接处会出现漏气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充气管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的剖视图。图中:1充气气囊、2充气调节阀、3充气管、4导气管、5鼻腔气囊、6止血药物、7保护箱、8通气管、9第一弹簧、10把手、11拉杆、12传动杆、13卡杆、14壳体、15传动板、16第二弹簧、17滑杆、18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包括充气气囊1的保护箱7,保护箱7的内腔设置有鼻腔气囊5,充气气囊1的左侧连通有充气管3,充气气囊1的左侧与充气管3右侧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密封垫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垫,提高了充气气囊1与充气管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因缺乏密封装置,导致充气气囊1与充气管3的连接处会出现漏气的现象,充气管3的顶部安装有充气调节阀2,充气管3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气管4,保护箱7的右侧开设有与导气管4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口,导气管4顶部的右侧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14,壳体1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5,传动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7,壳体14内壁的一侧开设有与滑杆17配合使用的滑槽18,滑槽18的内壁与滑杆17的外侧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槽18,方便了滑杆17在壳体14内的滑动,减少了滑杆17于壳体14之间的摩擦力,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传动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杆13,卡杆13远离传动板15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14和充气管3并延伸至充气管3的外侧,传动板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2,传动杆12的左侧贯穿至壳体14的左侧,壳体14的左侧开设有与传动杆12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口,充气管3的顶部与底部均贯穿设置有拉杆11,拉杆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把手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把手10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因缺乏防滑装置,导致使用者在按动把手10时会出现脱落的现象,把手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内侧与充气管3的外侧固定连接,拉杆11的内侧与传动杆12的外侧接触,导气管4远离充气管3的一侧贯穿保护箱7并延伸至鼻腔气囊5的内腔,鼻腔气囊5的内腔贯穿设置有通气管8,鼻腔气囊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导气管4和通气管8配合使用的第二密封垫,鼻腔气囊5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止血药物6,本技术通过设置充气气囊1、充气调节阀2、充气管3、导气管4、鼻腔气囊5、止血药物6、保护箱7、通气管8、第一弹簧9、把手10、拉杆11、传动杆12、卡杆13、壳体14、传动板15、第一弹簧16、滑杆17和滑槽18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鼻腔出血时,通常是采用纱条或医用棉花蘸药物进行止血,纱条难免会脱落,血效果不好,现有的鼻腔压迫止血器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更换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鼻腔压迫止血器的实用性。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对鼻腔气囊5插入患者鼻腔内,通过对充气气囊1的按动,充气管3传递给导气管4,使鼻腔气囊5鼓气,使用者通过对把手10的按动,把手10在第一弹簧9的形变下带动拉杆11进行移动,拉杆11的移动带动传动杆12进行移动,传动杆12的移动带动传动板15进行移动,传动板15的移动带动滑杆17在滑槽18内滑动,同时第二弹簧16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包括充气气囊(1)和保护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7)的内腔设置有鼻腔气囊(5),所述充气气囊(1)的左侧连通有充气管(3),所述充气管(3)的顶部安装有充气调节阀(2),所述充气管(3)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顶部的右侧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14),所述壳体(1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5),所述传动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7),所述传动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杆(13),所述卡杆(13)远离传动板(15)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14)和充气管(3)并延伸至充气管(3)的外侧,所述传动板(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2),所述传动杆(12)的左侧贯穿至壳体(14)的左侧,所述充气管(3)的顶部与底部均贯穿设置有拉杆(11),所述拉杆(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所述把手(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的内侧与充气管(3)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1)的内侧与传动杆(12)的外侧接触,所述导气管(4)远离充气管(3)的一侧贯穿保护箱(7)并延伸至鼻腔气囊(5)的内腔,所述鼻腔气囊(5)的内腔贯穿设置有通气管(8),所述鼻腔气囊(5)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止血药物(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腔压迫止血器,包括充气气囊(1)和保护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7)的内腔设置有鼻腔气囊(5),所述充气气囊(1)的左侧连通有充气管(3),所述充气管(3)的顶部安装有充气调节阀(2),所述充气管(3)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顶部的右侧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14),所述壳体(1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5),所述传动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7),所述传动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杆(13),所述卡杆(13)远离传动板(15)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14)和充气管(3)并延伸至充气管(3)的外侧,所述传动板(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2),所述传动杆(12)的左侧贯穿至壳体(14)的左侧,所述充气管(3)的顶部与底部均贯穿设置有拉杆(11),所述拉杆(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所述把手(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的内侧与充气管(3)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敏王明华李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