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电接地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水管螺头和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96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漏电保护相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漏电接地结构,包括一绝缘的第一水流通道,在第一水流通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金属接线端子内侧与第一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能够将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当流入的水带电时,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会形成较大的水电阻,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将漏电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保障了用户的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防漏电接地结构的水管螺头和电热水器,在其他电器漏电使电热水器带电时,能够将漏电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电接地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水管螺头和电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漏电保护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防漏电接地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水管螺头和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水器走进了千家万户,热水器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器产品,其安全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热水器一旦漏电,将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目前对于热水器的内胆或电加热器漏电时,通常是通过接地实现漏电保护。但是上述漏电保护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大多用户住所各家用电器的接地线互相连通,通过接地来实现内胆或电加热器的漏电保护,当其它电器漏电导致地线带电时,一旦接地端没有真正实现接地,形成虚接,将导致电热水器地线带电,进而使热水器内胆存在带高电压的可能性,如果出水口再没有保护措施,将导致用户用水带电,对用户造成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电接地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水管螺头,能够将漏电电压通过第一水流通道内的隔离水柱L1降至安全电压以下,保证了用户安全用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在其他电器漏电并使电热水器带电时,通过隔离水柱L1将漏电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电接地结构,包括一绝缘的第一水流通道,在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能够将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进口处连通有一绝缘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进口与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之间的隔离水柱L2能够将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进口处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管螺头,包括绝缘的第一管体构成的第一水流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能够将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作为优选,还包括绝缘的第二管体构成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进口,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进口与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之间的隔离水柱L2能够将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进口处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体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金属接线端子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嵌件,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密封穿设在所述嵌件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包括内胆、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口和/或所述出水口处绝缘的第一水流通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能够将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进口处连通有一绝缘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进口与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之间的隔离水柱L2能够将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进口处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具有上述防漏电结构的电器自身漏电或其它电器漏电造成逆向导电致使流出水带电时,带电的水经过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时,隔离水柱L1会形成较大的电阻,利用电阻分压原理,漏电电压被降压至安全电压以下,进而使得热水器内胆流出的水的电压处于安全电压以下。同时,带电的水在隔离水柱L1前端进一步通过金属接线端子接地,可进一步拉低该处电压,形成良好的保护。进一步的配合金属接线端子前面的隔离水柱L2,可使导出至接地极的电压降低为安全电压,减弱对同时接入接地极的周围电器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水管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水管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管接头;2、内胆;11、第一水流通道;12、金属接线端子;13、安装孔;14、嵌件;15、内丝;16、外丝;17、内管;18、外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漏电接地结构,该防漏电接地结构包括一绝缘的第一水流通道,具体的,该第一水流通道中间开设有供水流通的通道,在第一水流通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该金属接线端子内侧与第一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通过上述第一水流通道,当具有该防漏电接地结构的电器带高电压(其他电器漏电传导至该电器的电压,或者该电器自身漏电的电压)时,上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会形成一电阻值较大的水电阻,利用电阻分压原理,能够将传导的漏电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进而使得具有该防漏电接地结构的电器流出的水的电压处于安全电压以下,保证了用户安全用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金属接线端子接地,可进一步拉低该处电压,形成更加良好的保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上述第一水流通道的进口处连通有一绝缘的第二水流通道,该第二水流通道进口与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之间的隔离水柱L2能够将第二水流通道进口处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当具有该防漏电接地结构的电器自身漏电时,上述隔离水柱L2会形成一水电阻,通过电阻分压原理,隔离水柱L2将漏电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进一步和隔离水柱L1配合,两者共同形成一更大阻值的水电阻,进一步保证使具有该防漏电接地结构的电器流出的水的电压始终处于安全电压以下。而且本实施例通过隔离水柱L2降压后,经上述金属接线端子接地的电压始终处于安全电压以下,进而在具有该防漏电接地结构的电器自身漏电并传导至接地极时,也能够避免因其漏电而导致其他电器带电,进一步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管螺头1,该水管螺头1包括绝缘的第一管体构成的第一水流通道11,在第一管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12,该金属接线端子12内侧与上述第一水流通道11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上述金属接线端子12内侧导通部位与第一水流通道11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能够将传导的漏电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具体的,在上述第一管体侧壁沿径向开设有安装孔13,上述金属接线端子12穿设在该安装孔13内。在安装孔13内设置有圆形的嵌件14,上述金属接线端子12密封穿设在该嵌件14上,且一端能够与第一水流通道11内的水流导通。通过该嵌件14的设置,能够保证金属接线端子12与安装孔13之间的绝对密封,防止水经安装孔13流出,造成电器损坏以及威胁用户安全。本实施例的上述水管螺头1,通过金属接线端子12的外侧接地设置,当本电器自身漏电或其它电器漏电造成逆向导电致使流出水带电时,上述隔离水柱L1则会形成一电阻值较大的水电阻,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将漏电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进而使具有该水管螺头1的电器流出的水的电压处于安全电压以下,金属接线端子12接地,可进一步拉低该处电压,形成更加良好的保护,进一步保证了用户安全用水。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管螺头1,可参照图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设一第二水流通道17,具体的,该第二水流通道17由绝缘的第二管体构成,其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电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的第一水流通道,在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能够将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电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的第一水流通道,在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能够将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电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进口处连通有一绝缘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进口与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之间的隔离水柱L2能够将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进口处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3.一种水管螺头,包括绝缘的第一管体构成的第一水流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一金属接线端子,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导通,外侧用于接地;所述金属接线端子内侧导通部位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出口之间的隔离水柱L1能够将传导的电压降至安全电压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管螺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的第二管体构成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连通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保敬孙强蔡想周曹冠忠王圣贤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