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泽群专利>正文

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24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电极转换层、电池薄膜、电池薄膜保护框,电池薄膜主体的顶端后面设置有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与电池薄膜主体活动连接,电极转换层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电池薄膜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与电池薄膜嵌入连接,散热孔安放在电池薄膜的表面位置,散热孔通过吸收电池薄的热量进行散热,吸收到的热量通过散热孔内各个孔的反复排放,进而使电池薄膜的能够及时散热,八个散热孔通过孔内的反复排放同时进行散热,进而为电池薄膜的散热系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达到每个电池薄膜主体的每个地方都能够及时散热,也为电池薄膜的重量减轻了很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
本技术涉及电池薄膜
,具体为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科学进程的推进,电池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电池薄膜的出现代表着新能源的开始,未来的生活对新能源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电池薄膜的轻薄性能的要求也会不断的加大,所以目前来看,电池薄膜的进步空间非常的大以及拥有者广阔的未来市场。新能源的应用对于环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乎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具有重大的意义,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的运用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造福人类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用的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制造成本昂贵,吸收热能的性能差和不能有效的吸收热能,散发热能不均匀,以及重量重不好搬运,现有电池薄膜在工作时容易造成零件的损坏,使运输不方便和运输成本高。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插排固定结构使用不便、无法显示电流能耗以及无法进行安全提醒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电池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1)、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电极转换层(4)、电池薄膜(5)、电池薄膜保护框(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薄膜主体(1)的顶端后面设置有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与电池薄膜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底部右侧设置有电极转换层(4),所述电极转换层(4)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5),所述电池薄膜(5)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框(6),所述电池薄膜(5)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保护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1)、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电极转换层(4)、电池薄膜(5)、电池薄膜保护框(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薄膜主体(1)的顶端后面设置有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与电池薄膜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底部右侧设置有电极转换层(4),所述电极转换层(4)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5),所述电池薄膜(5)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框(6),所述电池薄膜(5)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保护框(6)的表面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网(7),所述电池薄膜保护网(7)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表面设置有储热孔(3),所述储热孔(3)与电极转换层(4)嵌入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内部左端设置有电极层(501),所述电极层(501)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电层(503),所述导电层(503)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503)的左侧设置有缓冲层(502),所述缓冲层(502)与导电层(503)紧密贴合,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右端表面设置有开关(201),所述开关(201)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弹性卡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泽群
申请(专利权)人:郭泽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