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技术介绍
面向2020年及未来数千倍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5th-Generation,简称:5G)系统将会构建在以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全频谱接入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上;在热点高容量场景中,通过增加低功率节点的数量来提高系统容量,使低功率节点密度可能会达到现在基站部署密度的十倍甚至更高,从而形成超密集网络。为了降低超密集部署网络下通信小区间的干扰,可以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化小区技术来解决该问题;其中,虚拟化小区(英文全称:VirtualCell)技术是指打破虚拟小区边界限制,提供无边界的无线接入,围绕用户建立覆盖、提供服务、虚拟小区随着用户的移动及网络状况快速更新;通过形成虚拟小区,可以消除边缘用户,同时保证虚拟小区与终端之间始终有较好的链路质量,使得用户在超密集部署区域中无论如何移动,均可以获得一致的高服务质量(英文全称:QualityofService,简称:QoS)/体验质量(英文全称:QualityofEx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划分预设区域内由至少2个虚拟小区Cell组成的重叠区域;当所述重叠区域内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第二虚拟小区Cell‑2满足合并条件时,将所述重叠区域内满足所述合并条件的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合并成新的虚拟小区Mu‑Cell;其中,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分别属于所述至少2个所述虚拟小区Cell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不同,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至少为1个第一UE提供服务,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至少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划分预设区域内由至少2个虚拟小区Cell组成的重叠区域;当所述重叠区域内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第二虚拟小区Cell-2满足合并条件时,将所述重叠区域内满足所述合并条件的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合并成新的虚拟小区Mu-Cell;其中,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分别属于所述至少2个所述虚拟小区Cell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不同,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至少为1个第一UE提供服务,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至少为1个第二UE提供服务,所述新的虚拟小区Mu-Cell为所述至少为1个第一UE提供服务以及至少为1个第二UE提供服务,所述虚拟小区Cell至少包含一个射频拉远头RR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内由至少2个所述虚拟小区Cell组成的重叠区域前,还包括:获取UE通过预设区域内的射频拉远头RRH-1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值,其中所述射频拉远头RRH-1为所述预设区域内任一个射频拉远头RRH;比较所述RSRP值与RSRP门限值的大小;当所述RSRP值≥所述RSRP门限值时,将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头RRH重新划分,形成为所述UE服务的虚拟小区Cel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覆盖的区域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覆盖的区域满足第一预设合并条件、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的UE总数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的UE总数满足第二预设合并条件,且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满足第三预设合并条件;所述将重叠区域内满足所述合并条件的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合并成新的虚拟小区Mu-Cell,包括:当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覆盖的区域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覆盖的区域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的UE总数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的UE总数满足第二预设合并条件、且存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满足所述第三预设合并条件时,将重叠区域内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合并成新的虚拟小区Mu-Cel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合并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与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共用的RRH数目大于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合并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小区的UE总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用户阈值,且所述第二虚拟小区的UE总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用户阈值。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合并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小区的RRH的天线总数和所述第一虚拟小区的UE的天线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所述第二虚拟小区的RRH的天线总数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的UE的天线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重叠区域内满足所述合并条件的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合并成新的虚拟小区Mu-Cell,包括:获取所述重叠区域内不同的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共用的RRH数目;对所述重叠区域内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与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共用的RRH数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按照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与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共用的RRH数目的排序,将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与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合并成新的虚拟小区Mu-Cell。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重叠区域内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不满足合并条件时,对比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第四虚拟小区Cell-4是否具有同一个共用的RRH;其中,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第四虚拟小区Cell-4属于所述至少2个所述虚拟小区Cell,以及所述新的虚拟小区Mu-Cell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不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重叠区域内满足所述合并条件的所述第一虚拟小区Cell-1和所述第二虚拟小区Cell-2合并成新的虚拟小区Mu-Cell后,还包括:当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第四虚拟小区Cell-4不满足合并条件时,对比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是否具有同一个共用的RRH,其中,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第四虚拟小区Cell-4属于所述至少2个所述虚拟小区Cell,以及所述新的虚拟小区Mu-Cell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不同。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比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是否具有同一个共用的RRH包括:获取所述重叠区域内的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包含的RRH,以及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包含的RRH;对比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包含的RRH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包含的RRH是否具有同一个共用的RRH;当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和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具有同一个共用的RRH时,按照RRH偏置环节对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进行分配。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H偏置环节包括:当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除去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后,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的RRH的天线总数与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的UE的天线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除去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的RRH的天线总数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的UE的天线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1,当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的RSRP值的总和大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的RSRP值的总和,将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合并至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或者当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的RSRP值的总和小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的RSRP值的总和,将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合并至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H偏置环节包括:当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除去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后,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的RRH的天线总数与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的UE的天线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除去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的RRH的天线总数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的UE的天线总数的比值小于1,将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合并至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或者确定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除去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后,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的RRH的天线总数与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的UE的天线总数的比值小于1,且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除去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的RRH的天线总数与所述第四虚拟小区Cell-4的UE的天线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1,将所述同一个共用的RRH合并至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虚拟小区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H偏置环节包括:获取所述第三虚拟小区Cell-3内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珊,刘琪,陈露,夏海轮,陈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