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48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笼梯,包括笼体框架,笼体框架内部用于容纳构件,笼体框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单元、第二框架单元和第三框架单元,第二框架单元包括多节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笼体单元,第一框架单元、第三框架单元和笼体单元内均连接有踏步梯,笼体单元内设置有拉管,拉管抵紧在构件上,第三框架单元内可拆卸的连接有施工平台,第三框架单元内的踏步梯和施工平台之间设置有爬梯。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简单、快捷、便于施工;可对构件防护、养护和保温等多道工序达到架设一次完成多道工序的目的,能够重复利用,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笼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笼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路工程或其他建筑工程中对构件施工时,需进行构件检查、混凝土浇筑、防护、养护、保温等必要的施工工序,在进行上述施工工序时通常需要先在构件外侧搭设脚手架或外跨式笼梯,然后再借助脚手架或外跨式笼梯进行构件的模板支设、防护、砼的浇筑、拆除模板、养护和保温等多项工序操作,但是脚手架搭设繁琐、装拆工作量大,而现有的外跨式笼梯一般设置于构件外部一侧,使用不便,不便于进行构件施工操作,且能够完成的工序较为单一,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笼梯,安装简单、快捷、便于施工;可对构件防护、养护和保温等多道工序达到架设一次完成多道工序的目的,能够重复利用,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笼梯,包括笼体框架,所述笼体框架内部用于容纳构件,所述笼体框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单元、第二框架单元和第三框架单元,所述第二框架单元包括多节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笼体单元,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第三框架单元和笼体单元内均连接有踏步梯,所述笼体单元内设置有拉管,所述拉管抵紧在所述构件上,所述第三框架单元内可拆卸的连接有施工平台,所述第三框架单元内的踏步梯和施工平台之间设置有爬梯。所述笼体单元内设置有多个拉管,所述拉管呈水平设置,多个所述拉管围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壁抵紧在所述构件的外壁上。所述笼体单元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立柱,立柱顶端设置有插接孔,一个笼体单元的立柱插接在其相邻的笼体单元的插接孔中。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顶端也设置有所述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相邻的笼体单元的立柱插接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插接孔中。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第三框架单元和笼体单元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网片。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第三框架单元和笼体单元上均设置有插槽,所述防护网片插接在所述插槽上。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四周平行设置有多个所述插槽,所述插槽为竖直插槽,所述防护网片插接在相邻两个竖直插槽之间。所述笼体框架内的全部踏步梯自下至上呈螺旋状排列。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第三框架单元和笼体单元内均挂接有所述踏步梯。所述施工平台的边缘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钩挂在第三框架单元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笼梯,设置在构件外围四周,安装简单、快捷、便于施工;可对构件防护、养护和保温等多道工序达到架设一次完成多道工序的目的,利于多元化施工,便于重复利用,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利于进行标准化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构件,2、笼体框架,21、第一框架单元,22、、第二框架单元,221、笼体单元,222、拉管,223、插接孔,224、立柱,23、第三框架单元,231、施工平台,24、踏步梯,25、爬梯,26、防护网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3所示,一种笼梯,包括笼体框架2,笼体框架2内部用于容纳构件1,笼体框架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单元21、第二框架单元22和第三框架单元23,第二框架单元22包括多节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笼体单元221,第一框架单元21、第三框架单元23和笼体单元221内均连接有踏步梯24,笼体单元221内设置有拉管222,拉管222抵紧在构件1上,以对构件1起到限位作用,如图2所示,第三框架单元23内可拆卸的连接有施工平台231,第三框架单元23内的踏步梯24和施工平台231之间设置有爬梯25,以便于施工人员可从踏步梯24直接通过爬梯25到达施工平台231。可以理解地,在构件1浇注之前,笼体框架2内部用于容纳构件模板,此时拉管222抵紧在构件模板的外壁上。优选的,笼体框架2矩形框架,也可根据需要采用三角形框架或其他形状的框架。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笼体单元221内设置有四个不同方向的拉管222,拉管222呈水平设置,四个拉管222围成矩形框,矩形框的内壁抵紧在构件(或构件模板)的外壁上,也即构成矩形框的拉管222抵紧在构件(或构件模板)的外壁上,以更好地限定构件1(或构件模板)的位置。进一步地,笼体单元221和拉管222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笼体单元221可采用以下连接方式:笼体单元221包括四个平行设置的立柱224,立柱224顶端设置有插接孔223,一个笼体单元221的立柱224插接在其相邻的笼体单元221的插接孔223中,插接后可采用锁扣锁紧。其中,立柱224可采用圆管。进一步地,第一框架单元21与其上方的相邻笼体单元221可采用以下连接方式:第一框架单元21的顶端也设置有插接孔223,与第一框架单元21相邻的笼体单元221的立柱224插接在第一框架单元21的插接孔223中,插接后可采用锁扣锁紧。进一步地,第三框架单元23也包括四个平行设置的立柱224,立柱224顶端设置有插接孔223,第三框架单元23的立柱224插接在其下方相邻的笼体单元221的插接孔223中,插接后可采用锁扣锁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单元21、第三框架单元23和笼体单元221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网片26,以对施工人员起到防护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单元21、第三框架单元23和笼体单元221上均设置有插槽,防护网片26可滑动地插接在插槽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单元21的四周平行设置有多个插槽,插槽为竖直插槽,防护网片26插接在相邻两个竖直插槽之间。优选的,第一框架单元21包括四个平行的竖直支撑柱,支撑柱采用槽钢,由于槽钢本身就具有凹槽,该凹槽可直接作为竖直插槽使用,也即槽钢上设置有所述竖直插槽,防护网片26可直接插接在相邻两个槽钢的竖直插槽中。另外支撑柱采用槽钢,也便于和地面固定,保证第一框架单元21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笼体框架2内的全部踏步梯24自下至上呈螺旋状排列,以便于施工人员从不同角度实施作业。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踏步梯24和第一框架单元21、第三框架单元23和笼体单元221均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进一步地,第一框架单元21、第三框架单元23和笼体单元221内踏步梯24均采用挂接方式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框架单元21、第三框架单元23和笼体单元221内。踏步梯24也可采用插接方式设置在第一框架单元21、第三框架单元23和笼体单元221内。上述连接方式操作方便,便于踏步梯24的安装和拆卸。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工平台231的边缘设置有挂钩,挂钩钩挂在第三框架23单元上,该方式便于施工平台231的安装和拆卸。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笼体单元221的高度不大于2m,优选的,笼体单元221的高度可采用1m、1.5m或2m。本实施例的笼梯在安装时,第一框架单元21的支撑柱与地面固定,将第二框架单元22的最底部的一节笼体单元221的立柱224插接在第一框架单元21顶部的插接孔223中,然后从上至上依次固定第二框架单元22的各节笼体单元221,在笼体单221内安装拉管222,使拉管222抵靠在构件1上,最后将第二框架单元22的最顶部一节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笼梯,其特征是,包括笼体框架,所述笼体框架内部用于容纳构件,所述笼体框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单元、第二框架单元和第三框架单元,所述第二框架单元包括多节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笼体单元,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第三框架单元和笼体单元内均连接有踏步梯,所述笼体单元内设置有拉管,所述拉管抵紧在所述构件上,所述第三框架单元内可拆卸的连接有施工平台,所述第三框架单元内的踏步梯和施工平台之间设置有爬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笼梯,其特征是,包括笼体框架,所述笼体框架内部用于容纳构件,所述笼体框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单元、第二框架单元和第三框架单元,所述第二框架单元包括多节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笼体单元,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第三框架单元和笼体单元内均连接有踏步梯,所述笼体单元内设置有拉管,所述拉管抵紧在所述构件上,所述第三框架单元内可拆卸的连接有施工平台,所述第三框架单元内的踏步梯和施工平台之间设置有爬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梯,其特征是,所述笼体单元内设置有多个拉管,所述拉管呈水平设置,多个所述拉管围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壁抵紧在所述构件的外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梯,其特征是,所述笼体单元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立柱,立柱顶端设置有插接孔,一个笼体单元的立柱插接在其相邻的笼体单元的插接孔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笼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框架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郝军和张小利周文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