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英明专利>正文

防堵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88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堵防臭地漏,属于排水部件,是由浮筒、水箅子与水封碗连成一体后装于上部具有积水槽的外壳中所构成,其具有流急量大不外溢、防返味效果好、不易堵塞,一旦堵塞浮筒升起自动消除和便于清扫等优点,实现容易,利于推广应用。特别适于洗涤槽下的排水装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堵防臭地漏,属于排水部件,特别适用于洗涤槽下的排水。目前的排水地漏,有的根本没有防臭功能,有的虽具有防臭装置,但是由于水封槽较浅,其防臭效果很不理想,再则上述现有地漏不仅当污水量大流急时外溢,而且容易被生活杂物堵塞,使污水满地流淌很不卫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防返臭味、流急不外溢,又不易堵塞,一旦堵塞能自动消除并便于清扫的防堵防臭地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是由外壳、水封碗和水篦子组成,所述的外壳的上部设有供浮筒浮起和回落的积水槽;水封碗、水篦子和浮筒连成一体后装于外壳中。所述的浮筒是密封呈圆环状的管子。所述的水篦子的联接螺栓的吊环上设有使其提成利于清扫的拉绳,尾端拴有拉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取在壳体上部设有积水槽、水封槽深并将水封碗、水篦子与浮筒连成一体的技术措施,因此,有流急量大不外溢、防返味效果好、不易堵塞,一旦堵塞浮筒升起自动消除,便于清扫等优点,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A-A剖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壳体1用金属铸造或塑料注塑成型,封水碗2、水篦子3用塑料制成,浮筒5用塑料管焊接而成,浮筒5通过环箍与水篦子3相连,也可两者直接相连,水篦子3通过具有吊环的螺栓6相连,吊环上设有提起拉绳8并顺次通过水池的下水管上的导向滑环和固定滑环,尾端拴有拉环9,将浮筒5、水篦子3、水封碗2连为一体后装于壳体1内,浮筒5可沿积水槽7浮起或回落。下水管10的上端高出壳体1底部的距离大于30毫米。权利要求1.一种防堵防臭地漏,是由外壳1、水封碗2和水篦子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的上部设有供浮筒5浮起和回落的积水槽7;水封碗2、水篦子3和浮筒5连成一体后装于外壳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筒5是密闭呈圆环状的管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篦子3的联接螺栓6的吊环上设有使其提起利于清扫的拉绳8,尾端拴有拉环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堵防臭地漏,属于排水部件,是由浮筒、水箅子与水封碗连成一体后装于上部具有积水槽的外壳中所构成,其具有流急量大不外溢、防返味效果好、不易堵塞,一旦堵塞浮筒升起自动消除和便于清扫等优点,实现容易,利于推广应用。特别适于洗涤槽下的排水装用。文档编号E03C1/28GK2110662SQ9122249公开日1992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郭英明 申请人:郭英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堵防臭地漏,是由外壳1、水封碗2和水篦子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的上部设有供浮筒5浮起和回落的积水槽7;水封碗2、水篦子3和浮筒5连成一体后装于外壳1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郭英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