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泽群专利>正文

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24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电极转换层、电池薄膜、电池薄膜保护框,电池薄膜主体的顶端后面设置有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与电池薄膜主体活动连接,电极转换层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电池薄膜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与电池薄膜嵌入连接,散热孔安放在电池薄膜的表面位置,散热孔通过吸收电池薄的热量进行散热,吸收到的热量通过散热孔内各个孔的反复排放,进而使电池薄膜的能够及时散热,八个散热孔通过孔内的反复排放同时进行散热,进而为电池薄膜的散热系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达到每个电池薄膜主体的每个地方都能够及时散热,也为电池薄膜的重量减轻了很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
本技术涉及电池薄膜
,具体为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科学进程的推进,电池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电池薄膜的出现代表着新能源的开始,未来的生活对新能源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电池薄膜的轻薄性能的要求也会不断的加大,所以目前来看,电池薄膜的进步空间非常的大以及拥有者广阔的未来市场。新能源的应用对于环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乎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具有重大的意义,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的运用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造福人类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用的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制造成本昂贵,吸收热能的性能差和不能有效的吸收热能,散发热能不均匀,以及重量重不好搬运,现有电池薄膜在工作时容易造成零件的损坏,使运输不方便和运输成本高。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插排固定结构使用不便、无法显示电流能耗以及无法进行安全提醒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电极转换层、电池薄膜、电池薄膜保护框,所述电池薄膜主体的顶端后面设置有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与电池薄膜主体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的底部右侧设置有电极转换层,所述电极转换层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所述电池薄膜与电极转换层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框,所述电池薄膜与电池薄膜保护框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保护框的表面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网,所述电池薄膜保护网与电池薄膜保护框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的表面设置有储热孔,所述储热孔与电极转换层嵌入连接,所述电池薄膜的内部左端设置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与电池薄膜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电池薄膜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的左侧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与导电层紧密贴合,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的右端表面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的顶端设置有基材,所述基材与电极转换层固定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的右侧表面底部设置有光敏金属,所述光敏金属与电极转换层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薄膜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电池薄膜嵌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薄膜的内部右端设置有主吸收层,所述主吸收层与电池薄膜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转换层的右侧表面顶部设置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与电极转换层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薄膜和电池薄膜保护框的表面设置有八个散热孔,每层表面的散热孔竖向排列了四个。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弹簧,每两个弹簧横向排列,且弹性和弹力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吸热管通过管内的各个吸热孔进行吸热,进而把热能有效传递到电池薄膜内的主吸收层上,使主吸收层能够有效的吸收到太阳的热能,为主吸收层吸收热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主吸收层在电池薄膜的内部,太阳散发出的热能,通过主吸收层进行吸收,主吸收层以自身的化合物经过真空高温进行吸收,进而使电池薄膜吸收太阳的热能,达到电池薄膜的有较好的吸收太阳的热能,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在安放电池薄膜主体时,通过弹簧的压缩和弹簧的弹性,使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能够紧固的安放在电池薄膜主体上,四个弹簧同时进行压缩,为及时紧固安放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提供了方便,开关调空弹性卡扣和四个弹簧的弹性和弹力同时进行,为及时更换提供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了便捷性,电池薄膜上的散热孔,通过吸收电池薄的热量进行散热,吸收到的热量通过散热孔内各个孔的反复排放,进而达到电池薄膜的能够及时散热,各个散热孔通过孔内的反复排放同时进行散热,进而为电池薄膜的散热系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达到每个电池薄膜主体的每个地方都能够及时散热,为电池薄膜的重量减轻了很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池薄膜表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结构立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极转换层结构立面示意图。图中:1、电池薄膜主体,2、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01、开关,202、弹性卡扣,203、弹簧,3、储热孔,4、电极转换层,401、基材,402、吸热管,403、光敏金属,5、电池薄膜,501、电极层,502、缓冲层,503、导电层,504、主吸收层,6、电池薄膜保护框,7、电池薄膜保护网,8、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1、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电极转换层4、电池薄膜5、电池薄膜保护框6,电池薄膜主体1的顶端后面设置有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与电池薄膜主体1活动连接,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底部右侧设置有电极转换层4,电极转换层4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电极转换层4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5,电池薄膜5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电池薄膜5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框6,电池薄膜5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固定连接,电池薄膜保护框6的表面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网7,电池薄膜保护网7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活动连接,电极转换层4的表面设置有储热孔3,储热孔3与电极转换层4嵌入连接,电池薄膜5的内部左端设置有电极层501,电极层501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电池薄膜5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电层503,导电层503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导电层503的左侧设置有缓冲层502,缓冲层502与导电层503紧密贴合,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右端表面设置有开关201,开关201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弹性卡扣202,弹性卡扣202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电极转换层4的顶端设置有基材401,基材401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电极转换层4的右侧表面底部设置有光敏金属403,光敏金属403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电池薄膜5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8,散热孔8与电池薄膜5嵌入连接。散热孔8安放在电池薄膜的表面位置,散热孔8通过吸收电池薄的热量进行散热,吸收到的热量通过散热孔8内各个孔的反复排放,进而达到电池薄膜5的能够及时散热,为电池薄膜5的重量减轻了很多。进一步的,电池薄膜5的内部右端设置有主吸收层504,主吸收层504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主吸收层504安放在电池薄膜5的内部,太阳散发出的热能,通过主吸收层504进行吸收,主吸收层504以自身的化合物经过真空高温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1)、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电极转换层(4)、电池薄膜(5)、电池薄膜保护框(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薄膜主体(1)的顶端后面设置有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与电池薄膜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底部右侧设置有电极转换层(4),所述电极转换层(4)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5),所述电池薄膜(5)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框(6),所述电池薄膜(5)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保护框(6)的表面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网(7),所述电池薄膜保护网(7)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表面设置有储热孔(3),所述储热孔(3)与电极转换层(4)嵌入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内部左端设置有电极层(501),所述电极层(501)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电层(503),所述导电层(503)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503)的左侧设置有缓冲层(502),所述缓冲层(502)与导电层(503)紧密贴合,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右端表面设置有开关(201),所述开关(201)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弹性卡扣(202),所述弹性卡扣(202)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顶端设置有基材(401),所述基材(401)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右侧表面底部设置有光敏金属(403),所述光敏金属(403)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量轻薄的电池薄膜,包括电池薄膜主体(1)、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电极转换层(4)、电池薄膜(5)、电池薄膜保护框(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薄膜主体(1)的顶端后面设置有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与电池薄膜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底部右侧设置有电极转换层(4),所述电极转换层(4)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5),所述电池薄膜(5)与电极转换层(4)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右侧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框(6),所述电池薄膜(5)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保护框(6)的表面设置有电池薄膜保护网(7),所述电池薄膜保护网(7)与电池薄膜保护框(6)活动连接,所述电极转换层(4)的表面设置有储热孔(3),所述储热孔(3)与电极转换层(4)嵌入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内部左端设置有电极层(501),所述电极层(501)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薄膜(5)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导电层(503),所述导电层(503)与电池薄膜(5)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503)的左侧设置有缓冲层(502),所述缓冲层(502)与导电层(503)紧密贴合,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右端表面设置有开关(201),所述开关(201)与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活动连接,所述电池薄膜板压固定块(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弹性卡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泽群
申请(专利权)人:郭泽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