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217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为长方体形,且养殖池的一角设置有进水口,养殖池的另一角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呈对角设置,所述养殖池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池,且储水池分为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沉淀池通过水管与养殖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清水池通过水管与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养殖池的侧壁均设置有防逃网,且养殖池的侧壁上端设置疏水板,所述养殖池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养殖区,且各养殖区均互相连通,所述养殖区内均设置有捕食槽和栖息台,所述养殖池内还设置有电动水轮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蛭养殖池,具有良好的水循环性,极大的提高了水蛭的生长环境条件,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为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
技术介绍
水蛭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用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水蛭的获取已经逐渐以人工的养殖取代野生的捉捕,现有的水蛭养殖池的水蛭生长环境不好,基本上不具备水循环的功能,养殖池内的水大都是死水,无法为水蛭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为长方体形,且养殖池的一角设置有进水口,养殖池的另一角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呈对角设置,所述养殖池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池,且储水池分为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沉淀池通过水管与养殖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清水池通过水管与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养殖池的侧壁均设置有防逃网,且养殖池的侧壁上端设置疏水板,所述养殖池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养殖区,且各养殖区均互相连通,所述养殖区内均设置有捕食槽和栖息台,所述养殖池内还设置有电动水轮车,所述电动水轮车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安装在养殖池底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所述伸缩部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轴连接,且安装轴的另一端与转盘的安装槽活动连接,所述转盘的外侧呈圆形阵列设置有引水板。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水轮车沿养殖池的中心线设置有不少于3个,且电动水轮车等距离间隔设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均设置有金属丝网,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为70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沉淀池内位于凹槽的上方设置有斜板。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60度,且间隔距离不超过10c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水板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方形孔。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泵。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池内还设置有水质检测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蛭养殖池通过设置有电动水轮车以及配合养殖池使用的清水池和沉淀池,使养殖池内的水形成循环水,显著提高了养殖池内水蛭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通过沉淀池也能将废水进行再利用,节约了资源,此外,该养殖池通过在侧壁设置有疏水板进一步增强了防止养殖池内水蛭逃逸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水循环性好、便于管理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动水轮车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沉淀池示意图。图中:1-养殖池;2-储水池;3-清水池;4-沉淀池;7-进水口;8-出水口;9-电动水轮车;10-养殖区;11-捕食槽;12-栖息台;14-固定部;15-伸缩部;16-安装轴;17-转盘;18-引水板;19-斜板;2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所述养殖池1为长方体形,且养殖池1的一角设置有进水口7,养殖池1的另一角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进水口7与出水口8呈对角设置,所述养殖池1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池2,且储水池2分为沉淀池4和清水池3,所述沉淀池4通过水管与养殖池1的出水口8连接,所述清水池3通过水管与养殖池1的进水口7连接,所述养殖池1的侧壁均设置有防逃网,且养殖池1的侧壁上端设置疏水板,所述养殖池1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养殖区10,且各养殖区10均互相连通,所述养殖区10内均设置有捕食槽11和栖息台12,所述养殖池1内还设置有电动水轮车9,所述电动水轮车9包括固定部14和伸缩部15,所述固定部14固定安装在养殖池1底部,所述伸缩部15的一端与固定部14连接,所述伸缩部1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轴16连接,且安装轴16的另一端与转盘17的安装槽活动连接,所述转盘17的外侧呈圆形阵列设置有引水板18。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电动水轮车9沿养殖池1的中心线设置有不少于3个,且电动水轮车9等距离间隔设置,通过电动水轮车9的转动,推动养殖池1内的水从进水口7处向出水口8处流动,促进养殖池1内水循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进水口7与出水口8均设置有金属丝网,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为70目,防止水蛭从进水口和出水口8逃逸。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0,所述沉淀池4内位于凹槽20的上方设置有斜板19,提升沉淀池4沉淀废水的能力,可以有效沉淀从养殖池1内流到沉淀池4内的水中的杂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斜板19的倾斜角度为60度,且间隔距离不超过10cm,提升沉淀效果。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引水板18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方形孔,推动养殖池1内水的流动,同时也可避免水流动过快。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养殖池1内还设置有水质检测仪,可通过水质检测仪实时监测养殖池1内的水质情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为长方体形,且养殖池(1)的一角设置有进水口(7),养殖池(1)的另一角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进水口(7)与出水口(8)呈对角设置,所述养殖池(1)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池(2),且储水池(2)分为沉淀池(4)和清水池(3),所述沉淀池(4)通过水管与养殖池(1)的出水口(8)连接,所述清水池(3)通过水管与养殖池(1)的进水口(7)连接,所述养殖池(1)的侧壁均设置有防逃网,且养殖池(1)的侧壁上端设置疏水板,所述养殖池(1)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养殖区(10),且各养殖区(10)均互相连通,所述养殖区(10)内均设置有捕食槽(11)和栖息台(12),所述养殖池(1)内还设置有电动水轮车(9),所述电动水轮车(9)包括固定部(14)和伸缩部(15),所述固定部(14)固定安装在养殖池(1)底部,所述伸缩部(15)的一端与固定部(14)连接,所述伸缩部(1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轴(16)连接,且安装轴(16)的另一端与转盘(17)的安装槽活动连接,所述转盘(17)的外侧呈圆形阵列设置有引水板(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水循环功能的水蛭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为长方体形,且养殖池(1)的一角设置有进水口(7),养殖池(1)的另一角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进水口(7)与出水口(8)呈对角设置,所述养殖池(1)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池(2),且储水池(2)分为沉淀池(4)和清水池(3),所述沉淀池(4)通过水管与养殖池(1)的出水口(8)连接,所述清水池(3)通过水管与养殖池(1)的进水口(7)连接,所述养殖池(1)的侧壁均设置有防逃网,且养殖池(1)的侧壁上端设置疏水板,所述养殖池(1)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养殖区(10),且各养殖区(10)均互相连通,所述养殖区(10)内均设置有捕食槽(11)和栖息台(12),所述养殖池(1)内还设置有电动水轮车(9),所述电动水轮车(9)包括固定部(14)和伸缩部(15),所述固定部(14)固定安装在养殖池(1)底部,所述伸缩部(15)的一端与固定部(14)连接,所述伸缩部(1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轴(16)连接,且安装轴(16)的另一端与转盘(17)的安装槽活动连接,所述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华惠晴晴付军华任志杰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冠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