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91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3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精密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盘合模机构。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转盘运转进行作业,减少了每个制品的作业时间,同时可在压合过程中可以持续供料预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后合模机构进行合模操作,使得载具图转盘完全脱离转盘进行合模操作,旋转同时实现载具转盘分离,可完全避免转盘因受力变形导致的设备异常,提高了合模的稳定性,使用寿命延长;同时固定架顶升顶升架以此将载具顶起,使载具实现上下升降动作,载具的顶升无需增加动力,降低成本。

Turntable clamp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recis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rotary disc clamping mechanism. From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turntable operation to operate, reduces the working time of each produc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continuously prepare the materials during the pressing proces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n the clamping mechanism can perform the clamping operation, so that the turntable of the vehicle drawing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the turntable for clamping. Operating, rotating and separating the turntable can completely avoid the abnormal equipment caused by the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the turntable,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ing die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at the same time, fixing the jack-up frame to lift the vehicle, so that the vehicle can be lifted up and down, the lifting of the vehicle does not need to increase power and reduc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盘合模机构
本技术涉及精密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盘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由于模具结构的需求,转盘合模时,一般是是需要A板与B板间要进行合模,现有的转盘压合一般用直接压合式和支撑转盘式,直接压合式时在模具治具的工作位,通过合模结构直接对产品进行压合;二制成转盘式是在转盘的工作位下方,用轴承等进行支撑,再通过和膜结构进行压合;直接压合式,因压合力全部作用在转盘的边缘,会使转盘变形,影响后续加工的合模精度,而支撑转盘式,也只能起到适当的减少力对转盘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转盘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盘合模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盘合模机构,包括底板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带压合工件的载具,所述转盘一侧设有压合架,所述压合架上设置有合模机构,所述合模机构设置在所述载具的上方,所述转盘底部设有顶升架,所述顶升架与所述载具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将所述顶升架顶起的固定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包括顶升板以及多个顶杆,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顶升板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载具底部的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上的与所述顶杆相匹配的导套上,所述顶杆穿设在所述导套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上设有4根顶杆,4根顶杆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升板的四角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包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顶升部,所述顶升部与所述顶升架配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部包括一略高于所述固定板的平面,所述平面两端通过弧面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底部固设有与所述固定架相匹配的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其上设有的顶升面与所述顶升部抵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上还设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升降板腔体内的导杆,所述导杆滑动套设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导杆靠近所述腔体一端设有限位部件,使得导杆可在腔体中上下滑动并不会从其中脱落,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顶升动力部件连接,所述顶升动力部件带动所述导杆上下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合模机构包括一合模板、合模气缸以及取料夹爪,所述合模气缸滑设在所述合模板上,所述合模气缸活塞杆杆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合模支架,所述取料抓手设置在所述合模支架上,所述合模气缸带动所述合模支架上下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料抓手包括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上设有两夹爪,所述夹爪上设有与带压合工件相匹配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利用转盘运转进行作业,减少了每个制品的作业时间,同时可在压合过程中可以持续供料预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后合模机构进行合模操作,使得载具图转盘完全脱离转盘进行合模操作,旋转同时实现载具转盘分离,可完全避免转盘因受力变形导致的设备异常,提高了合模的稳定性,使用寿命延长;同时固定架顶升顶升架以此将载具顶起,使载具实现上下升降动作,载具的顶升无需增加动力,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转盘合模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合模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顶升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转盘、21-载具、22-合模杆、3-顶升板、31-顶杆、32-升降板、33-导套、34-顶升块、4-合模板、41-合模气缸、42-夹爪气缸、43-合模支架、44-安装板、45-夹爪、46-横移气缸、5-固定板、51-顶升动力部件、52-平面、53-弧面、54-导杆、6-压合架、61-槽型定位开关61、62-合模挡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阅图1,图2,一种转盘2合模机构,包括底板1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转盘2,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带压合工件的载具21,所述转盘2一侧设有压合架6,所述压合架6上设置有合模机构,所述合模机构设置在所述载具21的上方,所述转盘2底部设有顶升架,所述顶升架与所述载具21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将所述顶升架顶起的固定架。所述顶升架滑设在所述转盘上,所述顶升架可在所述转盘上下运动,顶升架设置在所述载具的正下方,顶升架顶起载具,合模机构对载具上的模具合模时,可保证合模机构、载具以及顶升架在同一竖线(相当于铅垂线)上,所述竖线垂直于所述底板(相当于水平面),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使得模具合模的平面、立面贴合牢固,提高了合模的准确性,合模完成后模具中不会产生气泡、裂隙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合模机构、载具以及顶升架在同一竖线(相当于铅垂线)上,起可自找中心,避免重复定位引起的模具拉伤,模具变形,达到合模面尽可能贴合,减少模具飞边的产生。整体效果上该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便于操作、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参阅图3,所述顶升架包括顶升板3以及多个顶杆31,所述顶杆31一端与所述顶升板3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载具21底部的升降板32固定连接,所述转盘2上的与所述顶杆31相匹配的导套33上,所述顶杆31穿设在所述导套33上。所述顶升架上设有4根顶杆31,4根顶杆31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升板3的四角处。所述固定架将所述顶升架顶起,以此通过顶升架上的导杆54带动升降板32将载具21顶起,实现载具21与转盘2分离,而后合模机构对在居上的工件进行合模,载具21通过顶升架抬起之后,无论怎么受力,都对转盘2没有了影响,不会对转盘2造成变形等影响。所述固定架包括一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设有一顶升部,所述顶升部与所述顶升架配合连接。在转盘2带动顶升架转动至固定架正上方时,脱离转盘2面,顶升部可自动将顶升架顶起一段距离,使得其上的载具21实现上下升降动作,参阅图4,所述顶升部包括一略高于所述固定板5的平面52,所述平面52两端通过弧面53与所述固定板5连接。所述顶升架底部固设有与所述固定架相匹配的顶升块34,所述顶升块34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其上设有的顶升面与所述顶升部抵接。固定板5上的顶升部与所述顶升面配合使用,将上方的载具21通过斜坡面和弧面53匹配滑动将其顶起,在转盘2转动的同时将载具21顶起,且无需增加额外升降的动力,降低成本,该同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运行平稳可靠。顶升部与所述顶升面配合使用还可使载具21上的工件准确定位,方便完成合模操作。所述顶升架上还设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升降板32腔体内的导杆54,所述导杆54滑动套设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导杆54靠近所述腔体一端设有限位部件,使得导杆54可在腔体中上下滑动并不会从其中脱落,所述导杆54的另一端与顶升动力部件51连接,所述顶升动力部件51带动所述导杆54上下运动。所述顶升动力部件51可以为液压装置、气动装置、伺服电机(驱动螺杆、凸轮等方式提供往复运动)等提供动力。所述导杆54与载具21上的合模杆22抵接,顶升动力部件51可带动导杆54与所述合模杆22抵接,在载具21进行合模操作时对合模杆22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模具合模时形成合模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盘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带压合工件的载具,所述转盘一侧设有压合架,所述压合架上设置有合模机构,所述合模机构设置在所述载具的上方,所述转盘底部设有顶升架,所述顶升架与所述载具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将所述顶升架顶起的固定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盘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带压合工件的载具,所述转盘一侧设有压合架,所述压合架上设置有合模机构,所述合模机构设置在所述载具的上方,所述转盘底部设有顶升架,所述顶升架与所述载具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将所述顶升架顶起的固定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架包括顶升板以及多个顶杆,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顶升板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载具底部的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上的与所述顶杆相匹配的导套上,所述顶杆穿设在所述导套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架上设有4根顶杆,4根顶杆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升板的四角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顶升部,所述顶升部与所述顶升架配合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盘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部包括一略高于所述固定板的平面,所述平面两端通过弧面与所述固定板连接。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二龙宋承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杰锐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