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窗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733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窗防水构造,外窗防水构造包括上窗框固定构造、下窗框固定构造;上窗框固定构造包括位于墙体内侧的第一混凝土翻边、第一混凝土翻边内侧的第一热镀锌固定片柔性固定第一节能附框;上窗框型材与第一节能附框连接;上墙体外的第一混凝土翻边外侧做第一防水涂层、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护面层;下窗框固定构造包括墙体内侧设于下窗框窗台位置处的第二混凝土翻边、第二混凝土翻边内侧的第二热镀锌固定片柔性固定第二节能附框,下窗框型材与第二节能附框连接;以及墙体外侧位置处的混凝土斜边,混凝土斜边外侧做第二防水涂层、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护面层。本案解决了雨水通过缝隙渗入室内等问题,防水、阻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窗防水构造
本技术专利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窗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设计中典型的外窗节点构造。其通常的构造是:窗洞周边做混凝土框,混凝土框的截面一般为矩形;热镀锌固定片柔性固定节能附框;窗框型材与节能附框连接,并用密封材料填实;墙体外侧做防水涂层、保温层、保护层、面层;墙体内侧抹灰层、面层。该类外窗节点构造防水性能较差,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14)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做了相应的规定,如混凝土框窗台部分采用斜面处理,窗框侧边采用T型塑料条阻水。但是此构造仍具有如下缺陷:1.混凝土外框窗台侧为水平状,其外侧虽有防水层,但随着季节的冷热交替,或施工的原因,会使这个防水层遭到破坏而使防水失效,雨水通过缝隙渗入室内。2.节能附框增加了框料的总体厚度,室内窗边为隐藏附框,不得不加大粉刷厚度,过厚的粉刷不仅增加了开裂掉落的风险,而且成为吸水材料而使渗漏的雨水向周边扩散。3.上述规定的构造斜面窗台虽可减缓雨水渗入,但其与窗附框存在斜面,安装困难。T型塑料条短期内可以起到阻水作用,老化失效后阻水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窗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防水构造包括相互配合、用于固定窗框的上窗框固定构造、下窗框固定构造;所述上窗框固定构造包括设于上窗框侧面与顶面、且位于墙体内侧的第一混凝土翻边、第一混凝土翻边内侧的第一热镀锌固定片柔性固定第一节能附框;上窗框型材与第一节能附框连接,并采用密封胶填实;上墙体外的第一混凝土翻边外侧做第一防水涂层、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护面层且与第一节能附框之间采用密封胶填实;所述下窗框固定构造包括墙体内侧设于下窗框窗台位置处的第二混凝土翻边、第二混凝土翻边内侧的第二热镀锌固定片柔性固定第二节能附框,下窗框型材与第二节能附框连接,并采用密封胶填实;以及墙体外侧位置处的混凝土斜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窗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防水构造包括相互配合、用于固定窗框的上窗框固定构造、下窗框固定构造;所述上窗框固定构造包括设于上窗框侧面与顶面、且位于墙体内侧的第一混凝土翻边、第一混凝土翻边内侧的第一热镀锌固定片柔性固定第一节能附框;上窗框型材与第一节能附框连接,并采用密封胶填实;上墙体外的第一混凝土翻边外侧做第一防水涂层、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护面层且与第一节能附框之间采用密封胶填实;所述下窗框固定构造包括墙体内侧设于下窗框窗台位置处的第二混凝土翻边、第二混凝土翻边内侧的第二热镀锌固定片柔性固定第二节能附框,下窗框型材与第二节能附框连接,并采用密封胶填实;以及墙体外侧位置处的混凝土斜边,所述混凝土斜边外侧做第二防水涂层、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护面层且与第二节能附框之间采用密封胶填实。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泉祖刚蒋一新闵扬一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