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合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299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目前的雨伞只能自动开,不能自动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则自动开、合兼备。它是在自开伞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的,主要特点是:伞杆由下内杆等三部分套合组成,里面还设有内弹簧,下内杆固接在伞柄上。这种自动开、合伞可单手完成操作,使用极为方便。(*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伞。目前的自动雨伞只能自动张开,不能自动合扰,开伞时可单手操作,合伞时却要双手并用。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只需单手操作的自动开、合雨伞。本技术在自开伞的基础上改革而成,像自开伞那样也具有伞杆、伞柄、制钩、按钮、伞面、长骨、撑骨、拉骨、上盘、中盘、下盘和外弹簧等主要构件,其特征是伞杆由外杆和可在外杆中作轴向滑动的上内杆和下内杆套合组成,上内杆和下内杆之间有内弹簧,下内杆固接在伞柄上,上盘固定在上内杆上部,中盘固定于外杆上端,下盘可沿外杆滑动,外杆下端侧壁上设有定位孔。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其具体结构和开、合伞的过程。附图是结构示意图。开伞手握伞柄(1),使伞帽(2)向下和地面接触,把固接着下内杆(3)的伞柄向地面压下,将下内杆和上内杆(4)之间的内弹簧(5)压缩,下内杆下压移动到一定行程时,固定在下内杆的制钩(6)卡进外杆的定位孔(7),使下内杆不能退回原位,(此时,内弹簧受压缩贮能)。当把伞提起离开地面时,内弹簧的一端不再被地面顶住,于是释放能量,以其弹力把上内杆推出,而上内杆上部与上盘(8)是固接的,因而拉动长骨(9)、撑骨(10)、拉骨(11)都要撑开。中盘(12)是固定在外杆上端,下盘(13)套住外杆并可沿外杆滑移,虽然中、下两盘之间有外弹簧(14),但因为所用的内弹簧的弹力相当大,足可以将外弹簧压缩使中、下两盘间的距离缩短和克服开伞时伞面(15)所受的阻力,还能够顶住上内杆不能退回原位,所以能把整个伞面张开,(与此同时,被压缩的外弹簧则已贮足合伞的能量)。合伞按下按钮(16),使制钩退出定位孔而缩入外杆内,则下内杆被内弹簧往外推出,因而内弹簧放松。此刻,受压缩的外弹簧的弹力明显大于内弹簧的弹力,因而释放能量,推动下盘向下内杆这边滑移,拉动拉骨、撑骨和长骨一起合扰。同时牵动上内杆退回外杆中,完成合伞过程。本技术的优点是1.能自动开伞也能自动合伞。2.开、合过程均可单手操作完成,使用方便。3.结构简单。样品经试验效果很好。权利要求一种自动开、合雨伞,具有伞杆、伞柄、制钩、按钮、伞面、长骨、撑骨、拉骨、上盘、中盘、下盘和外弹簧等,其特征在于伞杆由外杆和可在外杆中作轴向滑动的上内杆及下内杆套合组成,上内杆和下内杆之间有内弹簧,下内杆固接在伞柄上,上盘固定在上内杆的上部,中盘固定在外杆的上端,下盘可沿外杆滑动,外杆下端侧壁上设有定位孔。专利摘要目前的雨伞只能自动开,不能自动合。本技术则自动开、合兼备。它是在自开伞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的,主要特点是伞杆由下内杆等三部分套合组成,里面还设有内弹簧,下内杆固接在伞柄上。这种自动开、合伞可单手完成操作,使用极为方便。文档编号A45B25/14GK2032008SQ88202519公开日1989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刘以中, 蔡建能, 彭国泉 申请人:广州市制伞工业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开、合雨伞,具有伞杆、伞柄、制钩、按钮、伞面、长骨、撑骨、拉骨、上盘、中盘、下盘和外弹簧等,其特征在于伞杆由外杆和可在外杆中作轴向滑动的上内杆及下内杆套合组成,上内杆和下内杆之间有内弹簧,下内杆固接在伞柄上,上盘固定在上内杆的上部,中盘固定在外杆的上端,下盘可沿外杆滑动,外杆下端侧壁上设有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以中蔡建能彭国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制伞工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