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臭地漏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漏,尤其涉及一种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漏斗包括外壳和内盖两部分,长时间使用后外壳内容易沉积污物,清理污物时需要先将内盖取出,但是由于外壳的上表面和内盖的上表面齐平,因此不容易将内盖取出,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轻松取出内盖、操作简单方便的防臭地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壳和内盖,外壳包括顶板(1),顶板(1)中心开设有上下通透的进水口(3),其特征在于,顶板(1)下面密闭固定连接有挡水筒(2),挡水筒(2)的外轮廓为上大下小的圆台体,进水口(3)位于挡水筒(2)的上端口内侧,挡水筒(2)的下端口内侧密闭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挡水筒(2)内部,排水管(15)的中间为排水通道(14),排水管(15)与挡水筒(2)之间的空间为存水仓(13);内盖包括上封板(10),上封板(10)位于进水口(3)内,上封板(10)边缘与进水口(3)所在顶板(1)之间留有落水缝,上封板(10)下面密闭固定连接有侧封板(12),侧封板(12)为上下通透、中空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壳和内盖,外壳包括顶板(1),顶板(1)中心开设有上下通透的进水口(3),其特征在于,顶板(1)下面密闭固定连接有挡水筒(2),挡水筒(2)的外轮廓为上大下小的圆台体,进水口(3)位于挡水筒(2)的上端口内侧,挡水筒(2)的下端口内侧密闭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挡水筒(2)内部,排水管(15)的中间为排水通道(14),排水管(15)与挡水筒(2)之间的空间为存水仓(13);内盖包括上封板(10),上封板(10)位于进水口(3)内,上封板(10)边缘与进水口(3)所在顶板(1)之间留有落水缝,上封板(10)下面密闭固定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壳和内盖,外壳包括顶板(1),顶板(1)中心开设有上下通透的进水口(3),其特征在于,顶板(1)下面密闭固定连接有挡水筒(2),挡水筒(2)的外轮廓为上大下小的圆台体,进水口(3)位于挡水筒(2)的上端口内侧,挡水筒(2)的下端口内侧密闭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挡水筒(2)内部,排水管(15)的中间为排水通道(14),排水管(15)与挡水筒(2)之间的空间为存水仓(13);内盖包括上封板(10),上封板(10)位于进水口(3)内,上封板(10)边缘与进水口(3)所在顶板(1)之间留有落水缝,上封板(10)下面密闭固定连接有侧封板(12),侧封板(12)为上下通透、中空的圆筒状,侧封板(12)的上端与上封板(10)固定相连,侧封板(12)的下端伸至存水仓(13)内,侧封板(12)和/或上封板(10)固定连接有立柱(11),立柱(11)下端伸至存水仓(13)内并搁置在挡水筒(2)上面,侧封板(12)的下端低于排水管(15)上端,侧封板(12)与排水管(15)之间留有间隙,侧封板(12)下端与挡水筒(2)之间也留有间隙;上封板(10)的中心开设有上下通透的通孔,该通孔内密闭固定连接有凹坑(9),凹坑(9)带有向上的开口,凹坑(9)的侧壁上端连接在上封板(10)上的通孔处,凹坑(9)的底壁中心开设有上下通透的穿孔,该穿孔内上下活动且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