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斌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59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排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底端呈碗状并含缩径盆形口的地漏主体、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相吻合的地漏盖,地漏盖上开设有漏水孔,地漏主体内放置有浮球,地漏主体底端中心向上延伸固定有定位针,浮球内部设有与所述定位针匹配的单向贯通的中心孔,浮球通过所述中心孔与定位针固定在所述地漏主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浮球随水柱的降低可自动密封,避免了产生臭气的问题,取代U型管的水封作用,节省了材料,可选用稍粗的下水管,增大流量,缩短了污物的滞留时间;另外由于定位针与地漏主体的底端固结在一起,浮球定位精准,不因水流冲击而发生偏移,密封效果及排流性能更加优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废水排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住宅房内的地漏均是生铁扣碗式地漏,且在其底端接u型管做水封,但是地漏棵露在室内,地下臭味气味易从地漏返入室内,不利于室内的卫生,另外,传统下水管的流量小,污物滞留 时间长,容易滋生病菌和臭气。市面上有一种防臭地漏,其定位针设 计在地漏盖上,与地漏该连接在一起,定位针穿过浮i泉,其与浮球连 接处并不完全密封,留有间隙,当水流经过,污物容易堵塞该间隙, ^f吏定位针与浮球卡死,浮球不能随着水流的上升而上升,因而无法有效排水;而且由于定位针的一端与地漏盖连接,可因水流的冲击而发 生偏移,不利于浮球的上升,及造成浮球下降后与地漏主体的密封性 欠佳,从而引起臭气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绝 下水道中的臭气向外逸出,并且容易清洁、定位精准的自动密封的防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密封的防 臭地漏,包括底端呈碗状并含缩径盆形口的地漏主体、与所述地漏主体 的上端口相吻合的地漏盖,地漏盖上开设有漏水孔,所述地漏主体内》文 置有浮球,地漏主体底端中心向上延伸固定有定位针,浮球内部设有与 所述定位针匹配的单向贯通的中心孔,所述浮球通过所述中心孔与定位 针固定在所述地漏主体内。更优的,所述地漏主体底端中心处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 至少两条固定条固定于地漏主体盆形口的中心,所述定位针固结于固定 块上。更优的,所述地漏主体和浮球的接触处增设一层密封层。 及,所述浮球的下半部分为阶梯状。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浮球随7]c柱的降低可自动密封,避免 了产生臭气的问题,取代U型管的水封作用,节省了材料,可选用稍粗 的下水管,增大流量,缩短了污物的滞留时间;另外由于定位针与地漏 主体的底端固结在一起,浮球定位精准,不会因水流冲击而发生偏移, 密封效果及排流性能更加优越。附图说明图l为习用地漏的剖视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4是本技术的排水状态示意图5是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漏主体;11、定位针;12、盆形口; 13、固定块;14、固定条;2、地漏盖;21、漏 Jc孔;3、浮球;31、中心孔;4、密封层;5、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习用的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本技术对 此作了改进。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 3、 4、 5所示, 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4套底端呈碗状并含缩径盆形口 12的地漏主体1、与地漏主体1的上端口相吻合的 地漏盖2,地漏盖2上开设有网状漏水孔21,地漏主体1内放置有浮球 3,地漏主体1底端中心处设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通过三条固定条 14固定于地漏主体1的盆形口 12的中心,而定位针11则向上延伸固 结于固定块13上,浮球3内部有与定位针ll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单向 贯通的中心孔31,浮球3通过中心孔31固定在地漏主体l底端中心的 定位针11上。为了增加密封性能,浮球3的下半部分设计为阶梯状, 且在地漏主体1和浮3求3的接触处增设有一层密封层4,密封层可采用 硅胶或海绵。如图6所示,出水管5与地漏主体底端的盆形口 12相连接。 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其他与实施例一类似,只是出水管5与地漏主体1 相连接。当废水经地漏盖2上的漏水孔21流至地漏主体1内,随着水流逐 渐增多而使浮球3上浮,从而实现排流,而当水流减少,浮球3降低 而自动密封,避免了产生臭气的问题,取代U型管的水封作用,节省 了材料,可选用稍粗的下水管,增大流量,缩短了污物的滞留时间; 另外由于定位针11与地漏主体1的底端的固定块13固结在一起,浮 球3定位精准,不会因水流冲击而发生偏移,密封效果及排流性能更 加优越。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底端呈碗状并含缩径盆形口的地漏主体、与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相吻合的地漏盖,地漏盖上开设有漏水孔,地漏主体内放置有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主体底端中心向上延伸固定有定位针,所述浮球内部设有与所述定位针匹配的单向贯通的中心孔,所述浮球通过所述中心孔与定位针固定在所述地漏主体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 主体底端中心处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至少两条固定条固定于地 漏主体盆形口的中心,所述定位针固结于固定块上。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 地漏主体和浮球的接触处增设一层密封层。4、 如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 的下半部分为阶梯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废水排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底端呈碗状并含缩径盆形口的地漏主体、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相吻合的地漏盖,地漏盖上开设有漏水孔,地漏主体内放置有浮球,地漏主体底端中心向上延伸固定有定位针,浮球内部设有与所述定位针匹配的单向贯通的中心孔,浮球通过所述中心孔与定位针固定在所述地漏主体内;本技术的浮球随水柱的降低可自动密封,避免了产生臭气的问题,取代U型管的水封作用,节省了材料,可选用稍粗的下水管,增大流量,缩短了污物的滞留时间;另外由于定位针与地漏主体的底端固结在一起,浮球定位精准,不因水流冲击而发生偏移,密封效果及排流性能更加优越。文档编号E03C1/28GK201228381SQ200820115348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罗斌 申请人:罗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底端呈碗状并含缩径盆形口的地漏主体、与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相吻合的地漏盖,地漏盖上开设有漏水孔,地漏主体内放置有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主体底端中心向上延伸固定有定位针,所述浮球内部设有与所述定位针匹配的单向贯通的中心孔,所述浮球通过所述中心孔与定位针固定在所述地漏主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
申请(专利权)人:罗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