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764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9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投喂装置,所述投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左的气流通气管道,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左端外接有气体输送装置,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周侧弧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出气管道,所述气流通气管道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涡轮扇片,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种能够自动的进行间歇性投喂,无需人工操作,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装置及方法。

A new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eam turbine valv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steam turbine valv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a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and a feeding device arranged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The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gas flow pipeline arranged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and opening to the left,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air flow ventilation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a gas conveying device. A first cavity is connect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arc inner wall of the airflow ventilation pipeline, an outlet pipe with an opening to the right is connected in the lower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cavity, a first rotating block is rotatable in the airflow ventilation pipeline, and a vortex is fixed on the left end surface of the first rotating block. The first rotating block is fixed on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first rotating block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invention aims to design a device and method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feed intermittently without manual operation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具体是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鱼类养殖时需要人工进行投喂饲料,但是一次投喂过多会出现有些鱼食用过多饲料后撑死的现象,因此在养殖鱼类时多采用少食多喂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工作繁琐,需要劳动力较多,费时费力,无形中又增加了劳动成本,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自动的进行间歇性投喂,无需人工操作,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投喂装置,所述投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左的气流通气管道,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左端外接有气体输送装置,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周侧弧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出气管道,所述气流通气管道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涡轮扇片,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转动块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同轴连接有与第二转动块结构相同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的右侧内壁内先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空腔内壁棘轮连接的第四转动块,所述第四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花键槽,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花键槽的内壁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块,所述第四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块,所述第五转动块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六转动块,所述第五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六空腔的周侧弧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周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摩擦轮的上端相抵接的第一顶块,所述第八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饲料腔,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后延伸通入所述饲料腔内并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饲料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转动的第二摩擦轮,其中,所述第二摩擦轮上设置有凹口,所述第六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离心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心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转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心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二开腔右侧内壁的下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的上侧内壁与所述饲料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通槽,所述第三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七转动块,所述第七转动块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三开腔的下侧内壁与所述出气管道的上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贯穿孔,其中,所述位于最左侧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相连通,位于最右侧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导通槽的下端相连通,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移动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离心连接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开腔内的第八转动块,其中,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八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所述第八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的弧形内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九转动块,其中,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九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上,所述第九转动块的周侧外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连接铰链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所述第九转动块轴心一侧端面与所述缺口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当所述第九转动块正转时第二转动杆通过离心作用被甩出所述缺口外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抵,进而带动所述第八转动块转动,当而在所述第九转动块反转时不带动所述第八转动块转动,所述第八转动块无论在正转还是反转都无法带动所述第九转动块转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摩擦轮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顶块的上端相抵接,当所述凹口转至下侧时,凹口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向上移动,此时第一顶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摩擦轮的上端脱离抵接,此时在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扭力作用下第六转动块发生转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所述第四转动块正转时,所述第四转动块与所述第五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当所述第四转动块停止或反转时所述第四转动块与所述第五空腔的内壁固定配合连接,即所述第四转动块在所述第五空腔内仅可发生单向转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块外侧的弧形端面上设置有单齿结构,当所述第二转动块转过一圈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过一个齿的角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通过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经过所述第一空腔进入到所述出气管道内的气体经过所述涡轮扇片时,流经的气体将带动所述涡轮扇片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投喂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饲料腔内转动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周侧弧形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可对所述饲料腔内的饲料进行搅拌的搅拌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八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顶块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下的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可协助使用人员搬运本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首先,使用人员向气流通气管道内充入气流,此时气流通过第一空腔进入到出气管道内并通过出气管道的右端开口吹出,此时流通经过气流通气管道的气流带动涡轮扇片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块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块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二转动块带动第一齿轮缓慢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块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此时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摩擦轮转动,同时带动搅拌杆转动,进而通过搅拌块对饲料腔内的饲料进行搅拌,同时第一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投喂装置,所述投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左的气流通气管道,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左端外接有气体输送装置,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周侧弧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出气管道,所述气流通气管道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涡轮扇片,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转动块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同轴连接有与第二转动块结构相同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的右侧内壁内先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空腔内壁棘轮连接的第四转动块,所述第四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花键槽,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花键槽的内壁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块,所述第四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块,所述第五转动块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六转动块,所述第五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六空腔的周侧弧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周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摩擦轮的上端相抵接的第一顶块,所述第八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饲料腔,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后延伸通入所述饲料腔内并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饲料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转动的第二摩擦轮,其中,所述第二摩擦轮上设置有凹口,所述第六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离心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心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转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心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二开腔右侧内壁的下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的上侧内壁与所述饲料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通槽,所述第三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七转动块,所述第七转动块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三开腔的下侧内壁与所述出气管道的上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贯穿孔,其中,所述位于最左侧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相连通,位于最右侧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导通槽的下端相连通,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移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投喂装置,所述投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左的气流通气管道,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左端外接有气体输送装置,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周侧弧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出气管道,所述气流通气管道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涡轮扇片,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气流通气管道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转动块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同轴连接有与第二转动块结构相同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的右侧内壁内先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空腔内壁棘轮连接的第四转动块,所述第四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花键槽,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花键槽的内壁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块,所述第四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块,所述第五转动块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六转动块,所述第五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六空腔的周侧弧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周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摩擦轮的上端相抵接的第一顶块,所述第八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饲料腔,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后延伸通入所述饲料腔内并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饲料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转动的第二摩擦轮,其中,所述第二摩擦轮上设置有凹口,所述第六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离心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心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转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心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二开腔右侧内壁的下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的上侧内壁与所述饲料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通槽,所述第三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七转动块,所述第七转动块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三开腔的下侧内壁与所述出气管道的上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贯穿孔,其中,所述位于最左侧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相连通,位于最右侧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导通槽的下端相连通,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移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轮机阀门控制系统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连接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开腔内的第八转动块,其中,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八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所述第八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的弧形内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九转动块,其中,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九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上,所述第九转动块的周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瑶
申请(专利权)人:吉兴远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