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069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3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包括选粉机的粗料出料口A、磨辊和磨盘,所述磨辊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磨盘上,还包括:螺旋喂料器及其出料口B,以及分料管;所述出料口B位于所述出料口A内,所述分料管的输入口与所述出料口B连通,所述分料管的输出口位于所述磨盘的研磨区上方,所述出料口A位于所述磨盘的中央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新物料稳定均匀的喂到磨辊下,保证磨机稳定性和粉磨效率。

A new internal feeding device for vertical mi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internal feeding device for vertical mill, which comprises a coarse material outlet A, a grinding roller and a grinding disc of a flour separator. The grinding roll is distributed on the grinding disc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and includes a screw feeder and its discharge outlet B, as well as a feeding pipe; the discharge outlet B is located in the discharge outlet A, and the input of the distribution pipe. The outlet B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B, the outlet of the distributor tube is located above the grinding area of the grinding disc, and the outlet A is located above the center of the grinding disc.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stable and uniform feeding of new materials under the grinding rolls,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grinding machine and grind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立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水泥、电力,钢铁等行业的一种节能粉磨设备。传统立磨的内部进料结构为下料管布置在磨盘中心的正上方,物料通过离心力作用从磨盘中心甩到边缘。基于满足工艺需求,立磨必须设计合理的磨盘直径、磨辊直径和数量。一些立磨的内部结构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磨盘中心上部空间较小的问题,这导致中心下料口无法伸到合理的喂料高度区域。无论从磨盘中心或边缘下料,都难免会出现喂料不均匀,而且喂料还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另外,立磨在粉磨一些高湿物料的时候,经常遇到高水分的新喂料和磨内循环的干物料混合,会出现因物料粘结溜管内壁而造成的堵料现象,会给生产造成很多麻烦。因此,如何在保证下料均匀的同时,又做到物料的干湿分离,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现场安装调整方便,既可以实现稳定均匀的喂料,又能做到物料的干湿分离的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包括选粉机的粗料出料口A、磨辊和磨盘,所述磨辊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磨盘上,还包括:螺旋喂料器及其出料口B,以及分料管;所述出料口B位于所述出料口A内,所述分料管的输入口与所述出料口B连通,所述分料管的输出口位于所述磨盘的研磨区上方,所述出料口A位于所述磨盘的中央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A和所述出料口B的中心线与所述磨盘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A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状。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A为方锥形筒状或圆锥形筒状。进一步地,所述分料管的输出口的数量与所述磨辊的数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喂料器的输出侧位于所述出料口A内。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高水分的新物料通过螺旋喂料器,再经过分料管给料至磨盘研磨区,从而实现了新物料稳定均匀的喂到每个磨辊下,保证磨机稳定性和粉磨效率。从选粉机分选下来的内循环物料属于干料,该部分经过出料口A落至磨盘中心,做到磨内干湿物料的分离,防止因物料粘结溜管内壁而造成的堵料,提高磨机运转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出料口A;2、螺旋喂料器;3、出料口B;4、分料管;5、磨辊;6、磨盘。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一种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包括选粉机的粗料出料口A1、磨辊5和磨盘6,所述磨辊5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磨盘6上,还包括:螺旋喂料器2及螺旋喂料器2的出料口B3,以及分料管4;所述出料口B3位于所述出料口A1内,所述分料管4的输入口与所述出料口B3连通,所述分料管4的输出口位于所述磨盘6的研磨区上方,所述出料口A1位于所述磨盘6的中央上方。进一步地,为方便布置,以及提高研磨工作效率,所述出料口A1和所述出料口B3的中心线与所述磨盘6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地,为便于干料易于落下到磨盘上,所述出料口A1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状。所述出料口A1可为方锥形筒状或圆锥形筒状。进一步地,为了使新物料稳定均匀的进料到每个磨辊下,所述分料管4的输出口的数量可与所述磨辊5的数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喂料器2的输出侧可位于所述出料口A1内。可将螺旋喂料器2的输出侧插入到出料口A1中,使螺旋喂料器2的输入侧在所述出料口A1外侧,螺旋喂料器2的输出侧在所述出料口A1里侧,因螺旋喂料器2的出料口B3位于螺旋喂料器2的输出侧,所以也相应地位于在所述出料口A1里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高水分的新物料通过螺旋喂料器2以及与之相连的分料管4,输送至磨盘6上,磨内循环的干物料通过选粉机的粗料出料口A1落至磨盘6上。本装置的工作流程为:首先高水分的新物料由螺旋喂料器2输送至出料口B3,出料口B3的中心要求和磨盘6中心重合。分料管4与出料口B3相连接,分料管4的出口位于磨盘6研磨区的正上方,这就实现了高水分的新物料依次经过螺旋喂料器2、出料口B3、分料管4最后喂到研磨区。物料随着磨盘6的旋转会立即进入磨辊5进行研磨,特别设计分料管4出口的数量与磨辊5的数量相同,达到新喂料的稳定和均匀。同时因为选粉机的分选作用,会产生一部分内循环物料,这一部分物料受到到磨内热风的烘干,已经变为干料。干料由出料口A1落至磨盘6中心,再经磨盘6的旋转甩至边缘进入磨辊5进行研磨。由此可见,在喂料过程中有效的做到了干湿物料的分离,避免出现因物料粘结溜管内壁而造成的堵料。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包括选粉机的粗料出料口A、磨辊和磨盘,所述磨辊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磨盘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喂料器及其出料口B,以及分料管;所述出料口B位于所述出料口A内,所述分料管的输入口与所述出料口B连通,所述分料管的输出口位于所述磨盘的研磨区上方,所述出料口A位于所述磨盘的中央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包括选粉机的粗料出料口A、磨辊和磨盘,所述磨辊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磨盘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喂料器及其出料口B,以及分料管;所述出料口B位于所述出料口A内,所述分料管的输入口与所述出料口B连通,所述分料管的输出口位于所述磨盘的研磨区上方,所述出料口A位于所述磨盘的中央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磨内部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A和所述出料口B的中心线与所述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凌云赵剑波申占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天津粉体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