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鱼、盐生植物和沙蚕生态养殖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95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9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水鱼、盐生植物和沙蚕生态养殖模式,陶粒层上为水体,陶粒层下为泥沙层,水体内种植有耐盐植物,水体内养殖有海水鱼,沙蚕能够在泥沙层、陶粒层和水体中活动。在水体内设有监测水温、pH、溶氧量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海水鱼养殖中,搭配合适的耐盐植物,并引入沙蚕,形成“海水鱼—盐生植物—沙蚕”生态养殖模式,有效缓解底质中污染物的积累,对水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和修复作用。

An ecological culture mode for marine fish, halophytes and perm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cological aquaculture mode of marine fish, halophytes and sand silkworm, in which water is on the ceramsite layer, sediment is under the ceramsite layer, salt-tolerant plants are planted in the water body, sea fish are cultured in the water body, and sand silkworm can move in the sediment layer, the ceramsite layer and the water body. There are monitors for monitoring water temperature, pH, dissolved oxygen and other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in the water body.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form an ecological aquaculture mode of \seawater fish-halophyte-silkworm\ by mixing suitable salt-tolerant plants and introducing sand silkworm in the aquaculture, effectively allevi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sediment, and having a good effect of improving and restoring the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鱼、盐生植物和沙蚕生态养殖模式
本技术属于生态养殖
,涉及一种海水鱼、盐生植物和沙蚕生态养殖模式。
技术介绍
底质和水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水产养殖的成败至关重要。养殖池经过长时间、高密度的养殖,积累的残饵、排泄物和残体会对底质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普遍存在底质老化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土地盐渍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与生态问题,海篷子、碱蓬等耐盐植物被广泛的种植。沙蚕具有腐生食性和降解利用污染物的能力,可以与微生物共同作用来稳定环境,并且耐受盐度的范围很广泛,在淡咸水和海水中均可生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鱼、盐生植物和沙蚕生态养殖模式,解决了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内底质老化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陶粒层,陶粒层上为水体,陶粒层下为泥沙层,水体内种植有耐盐植物,水体内养殖有海水鱼,沙蚕能够在泥沙层、陶粒层和水体中活动。在水体内设有监测水温、pH、溶氧量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海水鱼养殖中,搭配合适的耐盐植物,并引入沙蚕,形成“海水鱼—盐生植物—沙蚕”生态养殖模式,有效缓解底质中污染物的积累,对水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和修复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海水鱼、盐生植物和沙蚕生态养殖模式结构示意图。图中,1.陶粒层,2.水体,3.泥沙层,4.耐盐植物,5.海水鱼,6.沙蚕,7.水质监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包括陶粒层1,陶粒层1上为水体2,陶粒层1下为泥沙层3,水体2内种植有耐盐植物4,水体2内养殖有海水鱼5,沙蚕6能够在泥沙层3、陶粒层1和水体2中活动。在水体2内设有监测水温、pH、溶氧量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器7。陶粒层1中陶粒粒径较大,颗粒之间的缝隙大,沙蚕6可以利用体表分泌黏液很容易完成潜底,避免被水流冲走和敌害摄食;陶粒也是淡水鱼菜共生系统中常用的基质,其内部和表面有很多微孔,在过滤有害物质和培养硝化细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沙蚕6具有腐生食性和降解利用污染物的能力,可以有效缓解底质中污染物的积累,对水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和修复作用;沙蚕6为底栖动物,不会与上层生物争夺生存空间;沙蚕6耐受盐度的范围很广泛,在淡咸水和海水中均可生存。由于陶粒粒径较大,重量较大,沙蚕6只能潜入陶粒之间的缝隙,无法建造独立的洞穴,若养殖密度过大,会发生种内斗争,因此还需在陶粒层1下设置泥沙层3,搭配泥沙底质适宜沙蚕6的进入,并建造独立的洞穴。在海水鱼养殖中,搭配合适的耐盐植物4,并引入沙蚕6,形成以沙蚕为纽带的“海水鱼—盐生植物—沙蚕”生态养殖模式,既可以减轻养殖系统中残饵、排泄物和残体的积累,同时沙蚕6的摄食、掘穴等活动会疏松底质,使沉积物由大颗粒变为小颗粒,有利于微生物的降解,并且引起的生物扰动可以加速底质中N、P等营养元素向水层的释放,促进耐盐植物4的生长,水体2内设有的监测水温、pH、溶氧量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器7,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并调整水质情况,有利于耐盐植物4、海水鱼5和沙蚕6的生长,从而建立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的生态养殖模式,达到生态养殖和高效养殖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水鱼、盐生植物和沙蚕生态养殖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粒层(1),陶粒层(1)上为水体(2),陶粒层(1)下为泥沙层(3),水体(2)内种植有耐盐植物(4),水体(2)内养殖有海水鱼(5),沙蚕(6)能够在泥沙层(3)、陶粒层(1)和水体(2)中活动,在水体(2)内设有监测水温、pH、溶解氧水质指标的水质监测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鱼、盐生植物和沙蚕生态养殖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粒层(1),陶粒层(1)上为水体(2),陶粒层(1)下为泥沙层(3),水体(2)内种植有耐盐植物(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孙涛马正傅泽田纪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