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桂美苹专利>正文

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854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包括两个气囊,所述气囊的一侧设有连接腔,所述气囊的下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下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设有集气筒,所述集气筒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耳机上加设气囊,通过气压控制装置来改变气囊内的气体,当乘客乘车时,减小气囊内的气压,使得气囊完全包裹住乘客的耳朵,此时外界的燥声对乘客的影响较小,同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音乐环境,减轻乘客的晕车程度,也降低音乐对其他乘客的影响,最后在耳机上加设气囊,由于气囊与人耳贴紧,可以防止耳机掉落,方便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晕车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
技术介绍
晕动病是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疾病。患者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晕车病与人体的耳前庭神经有较大的关系,耳前庭位于内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听音乐可以减轻晕车病,因为通过音乐可以改变人耳听到的声音,降低声音对人耳的反应。但是现有的耳机其结构单一,缺少有效的固定设备,使得在车上听音乐时会从耳朵上掉下,而且耳机的隔音效果较差,外界的燥声仍然会影响乘客,造成乘客晕车,同时较大的音乐声也会对其他乘客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耳机其结构单一,缺少有效的固定设备,使得在车上听音乐时会从耳朵上掉下,而且耳机的隔音效果较差,外界的燥声仍然会影响乘客,造成乘客晕车,同时较大的音乐声也会对其他乘客造成影响,而提出的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包括两个气囊,所述气囊的一侧设有连接腔,所述气囊的下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下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设有集气筒,所述集气筒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贯穿集气筒的下端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气囊内设有与其卡接的喇叭,所述喇叭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耳机线,所述耳机线的下端穿过气囊并连接有接口插头,所述活塞杆上套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位于集气筒的下侧。优选的,所述集气筒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连通。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由塑料组成,所述连接板与集气筒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气囊的下侧设有凹槽,所述耳机线穿过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魔术贴,所述凹槽的另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魔术贴。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套接有塑胶套,所述塑胶套上设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耳机上加设气囊,通过气压控制装置来改变气囊内的气体,当乘客乘车时,减小气囊内的气压,使得气囊完全包裹住乘客的耳朵,此时外界的燥声对乘客的影响较小,同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音乐环境,减轻乘客的晕车程度,也降低音乐对其他乘客的影响,最后在耳机上加设气囊,由于气囊与人耳贴紧,可以防止耳机掉落,方便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左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气囊未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气囊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气囊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囊、2第一连接器、3连通管、4第二连接器、5集气筒、6活塞杆、7连接板、8螺母、9喇叭、10耳机线、11插头、12第一魔术贴、13第二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7,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包括两个气囊1,气囊1的一侧设有连接腔,气囊1的下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2的下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连通管3,连通管3的另一端设有集气筒5,集气筒5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连接器4,连通管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4连通,集气筒5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连接板7,连接板7由塑料组成,连接板7与集气筒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连接板7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活塞杆6,活塞杆6的下端套接有塑胶套,塑胶套上设有防滑纹,通过在活塞杆6上加设带有防滑纹的塑胶套,可以有效地减少活塞杆6的打滑,活塞杆6远离连接板7的一端贯穿集气筒5的下端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气囊1内设有与其卡接的喇叭9,喇叭9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耳机线10,耳机线10的下端穿过气囊1并连接有接口插头11,气囊1的下侧设有凹槽,耳机线10穿过凹槽,凹槽的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魔术贴12,凹槽的另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魔术贴13,由于在凹槽上加设第一魔术贴12和第二魔术贴13,通过第一魔术贴12与第二魔术贴13之间的粘附力,对位于气囊1凹槽中的耳机线10进行限位,防止耳机线10从凹槽中滑出,造成耳机线10缠绕,活塞杆6上套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8,螺母8位于集气筒5的下侧,由于螺母8与活塞杆6螺纹连接传动,所以转动螺母8在活塞杆6上移动,当螺母8与集气筒5的外侧壁接触时,通过螺母8对活塞杆6进行限位,从而控制集气筒5内的气压,进一步的控制气囊1内的气压值,时气囊1内的气压值恒定。参照图1、2、5,当使用者乘车使用耳机时,首先将气囊1套在耳廓上,喇叭9与耳廓接触,其中活塞杆6的初始状态为,活塞杆6完全插设在集气筒5内,即连接板7位于集气筒5的最上端,气囊1此时处于尺寸最大的状态,然后向远离集气筒5的方向拉动活塞杆6,通过活塞杆6带动连接板7移动,随着活塞杆6的移动,将使得气囊1内的气体通过连通管3进入到集气筒5内,由于气囊1内的气体减少,气囊1内的气压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强大于气囊1内的空气压强,所以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得气囊1不断的缩小并贴附在耳廓上,当气囊1与耳廓贴紧且在使用者舒适的情况下,转动螺母8,由于螺母8与活塞杆6螺纹连接传动,所以转动螺母8使其向着集气筒5的方向运动,使得螺母8与集气筒5的下端抵紧,通过螺母8对活塞杆6进行限位,此时气囊1与耳廓贴紧,可以降低外界燥声对人耳的影响,同时耳廓与气囊1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可以提高音乐的聆听效果,也减小音乐对其他乘客的影响;参照图1、2、4,当到达目的地或者停止使用耳机时,首先反向转动螺母8,使其向着远离集气筒5的方向运动,此时螺母8对活塞杆6的限位作用消失,推动活塞杆6向着集气筒5的方向运动,通过活塞杆6带动连接板7移动,使得集气筒5内的气体通过连通管3进入到气囊1内,随着活塞杆6的移动,将使得气囊1内的气体不断的增加,气囊1内的气压升高,外界大气压与气囊1内的气压差越来越小,使得气囊1渐渐变大复原,当气囊1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时,气囊1完全复原,即可将气囊1和喇叭9从使用者耳廓上取下;参照图1、2、3、6、7,将气囊1套在人耳上,由于气囊1对人耳有一定的限位效果,使得喇叭9不易从耳廓上掉落,同时当不使用耳机时,可以将耳机线10与接口插头11放入到气囊内,防止耳机线10散落,方便使用者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包括两个气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一侧设有连接腔,所述气囊(1)的下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连接器(2),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下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的另一端设有集气筒(5),所述集气筒(5)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远离连接板(7)的一端贯穿集气筒(5)的下端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气囊(1)内设有与其卡接的喇叭(9),所述喇叭(9)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耳机线(10),所述耳机线(10)的下端穿过气囊(1)并连接有接口插头(11),所述活塞杆(6)上套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8),所述螺母(8)位于集气筒(5)的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缓防晕车的耳机,包括两个气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一侧设有连接腔,所述气囊(1)的下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连接器(2),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下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的另一端设有集气筒(5),所述集气筒(5)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远离连接板(7)的一端贯穿集气筒(5)的下端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气囊(1)内设有与其卡接的喇叭(9),所述喇叭(9)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耳机线(10),所述耳机线(10)的下端穿过气囊(1)并连接有接口插头(11),所述活塞杆(6)上套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8),所述螺母(8)位于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美苹
申请(专利权)人:桂美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