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吸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2980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1:29
一种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患者头部置于柔性头罩内,使用供氧流量控制阀通过进气管向柔性头罩内输送氧气;通过排气管路及排气阀排出头罩内多余的气体;通过氧流量控制阀与排气阀间的配合来控制柔性头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5%之间。吸氧装置设有可以将患者头部密封在其内的柔性头罩,柔性头罩一侧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一个供氧流量调节阀和一个氧气流量仪,柔性头罩另一侧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平衡阀;具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提高血氧张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吸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氧装置
,详细讲是一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提高血氧张力的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吸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临床开展治疗过程中,很多疾病需要采用氧气治疗,有时临床需采用面罩吸氧方法供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尤其是采用医用高压氧舱供病人吸氧治疗的方法,可在极短时间内使人体获得相当于常压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高的血氧张力。但是,这种方法多是采用纯氧进行治疗,且多是通过给病人携带面罩完成吸氧过程的。例如,空气加压氧舱就是一个典型供病人在高气压环境下携带面罩吸氧治疗的设备;另,潜水减压舱用于潜水员减压和用于潜水疾病治疗过程也是用面罩供人体呼吸纯氧,这种方法可使人体获得纯氧治疗效果。高纯度氧对协助临床治疗危重病人能发挥极其显著的疗效。目前,临床采用面罩呼吸纯氧的方法也很普及,尤其是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和潜水减压舱等载人压力容器应用尤为突出或普遍。但,通过面罩供人体呼吸高纯度氧气,对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则难以发挥疗效。众所周知,人体呼吸高纯度氧气时,可导致心跳减慢、血管收缩和血流量下降,这种状态不利于对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的病人开展治疗。患有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的病人开展临床治疗时,首先应建立“改善血液循环和提高血氧张力”的治疗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产生“改善血液循环和提高血氧张力”双重治疗作用的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吸氧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患者头部置于柔性头罩内,柔性头罩在患者脖颈处与脖颈处的皮肤密封贴合、将头部完全密封在其内;b、使用供氧流量控制阀控制供氧流量,通过进气管向柔性头罩内输送氧气;c、通过柔性头罩的排气管路及其上的排气阀向柔性头罩外排出头罩内多余的气体;d、通过氧流量控制阀与排气阀间的配合来控制柔性头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使柔性头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5%之间。本专利技术通过供氧流量控制阀控制向柔性头罩内供氧的流量,排气阀根据柔性头罩内压力的大小或向头罩内供氧的流量大小自动调节阀门开启度。本专利技术第b步中所述的供氧流量控制阀控制的供氧流量相当于常压下8-30L/min。一种用于上述吸氧方法的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装置,设有可以将患者头部密封在其内的柔性头罩,柔性头罩一侧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一个供氧流量调节阀和一个氧气流量仪,柔性头罩另一侧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平衡阀;排气平衡阀的结构为:设有硅胶气囊,硅胶气囊下侧设有进排气口、内部设有四连杆支架,四连杆支架包括上铰接座、下铰接座、左铰接座和右铰接座,左铰接座和右铰接座分别与硅胶气囊中部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排气口上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一侧设有进气接口,连接管下端部连接有气门阀箱,下铰接座上设有连接导管,连接导管下端与连接管相连,连接导管内设有拉杆,拉杆上端与上铰接座固定连接,拉杆下端位于气门阀箱内;气门阀箱一侧上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与连接管下端部间的气门阀箱内设有安装挡板,安装挡板上与排气口相对处设有导向安装孔,导向安装孔内设有气门阀杆,与排气口相对的气门阀杆一端上可以将排气口密封的阀座,阀座与安装挡板间的气门阀杆上设有密封压簧;拉杆下端设有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拉动滑孔,气门阀杆穿射在拉动滑孔内。气门阀杆水平时,阀座将排气口密封,气门阀杆下侧面与拉动滑孔下侧部分贴合,即拉动滑孔的直径大于气门阀杆的直径,气门阀杆可在拉动滑孔内径向移动。排气管与排气平衡阀的进气接口相连。硅胶气囊充盈膨胀时,四连杆支架发生形变,拉杆在连接导管内下滑,带动连接片下移,推动气门阀杆与其连接处下移,阀座在排气口上倾斜,二者间出现排气缝隙,排气平衡阀被打开,从而将头罩内的多余气体排出头罩外。头罩内的供氧量增多或持续增多时,排气平衡阀开启的角度会增大,始终保持与供氧相等的量量头罩内的气体排出头罩外,以保持头罩内的气体始终处在进气量与排气量相等的平衡状态。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柔性头罩前侧下中部上设有气体检测孔。利用该检测孔上可以连接氧气和/或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柔性头罩内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浓度。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柔性头罩为薄膜型透明头罩,柔性头罩包括上部的柔性透明头罩和下部的弹性脖套,柔性透明头罩由无毒透明薄膜材料(透明硅胶薄膜材料)制成,弹性脖套由柔软超薄型硅胶材料制成,弹性脖套为具有弹性的锥形套,弹性脖套下端可与人体脖颈部的皮肤贴紧,将人体头颈部密封在柔性透明头罩内。人体直接呼吸头罩内的气体,并将呼出的气体直接弥散在柔性头罩内。柔性透明头罩和弹性脖套间设有一个圆形注塑圈,以此固定连接二者。本专利技术中吸氧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在常压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让患者戴上柔性头罩(柔性头罩将患者头颈部密封在其内,患者呼吸柔性头罩内部的气体),打开供氧流量调节阀,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检测柔性头罩内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过调节供氧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来改变供氧流量,从而调节柔性头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当柔性头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治疗需求值、并稳定时,即记录氧气流量仪向头罩内供氧的流量数值(此数值)作为相对标定值;根据标定值和治疗时高压氧舱内的压力求得人体在高压氧舱内治疗时的治疗标定值,人体进入高压氧舱内吸氧治疗时,通过供氧流量调节阀调节供氧流量,使其氧气流量仪的数值显示为治疗标定值。可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治疗方案(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高压氧舱内的压力)来分别预先测得氧气流量的相对标定值、计算出治疗标定值,使用时根据人体特征及治疗方案选用相对应的预先测得的治疗标定值直接进行治疗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氧气流量的相对标定值和氧气流量的治疗标定值的比与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和治疗时高压氧舱内的压强呈反比,即,相对标定值:治疗标定值=治疗时高压氧舱内压强: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患者吸气时,将柔性头罩内的氧气吸入体内,并将呼出的气体弥散在头罩内,使用者完全感觉不到有呼吸阻力;患者呼气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及水分与进入柔性头罩内的氧气进行混合,使头罩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无需从外部获得。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能与柔性头罩内的氧气进行混合,以此实现对氧气进行湿化的原料水份,无需从外界进行水份补充。根据氧气流量的治疗标定值来通过供氧流量调节阀的调节和对氧气流量仪的供氧流量观察来调节氧气流量,进而控制柔性头罩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使柔性头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始终保持在治疗标定值内。柔性头罩内气体过多时,排气平衡阀能自动将多出的气体排出柔性头罩外;向柔性头罩内供氧的流量越大,排气平衡阀从柔性头罩内排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就越多。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治疗标定值控制柔性头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实现通过二氧化碳混合氧“改善血液循环和提高血氧张力”的双重治疗作用,可迅速解除人体各组织中的缺氧状态,并可避免人体呼吸纯氧时所产生降低血流量的不当状态。本专利技术可用于空气加压氧舱、潜水减压舱等载人压力容器,用于空气加压氧舱,可对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发挥“改善血液循环和提高血氧张力”的治疗作用;用于潜水减压舱,可发挥改善潜水员体内血液循环、促使体内溶解的氮气快速排出体外的减压作用。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患者头部置于柔性头罩内,柔性头罩在患者脖颈处与脖颈处的皮肤密封贴合、将头部完全密封在其内;b、使用供氧流量控制阀控制供氧流量,通过进气管向柔性头罩内输送氧气;c、通过柔性头罩的排气管路及其上的排气阀向柔性头罩外排出头罩内多余的气体;d、通过氧流量控制阀与排气阀间的配合来控制柔性头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使柔性头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患者头部置于柔性头罩内,柔性头罩在患者脖颈处与脖颈处的皮肤密封贴合、将头部完全密封在其内;b、使用供氧流量控制阀控制供氧流量,通过进气管向柔性头罩内输送氧气;c、通过柔性头罩的排气管路及其上的排气阀向柔性头罩外排出头罩内多余的气体;d、通过氧流量控制阀与排气阀间的配合来控制柔性头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使柔性头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5%之间。2.通过控制供氧流量控制阀控制向柔性头罩内供氧的流量,排气阀可根据柔性头罩内压力的大小或向柔性头罩内供氧的流量大小自动调节阀门开启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b步中所述的供氧流量控制阀向柔性头罩内控制供氧的流量相当于常压下8-30L/min。4.一种用于上述吸氧方法的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吸氧装置,设有可以将患者头部密封在其内的柔性头罩,柔性头罩一侧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一个供氧流量调节阀和一个氧气流量仪,柔性头罩另一侧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平衡阀;排气平衡阀的结构为:设有硅胶气囊,硅胶气囊下侧设有进排气口、内部设有四连杆支架,四连杆支架包括上铰接座、下铰接座、左铰接座和右铰接座,左铰接座和右铰接座分别与硅胶气囊中部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排气口上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一侧设有进气接口,连接管下端部连接有气门阀箱,下铰接座上设有连接导管,连接导管下端与连接管相连,连接导管内设有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林荆一峰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威高海盛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