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锡卫专利>正文

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342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将分别分散独立连接在上一层级电网的多个分布式微电网进行自治控制,由对应的分散且独立的低层级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接受上一层级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的指定时长时段的功率和电量调控指令,依此进行独立调控自身的微电网;使得每一个微电网独立对其连接上一层级电网的连接点处交互功率和电量的数量进行控制,实现受控共享。有效完成分布式微电网集群的集散式系统控制,解决了分布式多微电网的整体优化和调控及安全高效运行,为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组网和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可靠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电力
,具体涉及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力的推广受到全球各国政府的重视,可再生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被广泛应用,由于新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间歇性以及不受控性严重影响了其大比例、高渗透率接入及组网运行;使得分布式的风光发电系统局限于分散和独立以及小型化微电网系统运行,缺乏联动互补和整体优化,降低了整体系统的可调度性和稳定性,阻碍了风光等波动性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大比例、高渗透率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A电力线、A电网接入点、A新能源发电单元、A储能单元、A用电负荷、A1变电单元、A2变电单元、A3变电单元、A层级控制总线、A层级通信单元、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B1电力线、B1电网接入点、B1新能源发电单元、B1储能单元、B1用电负荷、B11变电单元、B12变电单元、B13变电单元、B1微电网控制总线、B1微电网通信单元、B1变电单元、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Bn电力线、Bn电网接入点、Bn新能源发电单元、Bn储能单元、Bn用电负荷、Bn1变电单元、Bn2变电单元、Bn3变电单元、Bn微电网控制总线、Bn微电网通信单元、Bn变电单元、公共电网;其中多个微电网中:B1微电网由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B1电力线、B1电网接入点、B1新能源发电单元、B1储能单元、B1用电负荷、B11变电单元、B12变电单元、B13变电单元、B1微电网控制总线、B1微电网通信单元组成,并且B1新能源发电单元通过B11变电单元连接B1电力线构成B1微电网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电力路径;B1储能单元通过B12变电单元连接B1电力线构成B1微电网的储能单元充电放电电力路径;B1用电负荷通过B13变电单元连接B1电力线构成B1微电网的负荷用电电力路径;B1电力线通过B1电网接入点连接B1变电单元构成B1微电网接入上一层级电网的电力路径连接端;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连接B1微电网通信单元并通过B1微电网通信单元连接的B1微电网控制总线分别链接B1电网接入点、B1新能源发电单元、B1储能单元、B1用电负荷构成B1微电网的系统控制链路;Bn微电网由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Bn电力线、Bn电网接入点、Bn新能源发电单元、Bn储能单元、Bn用电负荷、Bn1变电单元、Bn2变电单元、Bn3变电单元、Bn微电网控制总线、Bn微电网通信单元组成,并且Bn新能源发电单元通过Bn1变电单元连接Bn电力线构成Bn微电网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电力路径;Bn储能单元通过Bn2变电单元连接Bn电力线构成Bn微电网的储能单元充电放电电力路径;Bn用电负荷通过Bn3变电单元连接Bn电力线构成Bn微电网的负荷用电电力路径;Bn电力线通过Bn电网接入点连接Bn变电单元构成Bn微电网接入上一层级电网的电力路径连接端;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连接Bn微电网通信单元并通过Bn微电网通信单元经Bn微电网控制总线分别链接Bn电网接入点、Bn新能源发电单元、Bn储能单元、Bn用电负荷构成Bn微电网的系统控制链路;A层级微电网由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A电力线、A电网接入点、A新能源发电单元、A储能单元、A用电负荷、A1变电单元、A2变电单元、A3变电单元、A层级控制总线、A层级通信单元、公共电网以及B1变电单元、Bn变电单元和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组成,并且A新能源发电单元通过A变电单元连接A电力线构成A层级微电网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电力路径;A储能单元通过A变电单元连接A电力线构成A层级微电网的储能单元充电放电电力路径;A用电负荷通过A变电单元连接A电力线构成A层级微电网的负荷用电电力路径;A层级微电网通过A电力线连接A电网接入点并接入公共电网构成A层级微电网接入公共电网的电力路径;B1变电单元连接A电力线构成B1微电网与A层级微电网交互电力电量的电力路径;Bn变电单元连接A电力线构成Bn微电网与A层级微电网交互电力电量的电力路径;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连接A微电网通信单元并通过A微电网通信单元经A层级控制总线分别链接A电网接入点、A新能源发电单元、A储能单元、A用电负荷、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构成A层级微电网的系统控制链路;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的控制方法如下:低层级微电网的B1微电网和Bn微电网分别由相应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和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控制运行,并且低层级微电网的B1微电网和Bn微电网与上一层级的A层级微电网交互电力功率BHPP和交互电力电量BHPL时,分别由相应的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和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接受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发出的功率最大值PP、电量最大值PL、时长T的控制指令即在时长T时段内低层级微电网的B1微电网和Bn微电网与上一层级的A层级微电网交互电力功率满足BHPP≤PP,交互电力电量满足BHPL≤PL;在满足时长T时段内低层级微电网的B1微电网和Bn微电网与上一层级的A层级微电网交互电力功率满足BHPP≤PP,交互电力电量满足BHPL≤PL的前提条件下,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和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分别相应分散且独立控制B1微电网和Bn微电网运行并满足:B1微电网的发电功率B1PP、发电量B1PL、储能充放电功率B1CPP、储能充放电电量B1CPL、负荷用电功率B1UP、负荷用电量B1UPL,在时长T时段内调控同时满足:B1PP+B1CPP=B1UP+B1HPPx(B1PP/(B1PP+BnPP))B1PL+B1CPL=B1UPL+B1HPLx(B1PL/(B1PL+BnPL));Bn微电网的发电功率BnPP、发电量BnPL、储能充放电功率BnCPP、储能充放电电量BnCPL、负荷用电功率BnUP、负荷用电量BnUPL,在时长T时段内调控满足:BnPP+BnCPP=BnUP+BnHPPx(BnPP/(B1PP+BnPP))BnPL+BnCPL=BnUPL+BnHPLx(BnPL/(B1PL+BnPL));在满足时长T时段内公共电网要求接入的微电网交互的总功率最大值MPP及交互的总电量最大值MPL,A层级微电网与公共电网交互电力功率AHPP和交互电力电量AHPL时,在交互电力功率满足AHPP≤MPP,交互电量满足AHPL≤MPL的前提条件下,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集中控制A层级微电网运行并满足:A层级微电网的发电功率APP、发电量APL、储能充放电功率ACPP、储能充放电电量ACPL、负荷用电功率AUP、负荷用电量AUPL,在时长T时段内调控满足:APP+ACPP+B1HPP+BnHPP=AUP+AHPPAPL+ACPL+B1HPL+BnHPL=AUPL+AHPL。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多个分布式微电网对应的分散且独立的低层级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独立调控并同时接受上一层级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的指定时长时段的功率和电量调控指令,利用每一个微电网独立对其连接上一层级电网的连接点处交互功率和电量的数量进行控制,做到每一个微电网都能落实充分自治、受控共享的控制原则,很好实现分布式微电网集群的集散式系统控制,解决了分布式多微电网的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1)、A电力线(2)、A电网接入点(3)、A新能源发电单元(4)、A储能单元(5)、A用电负荷(6)、A1变电单元(71)、A2变电单元(72)、A3变电单元(73)、A层级控制总线(8)、A层级通信单元(9)、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11)、B1电力线(12)、B1电网接入点(13)、B1新能源发电单元(14)、B1储能单元(15)、B1用电负荷(16)、B11变电单元(171)、B12变电单元(172)、B13变电单元(173)、B1微电网控制总线(18)、B1微电网通信单元(19)、B1变电单元(20)、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21)、Bn电力线(22)、Bn电网接入点(33)、Bn新能源发电单元(24)、Bn储能单元(25)、Bn用电负荷(26)、Bn1变电单元(n71)、Bn2变电单元(n72)、Bn3变电单元(n73)、Bn微电网控制总线(n8)、Bn微电网通信单元(n9)、Bn变电单元(30)、公共电网(10);其中多个微电网中:B1微电网由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11)、B1电力线(12)、B1电网接入点(13)、B1新能源发电单元(14)、B1储能单元(15)、B1用电负荷(16)、B11变电单元(171)、B12变电单元(172)、B13变电单元(173)、B1微电网控制总线(18)、B1微电网通信单元(19)组成,并且B1新能源发电单元(14)通过B11变电单元(171)连接B1电力线(12)构成B1微电网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电力路径;B1储能单元(15)通过B12变电单元(172)连接B1电力线(12)构成B1微电网的储能单元充电放电电力路径;B1用电负荷(16)通过B13变电单元(173)连接B1电力线(12)构成B1微电网的负荷用电电力路径;B1电力线(12)通过B1电网接入点(13)连接B1变电单元(20)构成B1微电网接入上一层级电网的电力路径连接端;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11)连接B1微电网通信单元(19)并通过B1微电网通信单元(19)连接的B1微电网控制总线(18)分别链接B1电网接入点(13)、B1新能源发电单元(14)、B1储能单元(15)、B1用电负荷(16)构成B1微电网的系统控制链路;Bn微电网由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21)、Bn电力线(22)、Bn电网接入点(23)、Bn新能源发电单元(24)、Bn储能单元(25)、Bn用电负荷(26)、Bn1变电单元(n71)、Bn2变电单元(n72)、Bn3变电单元(n73)、Bn微电网控制总线(n8)、Bn微电网通信单元(n9)组成,并且Bn新能源发电单元(n4)通过Bn1变电单元(n71)连接Bn电力线(n2)构成Bn微电网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电力路径;Bn储能单元(n5)通过Bn2变电单元(n72)连接Bn电力线(n2)构成Bn微电网的储能单元充电放电电力路径;Bn用电负荷(n6)通过Bn3变电单元(n73)连接Bn电力线(n2)构成Bn微电网的负荷用电电力路径;Bn电力线(22)通过Bn电网接入点(23)连接Bn变电单元(30)构成Bn微电网接入上一层级电网的电力路径连接端;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21)连接Bn微电网通信单元(29)并通过Bn微电网通信单元(29)经Bn微电网控制总线(28)分别链接Bn电网接入点(23)、Bn新能源发电单元(24)、Bn储能单元(25)、Bn用电负荷(26)构成Bn微电网的系统控制链路;A层级微电网由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1)、A电力线(2)、A电网接入点(3)、A新能源发电单元(4)、A储能单元(5)、A用电负荷(6)、A1变电单元(71)、A2变电单元(72)、A3变电单元(73)、A层级控制总线(8)、A层级通信单元(9)、公共电网(10)以及B1变电单元(20)、Bn变电单元(30)和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11)、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21)组成,并且A新能源发电单元(4)通过A变电单元(71)连接A电力线(2)构成A层级微电网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电力路径;A储能单元(5)通过A变电单元(72)连接A电力线(2)构成A层级微电网的储能单元充电放电电力路径;A用电负荷(6)通过A变电单元(73)连接A电力线(2)构成A层级微电网的负荷用电电力路径;A层级微电网通过A电力线(2)连接A电网接入点(3)并接入公共电网(10)构成A层级微电网接入公共电网(10)的电力路径;B1变电单元(20)连接A电力线(2)构成B1微电网与A层级微电网交互电力电量的电力路径;Bn变电单元(30)连接A电力线(2)构成Bn微电网与A层级微电网交互电力电量的电力路径;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1)连接A微电网通信单元(9)并通过A微电网通信单元(9)经A层级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散式微电网集群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A层级系统控制单元(1)、A电力线(2)、A电网接入点(3)、A新能源发电单元(4)、A储能单元(5)、A用电负荷(6)、A1变电单元(71)、A2变电单元(72)、A3变电单元(73)、A层级控制总线(8)、A层级通信单元(9)、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11)、B1电力线(12)、B1电网接入点(13)、B1新能源发电单元(14)、B1储能单元(15)、B1用电负荷(16)、B11变电单元(171)、B12变电单元(172)、B13变电单元(173)、B1微电网控制总线(18)、B1微电网通信单元(19)、B1变电单元(20)、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21)、Bn电力线(22)、Bn电网接入点(33)、Bn新能源发电单元(24)、Bn储能单元(25)、Bn用电负荷(26)、Bn1变电单元(n71)、Bn2变电单元(n72)、Bn3变电单元(n73)、Bn微电网控制总线(n8)、Bn微电网通信单元(n9)、Bn变电单元(30)、公共电网(10);其中多个微电网中:B1微电网由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11)、B1电力线(12)、B1电网接入点(13)、B1新能源发电单元(14)、B1储能单元(15)、B1用电负荷(16)、B11变电单元(171)、B12变电单元(172)、B13变电单元(173)、B1微电网控制总线(18)、B1微电网通信单元(19)组成,并且B1新能源发电单元(14)通过B11变电单元(171)连接B1电力线(12)构成B1微电网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电力路径;B1储能单元(15)通过B12变电单元(172)连接B1电力线(12)构成B1微电网的储能单元充电放电电力路径;B1用电负荷(16)通过B13变电单元(173)连接B1电力线(12)构成B1微电网的负荷用电电力路径;B1电力线(12)通过B1电网接入点(13)连接B1变电单元(20)构成B1微电网接入上一层级电网的电力路径连接端;B1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11)连接B1微电网通信单元(19)并通过B1微电网通信单元(19)连接的B1微电网控制总线(18)分别链接B1电网接入点(13)、B1新能源发电单元(14)、B1储能单元(15)、B1用电负荷(16)构成B1微电网的系统控制链路;Bn微电网由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21)、Bn电力线(22)、Bn电网接入点(23)、Bn新能源发电单元(24)、Bn储能单元(25)、Bn用电负荷(26)、Bn1变电单元(n71)、Bn2变电单元(n72)、Bn3变电单元(n73)、Bn微电网控制总线(n8)、Bn微电网通信单元(n9)组成,并且Bn新能源发电单元(n4)通过Bn1变电单元(n71)连接Bn电力线(n2)构成Bn微电网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电力路径;Bn储能单元(n5)通过Bn2变电单元(n72)连接Bn电力线(n2)构成Bn微电网的储能单元充电放电电力路径;Bn用电负荷(n6)通过Bn3变电单元(n73)连接Bn电力线(n2)构成Bn微电网的负荷用电电力路径;Bn电力线(22)通过Bn电网接入点(23)连接Bn变电单元(30)构成Bn微电网接入上一层级电网的电力路径连接端;Bn微电网系统控制单元(21)连接Bn微电网通信单元(29)并通过Bn微电网通信单元(29)经Bn微电网控制总线(28)分别链接Bn电网接入点(23)、Bn新能源发电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卫
申请(专利权)人:周锡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