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48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包括:既有建筑、外套建筑、连接件一、连接件二、橡胶垫层、弹簧层、支撑小钢柱、吸盘、拉伸区、高弹拉索、连接件三。对既有建筑进行套设加层时,既有建筑与外套建筑是紧邻的,本装置可以很好地固定既有建筑与外套建筑,固定效果好,又有很好的抗震效果,不会使地震来时既有建筑与外套建筑发生碰撞破坏、拉拔破坏等,有很好的缓冲效果;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既有建筑与外套建筑协同工作,提高既有建筑外套加层后的抗震性能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增层改造加固措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面积的改善及房地产热的大量占地,仅1991年全国粮田面积减少1934万亩,1992年粮田面积减少1934万亩,且呈上升趋势,使本来已紧张而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与不足,地价上涨,因此,节约用地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加层改造工程对节约土地、降低工程造价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房屋加层与改造概括而言,可分为民用与工业房屋的加层与改造,其中,民用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医院、旅馆、商店等,这是较为量大面广的建筑。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国家的政策又不允许占用良田好土修建房屋,决定了我国对低层或多层房屋应尽可能进行改造利用,而不能采取全部推倒重建的方针。据调查在城镇中有大量的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既不能停止使用,又急需扩大使用面积。结合房屋使用功能改善或大修进行加层,是改造利用低层或多层房屋变为多层、中高层房屋的重要途径。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的住宅和其它民用房屋大多数是低层或多层建筑,这些建筑既不能停止使用,又急需扩大使用面积,其中有些建筑物在过去建造中没有进行抗震设防或者设防标准偏低,可对这类建筑进行加固加层改造,以达到改善房屋使用功能,抗震加固及结构消能减震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主要为了使套设的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更加的牢固,使既有建筑与套设的建筑地震发生时更加的安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包括既有建筑、外套建筑、连接件一、连接件二、橡胶垫层、弹簧层、支撑小钢柱、吸盘、拉伸区、高弹拉索、连接件三,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的主体由橡胶垫层、弹簧层、支撑小钢柱、吸盘、拉伸区和高弹拉索六部分组成;既有建筑靠近外套建筑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橡胶垫层与既有建筑通过连接件一相连接,橡胶垫层靠近外套建筑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层,橡胶垫层和弹簧层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小钢柱,支撑小钢柱贯穿橡胶垫层和弹簧层与既有建筑通过连接件二相连接;外套建筑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橡胶垫层与外套建筑通过连接件一相连接,橡胶垫层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层,橡胶垫层和弹簧层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小钢柱,支撑小钢柱贯穿橡胶垫层和弹簧层与外套建筑通过连接件二相连接;每个支撑小钢柱在靠近既有建筑和外套建筑夹缝的一侧设置有吸盘,吸盘与支撑小钢柱通过连接件三相连接,每两个相对的吸盘中间设置有拉伸区,两个吸盘通过拉伸区连接,吸盘和拉伸区为一体的结构,吸盘和拉伸区为预制构件;每两根相对的支撑小钢柱中间连接有高弹拉索,高弹拉索位于在吸盘和拉伸区组成的密闭空间的内部,高弹拉索的两端与支撑小钢柱通过连接件三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件一、连接件二、橡胶垫层、弹簧层、支撑小钢柱、吸盘、拉伸区、高弹拉索和连接件三均进行防水与防腐的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小钢柱采用轻质型钢材。进一步地,所述吸盘采用高强橡胶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拉伸区采用弹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高弹拉索采用弹性材料。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既有建筑的外侧进行橡胶垫层、弹簧层和支撑小钢柱组合体的安装;B.在外套建筑的外侧进行橡胶垫层、弹簧层和支撑小钢柱组合体的安装;C.将吸盘、拉伸区和高弹拉索组成的组合体安装到支撑小钢柱上;D.进行防水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施工简单,施工成本低,工业化拆分十分便利,且预制的构件便于生产,易于安装,有利于推动工业化进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都是很常见的材料,施工成本与材料的成本比较低,施工快速,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当对既有建筑进行套设加层时,既有建筑与外套建筑是紧邻的,本装置可以很好地固定既有建筑与外套建筑,固定效果好,同时又很好的抗震效果,不会使地震来时既有建筑与外套建筑发生碰撞破坏、拉拔破坏等,有很好的缓冲效果,能够使既有建筑与外套建筑协同工作,提高既有建筑外套加层后的抗震性能与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剖面示意图。图中,1为既有建筑、2为外套建筑、3为连接件一、4为连接件二、5为橡胶垫层、6为弹簧层、7为支撑小钢柱、8为吸盘、9为拉伸区、10为高弹拉索、11为连接件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的主体由橡胶垫层5、弹簧层6、支撑小钢柱7、吸盘8、拉伸区9和高弹拉索10六部分组成;既有建筑1靠近外套建筑2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5,橡胶垫层5与既有建筑1通过连接件一3相连接,橡胶垫层5靠近外套建筑2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层6,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小钢柱7,支撑小钢柱7贯穿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与既有建筑1通过连接件二4相连接;外套建筑2靠近既有建筑1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5,橡胶垫层5与外套建筑2通过连接件一3相连接,橡胶垫层5靠近既有建筑1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层6,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小钢柱7,支撑小钢柱7采用轻质型钢材,支撑小钢柱7贯穿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与外套建筑2通过连接件二4相连接;每个支撑小钢柱7在靠近既有建筑1和外套建筑2夹缝的一侧设置有吸盘8,吸盘8采用高强橡胶材料,吸盘8与支撑小钢柱7通过连接件三11相连接,每两个相对的吸盘8中间设置有拉伸区9,两个吸盘8通过拉伸区9连接,吸盘8和拉伸区9为一体的结构,吸盘8和拉伸区9为预制构件,拉伸区9采用弹性材料;每两根相对的支撑小钢柱7中间连接有高弹拉索10,高弹拉索10采用弹性材料,高弹拉索10位于在吸盘8和拉伸区9组成的密闭空间的内部,高弹拉索10的两端与支撑小钢柱7通过连接件三11相连接;连接件一3、连接件二4、橡胶垫层5、弹簧层6、支撑小钢柱7、吸盘8、拉伸区9、高弹拉索10和连接件三11均进行防水与防腐的处理。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包括既有建筑(1)、外套建筑(2)、连接件一(3)、连接件二(4)、橡胶垫层(5)、弹簧层(6)、支撑小钢柱(7)、吸盘(8)、拉伸区(9)、高弹拉索(10)、连接件三(11),其特征在于: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的主体由橡胶垫层(5)、弹簧层(6)、支撑小钢柱(7)、吸盘(8)、拉伸区(9)和高弹拉索(10)六部分组成;既有建筑(1)靠近外套建筑(2)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5),橡胶垫层(5)与既有建筑(1)通过连接件一(3)相连接,橡胶垫层(5)靠近外套建筑(2)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层(6),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小钢柱(7),支撑小钢柱(7)贯穿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与既有建筑(1)通过连接件二(4)相连接;外套建筑(2)靠近既有建筑(1)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5),橡胶垫层(5)与外套建筑(2)通过连接件一(3)相连接,橡胶垫层(5)靠近既有建筑(1)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层(6),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小钢柱(7),支撑小钢柱(7)贯穿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与外套建筑(2)通过连接件二(4)相连接;每个支撑小钢柱(7)在靠近既有建筑(1)和外套建筑(2)夹缝的一侧设置有吸盘(8),吸盘(8)与支撑小钢柱(7)通过连接件三(11)相连接,每两个相对的吸盘(8)中间设置有拉伸区(9),两个吸盘(8)通过拉伸区(9)连接,吸盘(8)和拉伸区(9)为一体的结构,吸盘(8)和拉伸区(9)为预制构件;每两根相对的支撑小钢柱(7)中间连接有高弹拉索(10),高弹拉索(10)位于在吸盘(8)和拉伸区(9)组成的密闭空间的内部,高弹拉索(10)的两端与支撑小钢柱(7)通过连接件三(1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包括既有建筑(1)、外套建筑(2)、连接件一(3)、连接件二(4)、橡胶垫层(5)、弹簧层(6)、支撑小钢柱(7)、吸盘(8)、拉伸区(9)、高弹拉索(10)、连接件三(11),其特征在于:既有建筑套设加层后抗震装置的主体由橡胶垫层(5)、弹簧层(6)、支撑小钢柱(7)、吸盘(8)、拉伸区(9)和高弹拉索(10)六部分组成;既有建筑(1)靠近外套建筑(2)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5),橡胶垫层(5)与既有建筑(1)通过连接件一(3)相连接,橡胶垫层(5)靠近外套建筑(2)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层(6),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小钢柱(7),支撑小钢柱(7)贯穿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与既有建筑(1)通过连接件二(4)相连接;外套建筑(2)靠近既有建筑(1)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5),橡胶垫层(5)与外套建筑(2)通过连接件一(3)相连接,橡胶垫层(5)靠近既有建筑(1)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层(6),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小钢柱(7),支撑小钢柱(7)贯穿橡胶垫层(5)和弹簧层(6)与外套建筑(2)通过连接件二(4)相连接;每个支撑小钢柱(7)在靠近既有建筑(1)和外套建筑(2)夹缝的一侧设置有吸盘(8),吸盘(8)与支撑小钢柱(7)通过连接件三(11)相连接,每两个相对的吸盘(8)中间设置有拉伸区(9),两个吸盘(8)通过拉伸区(9)连接,吸盘(8)和拉伸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刘叶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