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2186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属于捕捞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捕捞箱,捕捞箱侧壁上设有水蛭进入口,水蛭进入口呈向外张开的喇叭口状,水蛭进入口连接水蛭进入管,水蛭进入管通过主管连接分支管,主管中部上方设有水泵,捕捞箱底部用隔板隔开,相邻隔板之间形成水蛭容纳腔。本装置适用于大范围捕捞,能拨开水体表面的杂物,通过水蛭的生活特性进行引捕捞,间接的促进了水蛭体内有利物质的催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捕捞装置
,具体涉及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
技术介绍
水蛭俗称蚂蝗,是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的统称。水蛭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清瘀、闭经、跌打损伤以及中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癌症。中药材使用的水蛭种类主要是宽体金线蛭。目前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养殖均已获得初步成功。虽然水蛭的人工养殖已经获得成功,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仅水蛭捕捞这方面而言,目前水蛭的捕捞方式主要有地笼网捕捞、拖网捕捞、夜晚灯照捕捞以及竹筒、稻草诱捕这几种方式。实践表明:竹筒、稻草诱捕捕捞效果最差,没有实际意义;地笼网捕捞、拖网捕捞水蛭有一定的效果,但一次起捕率不高,不能在短时间内捕捉完养殖水体的大部分水蛭;夜晚灯照捕捞最费力费工,效率也不高。总之现有的捕捞办法均不能在短时间内捕捞完养殖水体的大部分水蛭,不能有效解决水蛭的捕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适用于大范围捕捞,能拨开水体表面的杂物,通过水蛭的生活特性进行引捕捞,间接的促进了水蛭体内有利物质的催生。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包括捕捞箱,捕捞箱侧壁上设有水蛭进入口,水蛭进入口呈向外张开的喇叭口状,水蛭进入口连接水蛭进入管,水蛭进入管通过主管连接分支管,主管中部上方设有水泵,捕捞箱底部用隔板隔开,相邻隔板之间形成水蛭容纳腔。本装置捕捞效果好,捕捞范围广,可一次性捕捞完水体中大部分水蛭,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极大的提高了捕捞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利用水蛭的生活习性将水蛭吸引到捕捞箱周围,通过水泵向捕捞箱内抽水会形成一定的吸力,被吸引过来的水蛭会一起被吸进捕捞箱内,捕捞进箱体内的水蛭会吸附在每个水蛭容纳腔内或隔板表面,有利于后续水蛭的清刮。作为优选,捕捞箱顶部两侧设有气囊,气囊上端连接输气管,气囊位于浮力箱内部。当捕捞箱内捕捞进过多的水蛭难以将捕捞箱拉出水面,可向气囊内充气通过气囊辅助来调节捕捞箱的沉浮,还可根据气囊的沉浮来计算出捕捞量。作为优选,捕捞箱顶部安装有端盖,端盖上方固接有拉环,拉环连接拉绳,端盖的两侧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捕捞箱顶部设置的端盖能较为方便的清理出箱体内部捕捞的水蛭,拉绳可以辅助捕捞箱到更深的水位或者向上将捕捞箱拉出水面,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超声波水面会产生震荡的波纹,使水面漂浮的叶片、水生物等向捕捞池的岸边推,减少捕捞水蛭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优选,分支管与水蛭容纳腔之间设有引诱室,引诱室由支撑杆支撑,引诱室包括投放盒,投放盒内部填充有海绵体,海绵体包裹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与海绵体设有出料管。引诱室的设计是根据水蛭的生活特性设置的,将捕捞箱放入需要捕捞水蛭的水域,存放盒浸泡入水中,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会慢慢溶于水中,溶于水后大量的水蛭会向本装置靠近,为了使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的溶解速度减缓,固体制剂外侧包裹有海绵体,该氧微生物固体制剂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也不会危害水蛭。作为优选,隔板内部嵌有制冷管,制冷管下方安装有加热管。隔板内部的制冷制热管可对提取水蛭体内的水蛭唾液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优选,水蛭容纳腔内部设有至少2个碾压轮,碾压轮包括滚轮,滚轮中部设有贯穿整个滚轮的中心轴,滚轮外表面均布有凸块,凸块内部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端部连接橡胶片。将本装置拉出水面后,捕捉的水蛭大部分都会在聚集于水蛭容纳腔内,在水蛭容纳腔放入家禽内脏使水蛭吸饱血,再使碾压轮旋转,水蛭会在两个碾压轮之间来回翻转,碾压轮表面的凸块会与水蛭直接接触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与按压力,使水蛭表面的温度上升,橡胶片的设置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水蛭不会被碾压死亡,配合上制冷制热管,将制热管的温度迅速上升到30°-70°之间,再制冷用使温度迅速回落,回来的升降温与按压摩擦会使水蛭内部的水蛭唾液得到一定的提升,也促进水蛭唾液的提取。作为优选,水蛭容纳腔下方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的横板上设有通孔。过滤网的设计一方面防止捕捉上的水蛭从捕捞箱内滑出,另一方面使一些细小的生物从过滤网中滑出,横板上的通孔能加快水体的流通,确保箱体内不会产生积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水蛭的生活习性将水蛭吸引到捕捞箱周围进行捕捞。2)引诱室内的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会慢慢溶于水中,溶于水后大量的水蛭会向本装置靠近。3)水蛭容纳腔碾压轮会对水蛭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与按压力,使水蛭表面的温度上升,再配合制冷制热管,促进水蛭唾液的提取。4)本装置捕捞效果好,捕捞范围广,可一次性捕捞完水体中大部分水蛭,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极大的提高了捕捞效率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引诱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隔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碾压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拉绳;2超声波发生器;3输气管;4气囊;5水蛭进入管;6水蛭进入口;7捕捞箱;8分支管;9碾压轮;9a凸块;9b橡胶片;9c滚轮;9d中心轴;9e缓冲弹簧;11通孔;12过滤网;13引诱室;13a出料管;13b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13c投放盒;13d海绵体;14支撑杆;15水蛭容纳腔;16水泵;17端盖;18拉环;19隔板;19a加热管;19b制冷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包括捕捞箱7,捕捞箱7侧壁上设有水蛭进入口6,水蛭进入口6呈向外张开的喇叭口状,水蛭进入口6连接水蛭进入管5,水蛭进入管5通过主管连接分支管8,主管中部上方设有水泵16,捕捞箱7底部用隔板19隔开,相邻隔板19之间形成水蛭容纳腔15。本装置捕捞效果好,捕捞范围广,可一次性捕捞完水体中大部分水蛭,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极大的提高了捕捞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利用水蛭的生活习性将水蛭吸引到捕捞箱周围,通过水泵向捕捞箱内抽水会形成一定的吸力,被吸引过来的水蛭会一起被吸进捕捞箱内,捕捞进箱体内的水蛭会吸附在每个水蛭容纳腔内或隔板表面,有利于后续水蛭的清刮。捕捞箱7顶部两侧设有气囊4,气囊4上端连接输气管3,气囊4位于浮力箱内部。当捕捞箱内捕捞进过多的水蛭难以将捕捞箱拉出水面,可向气囊内充气通过气囊辅助来调节捕捞箱的沉浮,还可根据气囊的沉浮来计算出捕捞量。捕捞箱7顶部安装有端盖17,端盖17上方固接有拉环18,拉环18连接拉绳1,端盖17的两侧设有超声波发生器2。捕捞箱顶部设置的端盖能较为方便的清理出箱体内部捕捞的水蛭,拉绳可以辅助捕捞箱到更深的水位或者向上将捕捞箱拉出水面,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超声波水面会产生震荡的波纹,使水面漂浮的叶片、水生物等向捕捞池的岸边推,减少捕捞水蛭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分支管8与水蛭容纳腔15之间设有引诱室13,引诱室13由支撑杆14支撑,引诱室13包括投放盒13c,投放盒13c内部填充有海绵体13d,海绵体13d包裹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13b,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13b与海绵体13d设有出料管13a。引诱室的设计是根据水蛭的生活特性设置的,将捕捞箱放入需要捕捞水蛭的水域,存放盒浸泡入水中,耗氧微生物固体制剂会慢慢溶于水中,溶于水后大量的水蛭会向本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包括捕捞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箱(7)侧壁上设有水蛭进入口(6),水蛭进入口(6)呈向外张开的喇叭口状,所述水蛭进入口(6)连接水蛭进入管(5),所述水蛭进入管(5)通过主管连接分支管(8),所述主管中部上方设有水泵(16),所述捕捞箱(7)底部用隔板(19)隔开,相邻隔板(19)之间形成水蛭容纳腔(15)。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包括捕捞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箱(7)侧壁上设有水蛭进入口(6),水蛭进入口(6)呈向外张开的喇叭口状,所述水蛭进入口(6)连接水蛭进入管(5),所述水蛭进入管(5)通过主管连接分支管(8),所述主管中部上方设有水泵(16),所述捕捞箱(7)底部用隔板(19)隔开,相邻隔板(19)之间形成水蛭容纳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箱(7)顶部两侧设有气囊(4),所述气囊(4)上端连接输气管(3),所述气囊(4)位于浮力箱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箱(7)顶部安装有端盖(17),所述端盖(17)上方固接有拉环(18),所述拉环(18)连接拉绳(1),所述端盖(17)的两侧设有超声波发生器(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范围水蛭捕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8)与水蛭容纳腔(15)之间设有引诱室(13),所述引诱室(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弋博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呗力水产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