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428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加强锚固拉筋水平成排布置,上下相邻两排的加强锚固拉筋相互交错;加强锚固拉筋的布置形式分为两种: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同一水平排的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相互交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显著提升混凝土挡土墙的锚固性能、整体性和稳定性,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并且成本低,工程质量容易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与市政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
技术介绍
边坡工程在整个大土木工程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原因是边坡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事故率高。边坡工程对象是岩体或土体,岩土体是天然生成的,不能人为制造,特点是:性质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人类了解不能详尽;不能准确的提供力学参数;设计水平因人而异。这些特点存在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困难,其结果是:对岩土体把握不当,事故率大(据了解,建筑工程中,边坡事故率占70%左右);设计方案不同,成本差异大;地质条件变化大,在很多情况下缺少经济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法。目前,高填方边坡治理中采用的结构体主要有:悬臂桩挡土墙、锚拉桩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斜桩自平衡挡土墙等。其中:重力式挡土墙高度大于8米时,工程成本增加很快,对于高挡土墙而言经济性特别差;悬臂桩挡土墙的弯矩是所有结构类型中最大的一种,所以成本也非常高;对于高大挡土墙而言,相比之下,锚拉桩挡土墙的成本比前两者低,而斜桩自平衡挡土墙成本最低,所以近年来这两种挡土墙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锚拉桩挡土墙需要有锚拉条件,而斜桩自平衡挡土墙不依赖锚拉条件,在经济和地质条件适应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斜桩自平衡挡土墙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斜桩支护减小边坡推力;采用上部挡土墙重力产生的反弯矩平衡边坡推力弯矩。这种结构具有受力合理的特点,使边坡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且对地质条件的依赖很小,所以适用性很强。也正是由于这种结构,要求边坡要有一定斜度(一般与铅垂线夹角20度),这意味着边坡支挡要占一定空间。但是,某些没有放坡空间的边坡工程,斜桩自平衡挡墙的应用就受到限制。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混凝土挡土墙的锚固性能与整体性,提高其安全性能,开发了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包括填土、原土、混凝土挡土墙体和加强锚固拉筋;混凝土挡土墙体一部分伸入原土,在其中一侧为填土;在混凝土挡土墙体内设置加强锚固拉筋,加强锚固拉筋垂直伸出混凝土挡土墙体并伸入填土内;加强锚固拉筋水平成排布置,上下相邻两排的加强锚固拉筋相互交错;加强锚固拉筋的布置形式分为两种: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的其中一根螺旋长伸臂水平,另一根螺旋长伸臂向下倾斜,与相邻下一排水平的螺旋长伸臂相交叉;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的其中两根螺旋长伸臂均水平,其中一根垂直于混凝土挡土墙体,另一根水平向左倾斜与水平同一排相邻的螺旋长伸臂交叉;同一水平排的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相互交替。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锚固拉筋为软钢条板螺旋与弯转而成,包括螺旋长伸臂、长臂平直段、螺旋段、半圆回转段、旋转回转段、中间旋转段、初始平直段、返回平直段和双侧回旋式锚固板;中间旋转段的两侧均旋转90°分别形成初始平直段,两个初始平直段的外侧为半圆回转段弯转180°;两个半圆回转段的外侧分别为返回平直段,返回平直段在中间相遇,相遇前均分别向中间旋转段弯转90°形成旋转回转段,同时分别旋转90°,分别位于中间旋转段的两侧,且与中间旋转段交叉点处,二者平行,由此构成双侧回旋式锚固板;软钢条板继续向外伸出,分别形成螺旋长伸臂,两个螺旋长伸臂均为若干个长臂平直段和螺旋段相互交替,螺旋段为旋转180°,长臂平直段均平直,并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与另一个螺旋长伸臂的长臂平直段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显著提升混凝土挡土墙的锚固性能、整体性和稳定性,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并且成本低,工程质量容易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竖直剖面示意图。图2为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水平剖面示意图。图3为加强锚固拉筋布局示意图。图4为加强锚固拉筋俯视示意图。图5为加强锚固拉筋侧视示意图。图中:1为填土;2为原土;3为混凝土挡土墙体;4为加强锚固拉筋;4a为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为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1为螺旋长伸臂;4-2为长臂平直段;4-3为螺旋段;4-4为半圆回转段;4-5为旋转回转段;4-6为中间旋转段;4-7为初始平直段;4-8为返回平直段;4-9为双侧回旋式锚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包括填土1、原土2、混凝土挡土墙体3和加强锚固拉筋4,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挡土墙体3一部分伸入原土2,在其中一侧为填土1;在混凝土挡土墙体3内设置加强锚固拉筋4,加强锚固拉筋4垂直伸出混凝土挡土墙体3并伸入填土1内;加强锚固拉筋4水平成排布置,上下相邻两排的加强锚固拉筋4相互交错;加强锚固拉筋4的布置形式分为两种: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的其中一根螺旋长伸臂4-1水平,另一根螺旋长伸臂4-1向下倾斜,与相邻下一排水平的螺旋长伸臂4-1相交叉;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的其中两根螺旋长伸臂4-1均水平,其中一根垂直于混凝土挡土墙体3,另一根水平向左倾斜与水平同一排相邻的螺旋长伸臂4-1交叉;同一水平排的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相互交替。所述加强锚固拉筋4为软钢条板螺旋与弯转而成,包括螺旋长伸臂4-1、长臂平直段4-2、螺旋段4-3、半圆回转段4-4、旋转回转段4-5、中间旋转段4-6、初始平直段4-7、返回平直段4-8和双侧回旋式锚固板4-9;中间旋转段4-6的两侧均旋转90°分别形成初始平直段4-7,两个初始平直段4-7的外侧为半圆回转段4-4弯转180°;两个半圆回转段4-4的外侧分别为返回平直段4-8,返回平直段4-8在中间相遇,相遇前均分别向中间旋转段4-6弯转90°形成旋转回转段4-5,同时分别旋转90°,分别位于中间旋转段4-6的两侧,且与中间旋转段4-6交叉点处,二者平行,由此构成双侧回旋式锚固板4-9;软钢条板继续向外伸出,分别形成螺旋长伸臂4-1,两个螺旋长伸臂4-1均为若干个长臂平直段4-2和螺旋段4-3相互交替,螺旋段4-3为旋转180°,长臂平直段4-2均平直,并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与另一个螺旋长伸臂4-1的长臂平直段4-2平行。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包括填土(1)、原土(2)、混凝土挡土墙体(3)和加强锚固拉筋(4),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挡土墙体(3)一部分伸入原土(2),在其中一侧为填土(1);在混凝土挡土墙体(3)内设置加强锚固拉筋(4),加强锚固拉筋(4)垂直伸出混凝土挡土墙体(3)并伸入填土(1)内;加强锚固拉筋(4)水平成排布置,上下相邻两排的加强锚固拉筋(4)相互交错;加强锚固拉筋(4)的布置形式分为两种: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的其中一根螺旋长伸臂(4‑1)水平,另一根螺旋长伸臂(4‑1)向下倾斜,与相邻下一排水平的螺旋长伸臂(4‑1)相交叉;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的其中两根螺旋长伸臂(4‑1)均水平,其中一根垂直于混凝土挡土墙体(3),另一根水平向左倾斜与水平同一排相邻的螺旋长伸臂(4‑1)交叉;同一水平排的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相互交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包括填土(1)、原土(2)、混凝土挡土墙体(3)和加强锚固拉筋(4),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挡土墙体(3)一部分伸入原土(2),在其中一侧为填土(1);在混凝土挡土墙体(3)内设置加强锚固拉筋(4),加强锚固拉筋(4)垂直伸出混凝土挡土墙体(3)并伸入填土(1)内;加强锚固拉筋(4)水平成排布置,上下相邻两排的加强锚固拉筋(4)相互交错;加强锚固拉筋(4)的布置形式分为两种: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的其中一根螺旋长伸臂(4-1)水平,另一根螺旋长伸臂(4-1)向下倾斜,与相邻下一排水平的螺旋长伸臂(4-1)相交叉;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的其中两根螺旋长伸臂(4-1)均水平,其中一根垂直于混凝土挡土墙体(3),另一根水平向左倾斜与水平同一排相邻的螺旋长伸臂(4-1)交叉;同一水平排的竖直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a)和水平交叉加强锚固拉筋(4b)相互交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强锚固型混凝土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锚固拉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