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音色琴竹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多音色琴竹。
技术介绍
扬琴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扬琴需用琴竹弹奏。如图1所示,传统的琴竹结构是竹杆2的前端下侧设竹头3,竹头的下壁沿上包裹不同硬度的包履料层4,与竹杆平行的包履料层外端面为击弦面,琴竹的击弦面只有一个,竹杆的另一端下侧设手柄1。演奏家弹奏时,手握琴竹的手柄,用竹头上的击弦面敲击扬琴上的不同音弦,使音弦产生振动发音。显然,琴竹是琴弦的激励体,是扬琴发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扬琴的弹奏中,琴竹的型制、材质等因素,对音源发出的音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琴竹整体采用单一材质,如竹头用竹制成,包履料层用尼毡,且只有一个击弦面,使用者在演奏一个曲目过程中,很难通过快速操作琴竹来产生音色变化。限制了演奏家对音乐演绎的充分发挥,对扬琴乐器也不能充分驾驭。在传统使用中,虽然一个琴竹的手持弹性、硬度感觉适中,但在对弹奏扬琴四个半八度音域跨度的琴弦变化时只能通过演奏家的演奏力度和技巧来控制其音色。从高音区一个音位的5支0.35mm直径的琴弦到低音区一个音位1支2.5~3mm直径的琴弦,很难通过一个琴竹在弹奏中得到音量、音色相对平衡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音色琴竹,由竹杆、竹头和包履料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至少固定或插接有2个竹头和至少有3个位于各竹头上的击弦面,同根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上设有用于区别各击弦面特征的凸点或凹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音色琴竹,由竹杆、竹头和包履料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至少固定或插接有2个竹头和至少有3个位于各竹头上的击弦面,同根琴竹的竹杆后部手柄上设有用于区别各击弦面特征的凸点或凹点。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2个竹头,2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和第二竹头,第一、第二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一竹头的后端的宽度大于前端的宽度,且前后宽度均匀过渡,第一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一竹头上设有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第二击弦面的延长面的夹角为169°~173°,第一击弦面与第二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一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第二竹头的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第二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二竹头上设有第三击弦面和第四击弦面,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三击弦面的延长面与第四击弦面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65°~170°,第三击弦面与第四击弦面夹角处的第二竹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分界槽。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击弦面的包履料层分别为麂皮、橡胶管、尼毡、2~4mm厚的薄尼毡。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音色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琴竹的竹杆前部设有3个竹头,3个竹头分别为第一竹头、第二竹头和第三竹头,第一、第二竹头和第三竹头分别位于竹杆前部的三等分面上;第一竹头外侧壁上设有包履料层,第一竹头上设有第一击弦面和第二击弦面,第一击弦面的水平面与竹杆的水平面平行,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营彬,董建,卞渝,
申请(专利权)人:乐海乐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