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873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包括透明保护壳体和丝绸布层,所述透明保护壳体与丝绸布层通过热压相连接,且透明保护壳体的一面边沿向内延伸形成裙边,所述丝绸布层设置在透明保护壳体的一侧,所述丝绸布层从内到外依次由衬底层、丝绸层和硬膜层构成,且衬底层、丝绸层和硬膜层相邻之间均通过胶水相粘附,所述丝绸层和硬膜层之间设置有发光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在保证对手机外壳进行良好保护的前提下,且便于散热,进而有效的保护了手机其内部元件,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造型美观且便于使用者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快速寻找到手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相关设备
,具体为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手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抗摔性能差,通常需要在外部套设手机壳,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配合个人化的手机壳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手机的美观度。但是传统手机壳一般有硅胶材质整体注塑热压而成,散热性能差。尤其是夏天,套上手机壳易导致手机局部过热,烧毁内部电子元件,另外现有技术中虽然利用丝绸耐高温和散热性能较好的特性运用与手机壳的制作中,但是通常是将丝绸面料直接套接在手机本体上,由于丝绸面料纤维材质易吸附灰尘,进而使得丝绸面料的手机壳易脏,容易滋生细菌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硅胶手机壳散热性能差易导致手机局部过热,烧毁内部电子元件以及丝绸面料的手机壳易脏容易滋生细菌杂质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包括透明保护壳体和丝绸布层,所述透明保护壳体与丝绸布层通过热压相连接,且透明保护壳体的一面边沿向内延伸形成裙边,所述丝绸布层设置在透明保护壳体的一侧,所述丝绸布层从内到外依次由衬底层、丝绸层和硬膜层构成,且衬底层、丝绸层和硬膜层相邻之间均通过胶水相粘附,所述丝绸层和硬膜层之间设置有发光元件。进一步的,所述透明保护壳体和丝绸布层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1.5,且透明保护壳体与丝绸布层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所述透明保护壳体与丝绸布层之间的夹层设置为气腔。进一步的,所述透明保护壳体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性的透气通孔,所述透气通孔的内径设置2.5mm-3mm。进一步的,所述透明保护壳体设置为硅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硅胶材质设置为变色硅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硅胶材质一侧设置有四碘合汞酸银涂层。进一步的,所述衬底层设置为硬纸板,所述硬纸板设置为植物粗纤维材质,所述植物粗纤维材质设置为桑树皮纤维或者秸秆纤维材质其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丝绸层设置为丝绸布所述丝绸布设置为桑蚕丝或柞蚕丝中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硬膜层设置为PET或者TPU薄膜其中的一种,且硬膜层均设置为半透光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为荧光材质,所述荧光材质通过胶水粘附,所述荧光材质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在保证对手机外壳进行良好保护的前提下,且便于散热,进而有效的保护了手机其内部元件,另外本技术造型美观且便于使用者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快速寻找到手机。(1)、本技术通过设置透明保护壳体,所述透明保护壳体与丝绸布层通过热压相连接,且透明保护壳体的一面边沿向内延伸形成裙边,且将透明保护壳体设置为硅胶材质,所述硅胶材质设置为变色硅胶材质或者在硅胶材质一侧设置有四碘合汞酸银涂层其中一种,进而便于利用变色硅胶或者四碘合汞酸银涂层的感温变色特性,判断手机本体的温度以及周边环境湿度的变化情况,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灵活性,另外透明壳体便于保护丝绸布层,有效的避免了丝绸布层吸附灰尘杂质滋生细菌的情况,进而有效的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将透明保护壳体设置在丝绸布层外侧,且将透明保护壳体与丝绸布层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进而便于在透明保护壳体和丝绸布层之间形成气腔,便于缓冲热量,且在透明保护壳体上均匀的设置有贯穿性的透气通孔,便于散热,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性能。(3)、本技术的丝绸布层从内到外依次由衬底层、丝绸层和硬膜层构成,所述衬底层便于对丝绸层起到支撑的作用,另外在丝绸层和硬膜层之间设置有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为荧光材质,进而便于使用者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快速的找到手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明保护壳体、10-透气通孔、2-丝绸布层、21-衬底层、22-丝绸层、23-硬膜层、231-发光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包括透明保护壳体1和丝绸布层2,透明保护壳体1与丝绸布层2通过热压相连接,且透明保护壳体1的一面边沿向内延伸形成裙边,便于保护手机本体的边框,进而全方位的保护手机壳体;丝绸布层2设置在透明保护壳体1的一侧,丝绸布层2从内到外依次由衬底层21、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构成,且衬底层21、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相邻之间均通过胶水相粘附,衬底层21便于对丝绸层22起到支撑的作用;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之间设置有发光元件231。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保护壳体1和丝绸布层2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1.5,且透明保护壳体1与丝绸布层2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透明保护壳体1与丝绸布层2之间的夹层设置为气腔,便于缓冲丝绸布层2的热量;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保护壳体1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性的透气通孔10,透气通孔10的内径设置2.5mm-3mm;便于散热,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保护壳体1设置为硅胶材质。在一个实施例中,硅胶材质设置为变色硅胶材质,当周边环境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变色硅胶有蓝变红,进而便于提醒使用者注意环境变化,当变色硅胶红变蓝,说明周边环境湿度正常,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灵活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硅胶材质一侧设置有四碘合汞酸银涂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热敏变色材料,在50.7℃时转变为红色,冷却时又恢复原色,所以可以根据其颜色的变化推测其所在环境的温度,变色温度在40-50度之间,便于实时的提醒使用者的手机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底层21设置为硬纸板,硬纸板设置为植物粗纤维材质,植物粗纤维材质设置为桑树皮纤维或者秸秆纤维材质其中的一种,可充分利用桑树皮以及秸秆资源,变废为宝,更使本技术成本降低;在一个实施例中,丝绸层22设置为丝绸布丝绸布设置为桑蚕丝或柞蚕丝中一种,美观且耐热性能好;在一个实施例中,硬膜层23设置为PET或者TPU薄膜其中的一种,且硬膜层23均设置为半透光结构,硬膜层23便于保护丝绸层22且便于保护发光元件231,且对发光元件231进行散光处理,有效的避免了强光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对使用者的眼镜造成伤害;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31设置为荧光材质,荧光材质通过胶水粘附,荧光材质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荧光材质便于利用一切的可见光对其进行光照能量的补充,进而有效的节约了原材料且降低了加工的工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包括透明保护壳体(1)和丝绸布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壳体(1)与丝绸布层(2)通过热压相连接,且透明保护壳体(1)的一面边沿向内延伸形成裙边,所述丝绸布层(2)设置在透明保护壳体(1)的一侧,所述丝绸布层(2)从内到外依次由衬底层(21)、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构成,且衬底层(21)、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相邻之间均通过胶水相粘附,所述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之间设置有发光元件(2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包括透明保护壳体(1)和丝绸布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壳体(1)与丝绸布层(2)通过热压相连接,且透明保护壳体(1)的一面边沿向内延伸形成裙边,所述丝绸布层(2)设置在透明保护壳体(1)的一侧,所述丝绸布层(2)从内到外依次由衬底层(21)、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构成,且衬底层(21)、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相邻之间均通过胶水相粘附,所述丝绸层(22)和硬膜层(23)之间设置有发光元件(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壳体(1)和丝绸布层(2)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1.5,且透明保护壳体(1)与丝绸布层(2)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所述透明保护壳体(1)与丝绸布层(2)之间的夹层设置为气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手机壳用丝绸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壳体(1)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性的透气通孔(10),所述透气通孔(10)的内径设置2.5mm-3mm。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和庆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县龙奇丝绸炼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