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太法专利>正文

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64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主要解决防反溢回水地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问题,其特征是:导管的上端具有外翻边,反水腔的上口亦具有外翻边,导管的上端与反水腔的上口间有一垫片,在反水腔的上部具有出水孔,反水腔内的反向阀呈比重小于1的杯端倒置状物体,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装在壳体内。(*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卫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中国专利开了一种新型防反溢回水地漏(专利号90202612.7),它由挡物网板、水斗、导管、多臂的联接架、反向阀和反水腔组成,但其导管通过螺纹与多臂的联接架和反水腔相连接,比较复杂,使用麻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反溢回水地漏。本技术由挡物网板、壳体、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组成,其特征是导管的上端具有外翻边,反水腔的上口亦具有外翻边,导管的上端与反水腔的上口间有一垫片,在反水腔的上部具有出水孔,反水腔内的反向阀呈比重小于1的杯盖倒置状物体,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装在壳体内。由于本技术导管和反水腔不设螺纹,反水腔为一整体,不设多臂的联接架,只在反水腔的上部开有出水孔,所以装配和拆卸很方便,结构也很简单,使用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较隹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较隹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个较隹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2,图中1表示挡物网板、导管2的上端具有外翻边,反水腔6的上口亦具有外翻边,导管的上端与反水腔的上口间有一垫片4,在反水腔的上部具有出水孔,反水腔内的反向阀3呈比重小于1的杯盖倒置状物体,或采用比重小于1的圆板,为了防止反溢的水流冲击过大,使导管和反向阀向上顶起,在反水腔的内侧壁上具有凹槽,在导管上端外翻边端部具凸头7,导管上端外翻边端部的凸头嵌合在反水腔内侧壁上的凹槽内,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装在壳体5内。参照图3,导管7的上端具有外翻边,导管7的下端亦具有外翻边,反水腔内的反向阀8采用比重小于1的上表面为圆锥形的物体。权利要求1.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包括挡物网板、壳体、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其特征是导管的上端具有外翻边,反水腔的上口亦具有外翻边,导管的上端与反水腔的上口间有一垫片,在反水腔的上部具有出水孔,反水腔内的反向阀呈比重小于1的杯盖倒置状物体,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装在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其特征是在反水腔的内侧壁上具有凹槽,在导管上端外翻边端部具凸头,导管上端外翻边端部的凸头嵌合在反水腔内侧壁上的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其特征是反水腔内的反向阀采用比重小于1的圆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其特征是导管的下端亦具有外翻边,反水腔内的反向阀采用比重小于1的上表面为圆锥形的物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卫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主要解决防反溢回水地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问题,其特征是:导管的上端具有外翻边,反水腔的上口亦具有外翻边,导管的上端与反水腔的上口间有一垫片,在反水腔的上部具有出水孔,反水腔内的反向阀呈比重小于1的杯盖倒置状物体,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装在壳体内。文档编号E03C1/26GK2281370SQ9623018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潘太法 申请人:潘太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反溢回水地漏,包括挡物网板、壳体、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其特征是:导管的上端具有外翻边,反水腔的上口亦具有外翻边,导管的上端与反水腔的上口间有一垫片,在反水腔的上部具有出水孔,反水腔内的反向阀呈比重小于1的杯盖倒置状物体,导管、反向阀和反水腔装在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太法
申请(专利权)人:潘太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