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远厚专利>正文

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040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3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包括有机身,机身由拉杆、机架、秧道支架、轴承座、机架底板构成,机架底板安装在机架底部,拉杆固定在机架前端两侧,秧道支架固定在机架中部,轴承座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机架后端两侧,两个轴承座之间安装有滚轮组件,位于滚轮组件一侧的秧道支架上安装有秧道组件,秧道组件下方安装有分秧组件,滚轮组件上设有多组与秧道组件相配合的插秧组件;本机结构简单,零件制作容易,因而生产成本低,插秧机可大可小,可人力带动亦可机械驱动,因而适用范围广。

A rolling rice transplan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lling seedling transplan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rganic body, the fuselage is composed of a pull rod, a frame, a seedling support, a bearing seat and a frame bottom plate. The frame bottom plate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the pull rod is fixed at both sides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frame, the seedling support is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rame, and the bearing base is two, respectively, and is fixed at the back end of the frame. On both sides, a roller assembly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two bearing pedestals, a seedling passage assembly is installed on the seedling passage bracket on one side of the roller assembly, a seedling separation assembly is installed below the seedling passage assembly, and a plurality of seedling transplanting components matching with the seedling passage assembly are arranged on the roller assembly. The machine has simple structure, easy parts manufacture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Rice transplanter can be large and small, and can be driven by manpower or mechanic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指一种水稻用的滚动式插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由于各种原因适应能力不强,不能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零件制作容易、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滚动式插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它包括有机身,机身由拉杆、机架、秧道支架、轴承座,其中,拉杆固定在机架前端两侧,秧道支架固定在机架中部,轴承座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机架后端两侧,两个轴承座之间安装有滚轮组件,位于滚轮组件一侧的秧道支架上安装有秧道组件,秧道组件下方安装有分秧组件,滚轮组件上设有多组与秧道组件相配合的插秧组件;秧道组件包括有秧道底板、后支架,底部左栅条、底部右栅条、左侧下栅条、右侧下栅条,左侧上栅条、右侧上栅条、前支架,其中,秧道底板垂直固定在秧道支架上;秧道底板上部安装有呈U形的后支架,后支架下方的秧道底板下部安装有呈U形的前支架;后支架、前支架其中一侧依次安装有左侧上栅条、左侧下栅条、底部左栅条;后支架、前支架另一侧依次安装有右侧上栅条、右侧下栅条、底部右栅条;所述的左侧上栅条、左侧下栅条、底部左栅条与右侧上栅条、右侧下栅条、底部右栅条之间形成秧道。分秧组件包括有调节片、分离弹片、拨秧轮、拨秧轮心轴、拨秧片、分秧口、切入口、分秧片,其中,秧道底部的左侧下栅条、左侧上栅条之间安装有弧形调节片;弧形调节片的内弧面位于右侧上栅条一侧,弧形调节片底部的左侧下栅条、左侧上栅条上安装有上弹片;右侧上栅条、右侧下栅条底部延伸形成有下弹片,下弹片向上弹片方向折弯,其折弯端内侧与上弹片之间形成分秧口,分秧口出口处收缩形成夹秧口,夹秧口一侧的上弹片向外折弯形成分秧片,前支架左侧安装有分离弹片;下弹片的折弯端外侧安装有拨秧轮,拨秧轮通过拨秧轮心轴安装在秧道底板上,拨秧轮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块拨秧片,位于秧道一侧的拨秧轮端部紧贴下弹片外侧,且该侧相应的拨秧片伸入秧道、分秧口内;下弹片端部通过弹片固定板安装在秧道底板上。滚轮组件包括有主轴、轮盘,其中,主轴两端端部安装在相应的轴承座内,主轴上通过松紧套安装有轮盘,轮盘上安装有多条插秧臂,插秧臂以主轴为圆心呈放射性分布在轮盘上,插秧臂外端安装有插秧组件,左侧上栅条一侧的秧道支架上安装有扇形的挤压导板,挤压导板与插秧组件相配合,挤压导板圆心通过主轴中心;所述的插秧组件包括有定片、动片、弹簧、拨泥片、销轴套、销轴、动片上设销轴套、拨轮凸耳、其中,定片固定在插秧臂上,调节片一侧的定片端部向分秧片方向折弯形成固定夹片,销轴套安装在定片上,销轴套上套装有动片,动片主体呈L形,其转角处套装在销轴套上,其短臂与固定夹片方向一致,长臂穿过定片与挤压导板相配合,弹簧呈V形,其套装在销轴套上,其中一条叉臂与固定夹片抵触,另一条叉臂与动片短臂相抵触,固定夹片与动片短臂之间形成插秧爪,销轴套一侧设有与动片短臂相配合的拨轮凸耳,定片的前进方向上安装有拨泥片。秧道支架垂直安装于机架中间,安装后通过调节螺栓锁紧。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未详细描述的结构均可采用市面常规技术,本方案采用滚动式插秧,所以工效极高,向前插两蔸秧株的时间即为机械手滚过泥面的时间;在秧苗根茎处采用横向拨秧分秧,分秧可靠且对秧苗损伤小,利于秧苗插栽后的转青生长;秧苗为自然育出秧苗,方便环保。本机结构简单,零件制作容易,因而生产成本低,插秧机可大可小,可人力带动亦可机械驱动,因而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机身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秧道组件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向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示意图。图6为挤压导板示意图。图7为滚轮组件示意图。图8为定片、拨泥片示意图。图9为动片示意图。图10为插秧组件示意图。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为插秧动作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16,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包括有机身包括有机身,机身由拉杆1、机架2、秧道支架3、轴承座16构成,其中,拉杆1固定在机架2前端两侧,秧道支架3固定在机架2中部,轴承座16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机架2后端两侧,两个轴承座16之间安装有滚轮组件,位于滚轮组件一侧的秧道支架3上安装有秧道组件,秧道组件下方安装有分秧组件,滚轮组件上设有多组与秧道组件相配合的插秧组件;秧道组件包括有秧道底板4、后支架5,底部左栅条7、底部右栅条8、左侧下栅条9、右侧下栅条10,左侧上栅条11、右侧上栅条12、前支架13,其中,秧道底板4垂直固定在秧道支架3上;秧道底板4上部安装有呈U形的后支架5,后支架5下方的秧道底板4下部安装有呈U形的前支架13;后支架5、前支架13其中一侧依次安装有左侧上栅条11、左侧下栅条9、底部左栅条7;后支架5、前支架13另一侧依次安装有右侧上栅条12、右侧下栅条10、底部右栅条8;所述的左侧上栅条11、左侧下栅条9、底部左栅条7与右侧上栅条12、右侧下栅条10、底部右栅条8之间形成秧道。分秧组件包括有调节片28、分离弹片27、拨秧轮14、拨秧轮心轴15、拨秧片29、分秧口30、切入口31、分秧片32,其中,秧道底部的左侧下栅条9、左侧上栅条11之间安装有弧形调节片28;弧形调节片28的内弧面位于右侧上栅条12一侧,弧形调节片28底部的左侧下栅条9、左侧上栅条11上安装有上弹片38;右侧上栅条12、右侧下栅条10底部延伸形成有下弹片,下弹片向上弹片38方向折弯,其折弯端内侧与上弹片38之间形成分秧口30,分秧口30出口处收缩形成夹秧口33,夹秧口33一侧的上弹片38向外折弯形成分秧片32,前支架13左侧安装有分离弹片27;下弹片的折弯端外侧安装有拨秧轮14,拨秧轮14通过拨秧轮心轴15安装在秧道底板4上,拨秧轮14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块拨秧片29,位于秧道一侧的拨秧轮14端部紧贴下弹片外侧,且该侧相应的拨秧片29伸入秧道、分秧口30内;下弹片端部通过弹片固定板34安装在秧道底板4上。滚轮组件包括有主轴17、轮盘18,其中,主轴17两端端部安装在相应的轴承座16内,主轴17上通过松紧套19安装有轮盘18,轮盘18上安装有多条插秧臂20,插秧臂20以主轴17为圆心呈放射性分布在轮盘18上,插秧臂20外端安装有插秧组件,左侧上栅条11一侧的秧道支架3上安装有扇形的挤压导板21,挤压导板21与插秧组件相配合,挤压导板21圆心通过主轴17中心;所述的插秧组件包括有定片25、动片24、弹簧23、拨泥片26、销轴套35、销轴22、动片上设销轴套36、拨轮凸耳37、其中,定片25固定在插秧臂20上,调节片28一侧的定片25端部向分秧片32方向折弯形成固定夹片,销轴套35安装在定片25上,销轴套35上套装有动片24,动片24主体呈L形,其转角处套装在销轴套35上,其短臂与固定夹片方向一致,长臂穿过定片25与挤压导板21相配合,弹簧23呈V形,其套装在销轴套35上,其中一条叉臂与固定夹片抵触,另一条叉臂与动片24短臂相抵触,固定夹片与动片24短臂之间形成插秧爪,销轴套35一侧设有与动片24短臂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它包括有机身,机身由拉杆(1)、机架(2)、秧道支架(3)、轴承座(16)构成,其特征在于:拉杆(1)固定在机架(2)前端两侧,秧道支架(3)固定在机架(2)中部,轴承座(16)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机架(2)后端两侧,两个轴承座(16)之间安装有滚轮组件,位于滚轮组件一侧的秧道支架(3)上安装有秧道组件,秧道组件下方安装有分秧组件,滚轮组件上设有多组与秧道组件相配合的插秧组件;秧道组件包括有秧道底板(4)、后支架(5),底部左栅条(7)、底部右栅条(8)、左侧下栅条(9)、右侧下栅条(10),左侧上栅条(11)、右侧上栅条(12)、前支架(13),其中,秧道底板(4)垂直固定在秧道支架(3)上;秧道底板(4)上部安装有呈U形的后支架(5),后支架(5)下方的秧道底板(4)下部安装有呈U形的前支架(13);后支架(5)、前支架(13)其中一侧依次安装有左侧上栅条(11)、左侧下栅条(9)、底部左栅条(7);后支架(5)、前支架(13)另一侧依次安装有右侧上栅条(12)、右侧下栅条(10)、底部右栅条(8);所述的左侧上栅条(11)、左侧下栅条(9)、底部左栅条(7)与右侧上栅条(12)、右侧下栅条(10)、底部右栅条(8)之间形成秧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它包括有机身,机身由拉杆(1)、机架(2)、秧道支架(3)、轴承座(16)构成,其特征在于:拉杆(1)固定在机架(2)前端两侧,秧道支架(3)固定在机架(2)中部,轴承座(16)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机架(2)后端两侧,两个轴承座(16)之间安装有滚轮组件,位于滚轮组件一侧的秧道支架(3)上安装有秧道组件,秧道组件下方安装有分秧组件,滚轮组件上设有多组与秧道组件相配合的插秧组件;秧道组件包括有秧道底板(4)、后支架(5),底部左栅条(7)、底部右栅条(8)、左侧下栅条(9)、右侧下栅条(10),左侧上栅条(11)、右侧上栅条(12)、前支架(13),其中,秧道底板(4)垂直固定在秧道支架(3)上;秧道底板(4)上部安装有呈U形的后支架(5),后支架(5)下方的秧道底板(4)下部安装有呈U形的前支架(13);后支架(5)、前支架(13)其中一侧依次安装有左侧上栅条(11)、左侧下栅条(9)、底部左栅条(7);后支架(5)、前支架(13)另一侧依次安装有右侧上栅条(12)、右侧下栅条(10)、底部右栅条(8);所述的左侧上栅条(11)、左侧下栅条(9)、底部左栅条(7)与右侧上栅条(12)、右侧下栅条(10)、底部右栅条(8)之间形成秧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秧组件包括有调节片(28)、分离弹片(27)、拨秧轮(14)、拨秧轮心轴(15)、拨秧片(29)、分秧口(30)、切入口(31)、分秧片(32),其中,秧道底部的左侧下栅条(9)、左侧上栅条(11)之间安装有弧形调节片(28);弧形调节片(28)的内弧面位于右侧上栅条(12)一侧,弧形调节片(28)底部的左侧下栅条(9)、左侧上栅条(11)上安装有上弹片(38);右侧上栅条(12)、右侧下栅条(10)底部延伸形成有下弹片,下弹片向上弹片(38)方向折弯,其折弯端内侧与上弹片(38)之间形成分秧口(30),分秧口(30)出口处收缩形成夹秧口(33),夹秧口(33)一侧的上弹片(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远厚
申请(专利权)人:万远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