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7508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井,所述弃流井侧壁处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雨水进水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弃流井侧壁处还设置有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的插入端与浮球阀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浮球阀组件入水口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弃流管侧壁处均与旁通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能够有效排空弃流井内雨水,实现一个降雨周期内阀门的全自动启闭,无需人工操作,同时由于弃流管管径很小,在阀门关闭后排至污水管网的流量处于系统可以承纳的范围内,成功解决了降雨过程中的弃流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弃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水资源短缺情况的日益加剧,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国家对于中水回用愈发重视。雨水作为一种相对洁净的水资源,是中水回用涉及范围里最为重要的一环。降雨初期会溶解空气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到达地面形成径流后会携带地面泥沙,并不适合回用,而随着降雨历时增加,中后期的降雨含污染物越来越少并趋于稳定,因此对雨水进行回用应当对初期降雨进行弃流。现有的雨水弃流原理主要分为两种:速度式弃流装置和容积式弃流装置。速度式弃流装置以跳跃堰为代表,当雨水流速大于设计速度时可以进入雨水收集管,流速小于设计速度的进入弃流管。该设计思路认为降雨初期流速较慢,随着降雨历时增加,雨水流速会变快,洁净雨水能够进入雨水收集管,但考虑不周,对于夏季多发的瞬时暴雨,初期降雨汇集流速就很快,这部分雨水携带大量泥沙及污染物直接进入雨水收集管,显然是没有起到有效的弃流;而对于春秋季节多发的降雨历时很长的小雨情况而言,由于雨水流速始终较为缓慢,就会全部进入弃流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此外,跳跃堰的设计流速如何选取,不同地区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井(1),所述弃流井(1)侧壁处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雨水进水管(2)和雨水收集管(14),所述弃流井(1)侧壁处还设置有弃流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管(5)的插入端与浮球阀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浮球阀组件入水口与连接管(6)连通,所述连接管(6)、弃流管(5)侧壁处均与旁通管(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井(1),所述弃流井(1)侧壁处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雨水进水管(2)和雨水收集管(14),所述弃流井(1)侧壁处还设置有弃流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管(5)的插入端与浮球阀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浮球阀组件入水口与连接管(6)连通,所述连接管(6)、弃流管(5)侧壁处均与旁通管(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12)为倒U字型,所述旁通管(12)为一体式或组合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12)两端与连接管(6)、弃流管(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12)高于弃流管(5)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宇姜振蒋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