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偶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04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木偶控制器,涉及木偶操控领域。这种木偶控制器可以控制木偶的头部、肢部和尾部的动作。其中,木偶控制器包含机体。头部控制件,可左右摆动地配置于机体上侧。第一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上,连接于头部后可以将头部控制件的摆动动作变换成头部的摆动动作。肢部控制件,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上侧。第二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上,连接于肢部后可以将肢部控制件的滑动动作变换成肢部的抬起或放下动作。尾部控制件,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上侧。第三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上,连接于尾部后可以将尾部控制件的滑动动作变换成尾部的摆动动作。使用该木偶控制器,可以使操控者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木偶的多种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偶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偶操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木偶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或者开发幼儿智力的方式,各种玩具不断出现,并开始提升其益智性和趣味性。木偶是一种有趣并且可操作的玩具,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通过操控木偶可以提高操控者的动手能力并且愉悦心情,因此木偶的简单操作是木偶被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木偶控制器,旨在使操控者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木偶的多种动作。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木偶控制器,用以控制木偶的头部、肢部和尾部的动作。木偶控制器包含机体;头部控制件,可左右摆动地配置于机体上侧;第一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上且连接头部控制件,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头部后可以将头部控制件的摆动动作变换成头部的摆动动作;肢部控制件,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上侧;第二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上且连接于肢部控制件,第二传动机构连接于肢部后可以将肢部控制件的滑动动作变换成肢部的抬起或放下动作;尾部控制件,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上侧;第三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上且连接尾部控制件,第三传动机构连接于尾部后可以将尾部控制件的滑动动作变换成尾部的摆动动作。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机构包含:上端固定于机体且下端连接于头部的第一提线、分设于第一提线两侧的一对摆杆、连接一对摆杆和头部控制件的齿轮传动组件;头部控制件摆动时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带动一对摆杆相对第一提线摆动,一对摆杆摆动时可带动第一提线活动。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机构包含:上端连接于肢部控制件且下端连接于肢部的第二提线、配置于机体上的滑轮;第二提线滑接于滑轮上,且肢部控制件相对机体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二提线的下端上下活动。进一步地,第三传动机构包含:上端连接于尾部控制件且下端连接于尾部的第三提线;机体具有供第三提线沿水平面滑动的第一弧形槽,尾部控制件相对机体滑动能够带动第三提线沿第一弧形槽摆动。进一步地,肢部控制件为两组,第二传动机构对应配置有两组。进一步地,机体包含:第一机体部、配置于第一机体部上的第二机体部;第一机体部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二机体部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二通孔。第一提线的上端固定于第一机体部上,齿轮传动组件配置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头部控制件的下侧连接于齿轮传动组件且上侧自第二通孔伸出。进一步地,机体包含:第一机体部、配置于第一机体部上的第二机体部、配置于第二机体部上的第三机体部;第一机体部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二机体部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二通孔。第二机体部开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滑轮配置于第三通孔内。第三机体部开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二弧形槽,肢部控制件滑接于第二弧形槽。第二提线的下端经第三通孔和第一通孔穿出。进一步地,机体包含:第一机体部、配置于第一机体部上的第二机体部;第一机体部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二机体部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尾部控制件滑接于第一弧形槽,第三提线的下端经第一通孔穿出。使用本专利技术时,操控者通过对头部控制件,肢部控制件和尾部控制件的简单操作,可以相应地控制木偶的头部,肢部和尾部进行不同的动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各动作之间互相独立,可以单独动作或者协作动作,提升操作者的兴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第一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第二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第三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机体1、第一机体部11、第二机体部12、第三机体部13、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122、第一弧形槽123、第二弧形槽131、头部控制件2、第一提线21、摆杆22、齿轮传动组件23、肢部控制件3、第二提线31、滑轮32、尾部控制件4、第三提线41、木偶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木偶控制器,用以控制木偶5的头部、肢部和尾部的动作。所述木偶控制器包含机体1、头部控制件2、肢部控制件3、尾部控制件4以及与头部控制件2配合的第一传动机构、与肢部控制件3配合的第二传动机构、与尾部控制件4配合的第三传动机构。其中第一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头部控制件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头部连接后可以将头部控制件2的摆动动作变换成所述头部的摆动动作。采用该结构后,操控者只需要摆动头部控制件2即可使木偶5的首部跟随摆动。第二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于肢部控制件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肢部连接后可以将肢部控制件3的滑动动作变换成所述肢部的抬起或放下动作。采用该结构后,操控者只需要滑动肢部控制件3即可使木偶5的肢部做抬起或者放下的动作。第三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尾部控制件4,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尾部后可以将尾部控制件4的滑动动作变换成所述尾部的摆动动作。采用该结构后,操控者只需要滑动尾部控制件4即可使木偶5的尾部跟随摆动。本实施例的机体1呈圆盘状,机体1的侧表面上还设有环形的凹槽。使用时操控者可以双手握住机体1进行操作,也可以单手握住机体1,单手把持时凹槽可以作为手指夹持部位,呈握住高脚酒杯的姿势。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操控者使用所述木偶控制器。头部控制件2可左右摆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本实施例中的头部控制件2为一摆杆,可在一个平面内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可以理解,其他可做摆动运动的构件也能够作为头部控制件2应用于本专利技术。肢部控制件3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本实施例的肢部控制件3为一滑块,可以在机体1的上表面上滑动。尾部控制件4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本实施例中的尾部控制件4为一个套设在机体1上的环形转盘,环形转盘可绕机体1的中心轴线在机体1的上表面上转动。可以理解,尾部控制件4的环形转盘结构的功能与滑块功能一致,因此类似的可以实现滑动的其他构件也可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操控者通过对头部控制件2,肢部控制件3和尾部控制件4的简单操作,可以相应地控制木偶5的头部,肢部和尾部进行不同的动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各动作之间互相独立,可以单独动作或者协作动作,提升操作者的兴趣。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以猫形木偶为例,将头部控制件2设为猫首图案,肢部控制件3设为猫爪图案,将尾部控制件4设为猫尾图案,图案生动有趣,不仅激发操控者尤其是幼儿的兴趣,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偶控制器,用以控制木偶(5)的头部、肢部和尾部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偶控制器包含:机体(1);头部控制件(2),可左右摆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第一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头部控制件(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头部后可以将头部控制件(2)的摆动动作变换成所述头部的摆动动作;肢部控制件(3),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第二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于肢部控制件(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肢部后可以将肢部控制件(3)的滑动动作变换成所述肢部的抬起或放下动作;尾部控制件(4),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第三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尾部控制件(4),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尾部后可以将尾部控制件(4)的滑动动作变换成所述尾部的摆动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偶控制器,用以控制木偶(5)的头部、肢部和尾部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偶控制器包含:机体(1);头部控制件(2),可左右摆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第一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头部控制件(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头部后可以将头部控制件(2)的摆动动作变换成所述头部的摆动动作;肢部控制件(3),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第二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于肢部控制件(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肢部后可以将肢部控制件(3)的滑动动作变换成所述肢部的抬起或放下动作;尾部控制件(4),可水平滑动地配置于机体(1)上侧;第三传动机构,配置于机体(1)上且连接尾部控制件(4),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尾部后可以将尾部控制件(4)的滑动动作变换成所述尾部的摆动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含:上端固定于机体(1)且下端连接于所述头部的第一提线(21)、分设于第一提线(21)两侧的一对摆杆(22)、连接所述一对摆杆(22)和头部控制件(2)的齿轮传动组件(23);所述头部控制件(2)摆动时通过所述齿轮传动组件(23)带动所述一对摆杆(22)相对第一提线(21)摆动,所述一对摆杆(22)摆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提线(21)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含:上端连接于肢部控制件(3)且下端连接于所述肢部的第二提线(31)、配置于机体(1)上的滑轮(32);所述第二提线(31)滑接于所述滑轮(32)上,且所述肢部控制件(3)相对所述机体(1)滑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提线(31)的下端上下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含:上端连接于尾部控制件(4)且下端连接于所述尾部的第三提线(41);所述机体(1)具有供第三提线(41)沿水平面滑动的第一弧形槽(123),所述尾部控制件(4)相对所述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绍兰黄海港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