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限位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53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限位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一定位装置、第二活动件、第二定位装置、底座以及动力源,所述第一活动件可在所述动力源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底座运动,所述第二活动件可随所述第一活动件运动,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可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沿设定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由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当所述第一活动件继续沿所述设定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由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进行定位。通过设置相对独立分离的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只使用一个动力源,便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同时完成精确定位与不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限位定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具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限位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批量生产时,多数产品需要对工件进行加工或测试,在加工或测试过程中,需采用专用治具对于工件进行固定或夹持以保持整个工件的稳定和不可晃动,以便于加工和产品的检测测试。随着工业的发展,对于治具的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半导体或精密仪器的零部件生产中,需要采用夹紧精度高,定位精确的治具,否则将会极大地影响产品的测量加工精度。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精确定位和生产效率,常采用一种双限位治具进行工件的定位,需要其中一个机构对工件进行不精确限位,同时另一个限位机构实现工件的精确定位。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两种方法实现上述双限位精确定位。其中一种通过调整两个限位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而来实现两次的限位同时有效,而利用此种方法将会导致限位机构的调整困难,同时当其中一个限位装置受到外界的干扰,将会导致需要精确定位的工作台位置不稳定,影响加工测试的稳定性和测试良率。第二种限位方法则是通过采用两个动力源,分别控制两个运动装置,通过两个运动装置独立完成前后两次定位,保证定位的精确。但是利用此种方式进行定位,将会导致运动和控制过于复杂,机构体积增加,同时提高了生产成本。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限位定位机构,通过单独的一种动力源和驱动装置便可完成治具的双限位,进而在其中一个限位定位机构进行不精确限位的前提下完成实现精确定位。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限位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一定位装置、第二活动件、第二定位装置、底座以及动力源,第一活动件可在动力源的驱动下相对底座运动,第二活动件可随第一活动件运动,且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之间可发生相对运动,当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沿设定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活动件由第二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当第一活动件继续沿设定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活动件由第一定位装置进行定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活动件上沿设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第一活动件上固定有导向件,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导向件沿设定方向的长度,导向件位于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且当导向件与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中的任一个抵持时,第一活动件带动第二活动件同步运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给予导向件与第二限位结构抵持的作用力。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一活动件上设有作为导向件的导向滑动限位块,第二活动件上设有定位滑动孔,定位滑动孔沿设定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作为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弹性件为拉簧,拉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件上靠近第一限位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弹性件为压簧,压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件上靠近第二限位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一定位装置包括与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的第三限位结构,以及相对第一活动件固定的第四限位结构,当第一活动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三限位结构与限位结构抵持。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三限位结构为限位板,第四限位结构为限位框,限位框上还设有开口,限位板与第一活动件分别位于限位框的两侧,且开口的面积小于限位板的面积。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定位装置包括与所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五限位结构,当第二活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活动件与第五限位结构抵持。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五限位结构沿设定方向的位置可调。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第一滑块、第一直线导轨、第二滑块与第二直线导轨,第一滑块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活动件固定连接,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发生相对运动的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在位置不同的定位装置的定位下,实现通过使用单一的动力源驱动第一活动件在进行单一方向运动的情况下,进行两次定位,进而实现不同精度的双限位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限位装置1、第二限位装置2、底座3以及动力源4。其中底座3通过结构支撑件31固定在外部机架上,其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32,方便相关部件安装时进行定位。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装置1设置在底座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装置1直接固定在底座3上。其中,第一限位装置1包括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一定位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组件设置有一对第一滑块11和第一直线导轨12,以及一个作为第一活动件的第一滑动板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座3的定位凹槽32中。第一滑块11通过其滑动槽与第一直线导轨12配合,第一直线导轨12可在第一滑块11内做直线往复运动。由于自身长度过长,为保证第一直线导轨12在进行往复运动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3上远离第一滑块11的一端设置有滑动辅助块14,滑动辅助块14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底座3上的安装凹槽中,其顶部固定第一直线导轨12。直线导轨12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滑动板13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如图所示直线导轨12的上方。除此之外,在其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将第一直线导轨12安装在底座3上,与其配合的第二滑块11与第一滑动板13相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中,第一定位装置设置有作为第三限位结构的限位板15、定位连接块16以及作为第四限位结构的限位框17。定位连接块16设置有垂直两个方向的安装通孔,使得限位板15相对垂直地固定在第一滑动板13的右端。限位框17固定在外部结构上,其内部设有开口,其开口面积小于限位板15的面积,限位板15相对于第一滑动板13位于限位框17的对侧,故一方面第一滑动板13及定位连接块16可以穿过限位框17的开口空间,并带动限位板15进行往复运动,另一方面,限位板15在随第一滑动板13朝左侧运动一定距离后会与限位框17抵持,从而限制第一滑动板13以及限位板15朝左侧运动的距离。将限位板15与限位框17抵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限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一定位装置、第二活动件、第二定位装置、底座以及动力源,所述第一活动件可在所述动力源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底座运动,所述第二活动件可随所述第一活动件运动,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可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沿设定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由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当所述第一活动件继续沿所述设定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由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限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一定位装置、第二活动件、第二定位装置、底座以及动力源,所述第一活动件可在所述动力源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底座运动,所述第二活动件可随所述第一活动件运动,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可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沿设定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件由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当所述第一活动件继续沿所述设定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由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限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上沿所述设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活动件上固定有导向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导向件沿所述设定方向的长度,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且当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中的任一个抵持时,所述第一活动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件同步运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给予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持的作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限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上设有作为所述导向件的导向滑动限位块,所述第二活动件上设有定位滑动孔,所述定位滑动孔沿所述设定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作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限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义通仪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