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技术

技术编号:1942405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0:13
本公开提供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针对当前水质水量监测的实时、远程和大面积的要求,以水质监测传感网络、水量监测传感网络和视频监控、GIS遥感等相关数据汇聚到区域云服务总线,服务总线将面向局部的数据转化、组织、加工、合并、集成后,形成新的集成数据或虚拟集成数据,然后传递到云平台系统的资源中心,形成水质水量的基本数据集。实现对目标水域水质水量状况的远程实时监测,具有操作方便、监控自动化、监控信息全面、预警发布速度快、智能决策、安全性高的优点,易于功能扩展,有较大的升级功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
本公开涉及种水质水量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质水量的安全性和水质水量监测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水质水量监测平台主要依靠人力监测、异常情况上报等,对于一些偏僻区域、易污染水功能区的水质水量,仅仅依靠检测员显得监测力量不足,尤其是面对的境外水源、水库、水厂等的地域,因火灾而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接受的,针对线段渠道、输水管道、涵管等地域,亟需提高水质水量的智能监测水平,在智能监测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改善,因此需要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所述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通过外部感知设备采集水质水量数据汇聚到区域云服务总线;步骤2,区域云服务总线将水质水量数据形成新的集成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步骤3,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把集成数据加工形成水质水量的基础数据集传递到云应用支撑服务层;步骤4,云应用支撑服务层根据基础数据集形成水质水量的数据档案;其中,所述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包括外部感知设备,区域云服务总线,云平台基础设施层,云应用支撑服务层。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外部感知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传感网络、水量监测传感网络和视频监控、GIS遥感。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区域云服务总线将水质水量数据形成新的集成数据的方法为将异构、异质、异义的面向局部的数据经转化、组织、加工、合并、集成后形成新的集成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外部感知设备,区域云服务总线,云平台基础设施层,云系统支撑服务层、云应用支撑服务层。进一步地,所述区域云服务总线用于水质监测传感网络、水量监测传感网络和视频监控、GIS遥感各类水利数据融合和交换,所述数据融合和交换包括数据融合、重组、加工、管理、变换和集成,服务感知、消息感知、事件感知功能。进一步地,所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集群、数据仓库集群、云存储和监控系统。进一步地,所述云系统支撑服务层用于提供单点登陆服务、统一用户授权服务、统一消息服务、数据交换服务、信息发布服务、信息门户服务、统一搜索服务。进一步地,所述云应用支撑服务层用于形成水质水量的数据档案,并提供数据分析和挖掘、资源共享服务。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针对当前水质水量监测的实时、远程和大面积的要求,具有操作方便、监控自动化、监控信息全面、预警发布速度快、智能决策、安全性高的优点,易于功能扩展,有较大的升级功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前景。附图说明通过对结合附图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本公开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所示为本公开的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工作流程图;图2所示为本公开的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模块架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公开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公开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工作流程图,图2所示为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模块架构图,下面结合图1来阐述根据本公开的特种设备管理方法。本公开提出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通过外部感知设备采集水质水量数据汇聚到区域云服务总线;步骤2,区域云服务总线将水质水量数据形成新的集成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步骤3,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把集成数据加工形成水质水量的基础数据集传递到云应用支撑服务层;步骤4,云应用支撑服务层根据基础数据集形成水质水量的数据档案;其中,所述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包括外部感知设备,区域云服务总线,云平台基础设施层,云应用支撑服务层。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外部感知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传感网络、水量监测传感网络和视频监控、GIS遥感。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区域云服务总线将水质水量数据形成新的集成数据的方法为将异构、异质、异义的面向局部的数据经转化、组织、加工、合并、集成后形成新的集成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首先,水质监测传感网络、水量监测传感网络和视频监控、GIS遥感等相关数据汇聚到区域云服务总线,服务总线将异构、异质、异义的面向局部的数据,经转化、组织、加工、合并、集成后,形成新的集成数据或虚拟集成数据,然后传递到云平台的资源中心,形成水质水量的基本数据集;其次,云系统支撑服务层包括系统中间应用服务器,进行系统支撑。系统支撑层是整个平台的运行支撑环境,提供单点登陆服务、统一用户授权服务、统一消息服务、数据交换服务、信息发布服务、信息门户服务、统一搜索服务,是业务运行、应用开发和集成的基础平台。再次,云应用支撑服务层在基本数据集的基础上,形成水质水量的数据档案,并提供数据分析和挖掘、资源共享等服务;最后,以应用支撑和系统支撑服务为基础,云平台能提供水质水量实时在线查询系统、水质水量监测预警系统、水质水量分析决策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水质水量评测系统等各类在线服务系统。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如图2所示,所述平台包括:外部感知设备,区域云服务总线,云平台基础设施层,云系统支撑服务层、云应用支撑服务层。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感知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传感网络、水量监测传感网络和视频监控、GIS遥感。进一步地,所述区域云服务总线用于水质监测传感网络、水量监测传感网络和视频监控、GIS遥感各类水利数据融合和交换,所述数据融合和交换包括数据融合、重组、加工、管理、变换和集成,服务感知、消息感知、事件感知功能。进一步地,所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集群、数据仓库集群、云存储和监控系统。进一步地,所述云系统支撑服务层用于提供单点登陆服务、统一用户授权服务、统一消息服务、数据交换服务、信息发布服务、信息门户服务、统一搜索服务。进一步地,所述云应用支撑服务层用于形成水质水量的数据档案,并提供数据分析和挖掘、资源共享服务。所述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可以运行于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中。所述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可运行的装置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例子仅仅是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的限定,可以包括比例子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及其平台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通过外部感知设备采集水质水量数据汇聚到区域云服务总线;步骤2,区域云服务总线将水质水量数据形成新的集成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步骤3,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把集成数据加工形成水质水量的基础数据集传递到云应用支撑服务层;步骤4,云应用支撑服务层根据基础数据集形成水质水量的数据档案;其中,所述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包括外部感知设备,区域云服务总线,云平台基础设施层,云应用支撑服务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通过外部感知设备采集水质水量数据汇聚到区域云服务总线;步骤2,区域云服务总线将水质水量数据形成新的集成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步骤3,云平台基础设施层把集成数据加工形成水质水量的基础数据集传递到云应用支撑服务层;步骤4,云应用支撑服务层根据基础数据集形成水质水量的数据档案;其中,所述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平台包括外部感知设备,区域云服务总线,云平台基础设施层,云应用支撑服务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外部感知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传感网络、水量监测传感网络和视频监控、GIS遥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水量联合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区域云服务总线将水质水量数据形成新的集成数据的方法为将异构、异质、异义的面向局部的数据经转化、组织、加工、合并、集成后形成新的集成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基础设施层。4.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霞王向东张江水王新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