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路灯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988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路灯驱动,包括:电池盒、电池组、控制器;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的上侧,且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密封垫片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贴合处,且密封垫片与下壳体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固定块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且固定块与下壳体为一体式结构;电池盒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且电池盒与下壳体通过固定块及螺栓相连接;电池组设置在电池盒的内部;控制器设置在电池盒的内部;填充层设置在电池盒的下侧;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该装置具有驱动模块体积小、结构紧凑、铺线距离短、电力损耗低、成本低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路灯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路灯驱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路灯驱动。
技术介绍
太阳能路灯是采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免维护阀控式密封蓄电池(胶体电池)储存电能,超高亮LED灯具作为光源,并由智能化充放电控制器控制,用于代替传统公用电力照明的路灯,现有的太阳能路灯驱动具有以下几点不足:1.目前LED太阳能路路灯驱动大多是采用胶体电池或者铅酸蓄电池给路灯供电,胶体电池较重,且需要在灯杆做基础时需要专门做电池基坑且要做好防水措施,工程量增大,工程施工费用多;2.目前灯杆的结构方式,一般采用4-9米灯杆结构,正常工作情况下,太阳能板给电池充电的流程是太阳能板接受阳光开始光电转换,从灯杆顶部传输到控制器再到蓄电池,晚上亮灯放电的过程是蓄电池放电经过控制器再传输到灯头,以上充放电必须采用超过5-10米的线路连接,接线环节多,线路长,这就产生了电能损耗,也增加了原材料线材使用量,且密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路灯驱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路灯驱动多采用锂电池,且驱动部分各元件距离较远造成了路灯安装工程量大、工程费用多、线路过长造成电能损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路灯驱动装置,包括:灯杆(1)、安装座(2)、太阳能板(3)、安装架(4)、驱动模块(5)、上壳体(501)、下壳体(502)、密封垫片(503)、固定块(504)、电池盒(505)、电池组(506)、控制器(507)、填充层(508)、散热片(509);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1)为圆形筒状结构;所述安装座(2)设置在灯杆(1)的上端,且安装座(2)与灯杆(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太阳能板(3)设置在安装座(2)的上侧,且太阳能板(3)与安装座(2)通过安装架(4)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5)设置在安装架(4)的中部,且驱动模块(5)与安装架(4)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路灯驱动装置,包括:灯杆(1)、安装座(2)、太阳能板(3)、安装架(4)、驱动模块(5)、上壳体(501)、下壳体(502)、密封垫片(503)、固定块(504)、电池盒(505)、电池组(506)、控制器(507)、填充层(508)、散热片(509);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1)为圆形筒状结构;所述安装座(2)设置在灯杆(1)的上端,且安装座(2)与灯杆(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太阳能板(3)设置在安装座(2)的上侧,且太阳能板(3)与安装座(2)通过安装架(4)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5)设置在安装架(4)的中部,且驱动模块(5)与安装架(4)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5)包括:上壳体(501)、下壳体(502)、密封垫片(503)、固定块(504)、电池盒(505)、电池组(506)、控制器(507)、填充层(508)、散热片(509);所述上壳体(501)设置在下壳体(502)的上侧,且上壳体(501)与下壳体(50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密封垫片(503)设置在上壳体(501)与下壳体(502)的贴合处,且密封垫片(503)与下壳体(502)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凤林匡伟祥雷云进冯发强
申请(专利权)人: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