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2036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它包括一次单体高台堆培、植株定植和垄体后续堆培;在定植期内,首先使用原熟土堆培一次单体高台,此次台体体积较小,然后将植株定植到台体上,并辅以充足灌溉,排除根系周围空气以及覆盖地膜等措施进行栽培;随后几年重复覆盖麦秸,翻耕,施有机肥,堆培等步骤,逐渐堆培成完整垄体。该方法很好的克服了一次起垄费用高,有机质含量低,定植初期根系生长环境较差,成活率较低,土壤改良繁琐,前期控制树势较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属于核果类果树栽培

技术介绍
现有的核果类果树起垄栽培过程中,首次起垄费用高,起垄时生土熟土难于分离堆放,极易相混合,只用熟土起垄高度不足,难以避免日后水害,一次性达到起垄高度,则需利用生土,导致土壤改良繁琐,且定植初期根系生长环境较差,限根控长效果不明显。另外,传统分次起垄方式为按设计的行距,顺行开挖深80厘米、宽100厘米的丰产沟,将备好的有机肥与挖出的熟土充分混匀后填入沟底,其上再用行间熟土填充,直至高出地面20厘米为止。同时将丰产沟浇水,沉实沟体,水渗土散后重新修整垄面,保持垄高20厘米、宽100厘米。随后将果苗栽植于垄中央,并浇足定植水,每株覆盖厚度0.015毫米的地膜1.2平方米.地膜应铺平拉紧,定植孔与四周用湿土封严,以便提温保湿,早促生根.每年在垄面上覆盖25厘米厚的麦桔,并保持常年覆盖.第二年麦秸腐烂后再在其上加盖一层同样厚度的新麦秸.随着树冠的长大和吸收根的外延,应将垄面不断地向行间扩展,保持垄宽与冠幅接近.扩垄的方法是:在原垄的外缘,结合秋施基肥顺垄挖一条深60厘米、宽20厘米的沟,在沟内施入肥料后再将行间熟土培于沟面上,使新挖沟的沟面与原垄面平行,以后随着树冠的扩大,每年扩垄1次,直至行间留100厘米时为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下技术问题,即:核果类果树传统分次起垄过程中首次起垄费用高,起垄时生土熟土难于分离堆放,极易相混合,只用熟土起垄高度不足,难以避免日后水害,一次性达到起垄高度,则需利用生土,导致土壤改良繁琐,且定植初期根系生长环境较差,限根控长效果不明显。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在定植期内,先按照每亩地施入有机肥3000-4000kg,复合肥30kg,并用旋耕机进行耙地,耙地深度为15-22cm;再确定起垄栽培的株行距为2-3×4-5m,随后按照株行距确定定植点,以定植点为中心,利用定植点四周的熟土进行堆培成一次单体高台,所述一次单体高台的上口直径为1m,基部直径为2m,一次台高50-60cm,然后踏实,最终高度保持在40-50cm,将植株定植在台面中央,并在台面上堆培出中间低、四周高的浇水坑,且浇水坑深度为10cm,待浇灌满浇水坑时,轻轻上下提动植株2-4次,排空根系周围空气,水下沉完后,扶正植株树体,再浇透水,水再次下沉完后,坑表面覆盖2-4cm厚度的松软土壤,之后一次单体高台全面覆盖无色地膜,至此一次单体高台栽培步骤完成;步骤2)在当地麦收之后将麦秸覆盖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地面,麦秸踏实后的厚度为30-40cm,雨后及时撒入尿素,每亩施用量为10kg,待秸秆腐烂后,利用旋耕机进行耙地,耙地深度为15-22cm,使秸秆与土壤混合均匀;同年9月底至10月初,再次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照每亩3000-4000kg,复合肥30kg(N:P2O5:K2O=15:15:15),撒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土壤表面,之后再次利用旋耕机进行耙地,混合均匀后得到熟化土壤,去除无色地膜,并将熟化土壤培于一次单体高台的侧面,其中,一次单体高台的高度不变,其上口直径和基部直径增加;步骤3)之后每年重复步骤2)操作,直到一次单体高台的上口直径达3m,基部直径4m时,得到单体高台;再将土壤堆培,堆培方向沿行向分布的单体高台进行,直至垄体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复合肥是指,其N含量为15%,P2O5含量为15%,K2O含量为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的一种优化方案,在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旋耕机进行耙地,耙地深度为20cm。本专利技术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应用后可有效降低起垄成本,控制树体营养生长、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附图说明图1是一次单体高台田间分布示意图;图2是单体高台田间分布示意图;图3是垄体田间分布示意图;图中:1-一次单体高台;2-浇水坑;3-单体高台;4-垄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2014年-2017年,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栽培,栽培树种为甜樱桃,试验地长度100m。2014年春季2月下旬土壤解冻后,确定栽培株行距为2×5m,同时按照每亩地施入有机肥3500kg,复合肥30kg(N:P2O5:K2O=15:15:15),并用旋耕机耙地,深度15-22cm(优选20cm);随后按照株行距确定定植点,以定植点为中心,利用定植点四周的翻耕过的熟土进行堆培成一次单体高台,一次单体高台的上口直径为1m,基部直径为2m,一次台高55cm,然后踏实,最终高度保持在47cm,植株定植在台面中央,并在台面上堆培出中间低、四周高的浇水坑,且浇水坑深度为10cm,待浇灌满水坑时,轻轻上下提动植株2-4次,排空根系周围空气,水下沉完后,扶正树体,再浇透水,水再次下沉完后,坑表面覆盖2-4cm厚度的松软土壤,之后一次单体高台全面覆盖无色地膜。2014年6月麦收之后,将麦秸覆盖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地面,麦秸踏实后的厚度为30cm,雨后及时撒入尿素,每亩施用量为10kg,待秸秆腐烂后,利用小型手扶旋耕机耙地,入土深度20cm;同年9月下旬,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照每亩3500kg,复合肥30kg(N:P2O5:K2O=15:15:15),撒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土壤表面,之后再次利用旋耕机耙地混合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得到熟化土壤,并将熟化土壤培于一次单体高台的侧面,此次一次单体高台侧面培土厚度达40cm。2015年6月麦收之后,再次将收集的麦秸覆盖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地面,麦秸踏实后的厚度为32cm,雨后及时撒入尿素,每亩施用量为10kg,待秸秆腐烂后,利用小型手扶旋耕机耙地,入土深度20cm;同年9月下旬,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照每亩3500kg,复合肥30kg(N:P2O5:K2O=15:15:15),撒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土壤表面,之后再次利用旋耕机耙地混合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得到熟化土壤,并将熟化土壤培于一次单体高台的侧面,此次一次单体高台侧面培土厚度达42cm。2016年6月麦收之后,再次将麦秸覆盖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地面,麦秸踏实后的厚度为31cm,雨后及时撒入尿素,每亩施用量为10kg,待秸秆腐烂后,利用小型手扶旋耕机耙地,入土深度20cm;同年9月下旬,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照每亩3500kg,复合肥30kg(N:P2O5:K2O=15:15:15),撒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土壤表面,之后再次利用旋耕机耙地混合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得到熟化土壤,并将熟化土壤培于一次单体高台的侧面,此次一次单体高台侧面垂直行向培土厚度达18cm后,其余熟化土壤堆培于一次单体高台之间。2017年6月麦收之后,再次将麦秸覆盖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地面,麦秸踏实后的厚度为33cm,雨后及时撒入尿素,每亩施用量为10kg,待秸秆腐烂后,利用小型手扶旋耕机耙地,入土深度20cm;同年9月下旬,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照每亩3500kg,复合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在定植期内,先按照每亩地施入有机肥3000‑4000kg,复合肥30kg,并用旋耕机进行耙地,耙地深度为15‑22cm;再确定起垄栽培的株行距为2‑3×4‑5m,随后按照株行距确定定植点,以定植点为中心,利用定植点四周的熟土进行堆培成一次单体高台,所述一次单体高台的上口直径为1m,基部直径为2m,一次台高50‑60cm,然后踏实,最终高度保持在40‑50cm,将植株定植在台面中央,并在台面上堆培出中间低、四周高的浇水坑,且浇水坑深度为10cm,待浇灌满浇水坑时,轻轻上下提动植株2‑4次,排空根系周围空气,水下沉完后,扶正植株树体,再浇透水,水再次下沉完后,坑表面覆盖2‑4cm厚度的松软土壤,之后一次单体高台全面覆盖无色地膜,至此一次单体高台栽培步骤完成;步骤2)在当地麦收之后将麦秸覆盖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地面,麦秸踏实后的厚度为30‑40cm,雨后及时撒入尿素,每亩施用量为10kg,待秸秆腐烂后,利用旋耕机进行耙地,耙地深度为15‑22cm,使秸秆与土壤混合均匀;同年9月底至10月初,再次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照每亩3000‑4000kg,复合肥30kg(N:P2O5:K2O=15:15:15),撒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土壤表面,之后再次利用旋耕机进行耙地,混合均匀后得到熟化土壤,去除无色地膜,并将熟化土壤培于一次单体高台的侧面,其中,一次单体高台的高度不变,其上口直径和基部直径增加;步骤3)之后每年重复步骤2)操作,直到一次单体高台的上口直径达3m,基部直径4m时,得到单体高台;再将土壤堆培,堆培方向沿行向分布的单体高台进行,直至垄体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核果类果树单体高台缓起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在定植期内,先按照每亩地施入有机肥3000-4000kg,复合肥30kg,并用旋耕机进行耙地,耙地深度为15-22cm;再确定起垄栽培的株行距为2-3×4-5m,随后按照株行距确定定植点,以定植点为中心,利用定植点四周的熟土进行堆培成一次单体高台,所述一次单体高台的上口直径为1m,基部直径为2m,一次台高50-60cm,然后踏实,最终高度保持在40-50cm,将植株定植在台面中央,并在台面上堆培出中间低、四周高的浇水坑,且浇水坑深度为10cm,待浇灌满浇水坑时,轻轻上下提动植株2-4次,排空根系周围空气,水下沉完后,扶正植株树体,再浇透水,水再次下沉完后,坑表面覆盖2-4cm厚度的松软土壤,之后一次单体高台全面覆盖无色地膜,至此一次单体高台栽培步骤完成;步骤2)在当地麦收之后将麦秸覆盖于一次单体高台之外的地面,麦秸踏实后的厚度为30-40cm,雨后及时撒入尿素,每亩施用量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张婷李刚波杨峰樊继德陆信娟刘灿玉赵永强李勇史新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