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680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58
本申请公开了电池管理装置,其包括LM5118电源控制模块,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并接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中点与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FB插脚连接以形成反馈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能实现恒流充电过程与恒压充电过程之间的平滑切换,确保电池组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管理装置
本申请涉及无线供电及电池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供电技术是以非接触的方式对供电设备进行电能和能量的传输,它可以理解为电、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可方便地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生产工艺、使用环境的差异导致电池组的不一致性逐渐扩大,可能出现过充、过放和局部过热的危险,严重影响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其能实现恒流充电过程与恒压充电过程之间的平滑切换,确保电池组的使用安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电池管理装置,包括LM5118电源控制模块,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并接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中点与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FB插脚连接以形成反馈回路。作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改进,在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COMP插脚与FB插脚之间并接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以形成电压环。作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另一种改进,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FB插脚之间串接一运放控制器以形成电流环,所述运放控制器的输入端之一经第四电阻接地。作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再一种改进,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VCCX插脚与PI调节器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HO插脚与第一MOS管连接,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LO插脚与第二MOS管连接,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一MOS管还与所述PI调节器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又一种改进,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VCC插脚与电源输入之间连接有RC滤波电路。按照本技术,通过LM5118电源控制模块与反馈回路的配合,反馈回路对输出电压进行实时检测,通过给电源控制模块发送信号并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系数的调整,实现电池恒压恒流阶段的灵活切换以及控制电池恒压阶段的持续稳定。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应用情形的示意图。为清晰起见,这些附图均为示意性及简化的图,它们只给出了对于理解本技术所必要的细节,而省略其他细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将显而易见。然而,应当理解,在详细描述和具体例子表明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同时,它们仅为说明目的给出。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管理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管理装置包括LM5118电源控制模块。LM5118电源控制模块是一种宽电压范围降压/升压开关稳压控制器,具有使用最少外部组件实现高性能且具成本效益的优点。当输入电压低于或高于输出电压时,降压/升压拓扑可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当输入电压比调节后的输出电压足够大时,LM5118将作为降压稳压器运行,然后随着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逐渐过渡到相应的降压/升压模式。如图1中所示,LM5118的VCC插脚与48V电源输入之间连接有RC滤波电路即第五电阻R1和第二电容C1。48V输入对LM5118电源控制模块进行供电,R1、C1实现输入滤波功能。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并接串联的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第一电阻R4与第二电阻R5之间的连接中点与LM5118的FB插脚连接以形成反馈回路,该反馈回路对输出电压进行实时检测。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COMP插脚与FB插脚之间并接串联的第三电阻R2和第一电容C3以形成电压环,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控。LM5118的VCCX插脚与PI调节器连接,LM5118的HO插脚与第一MOS管M1连接,LM5118的LO插脚与第二MOS管M2连接,第一MOS管M1与第二MOS管M2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感器L2,第一MOS管M1还与PI调节器连接,第一电感器L2还经二极管D1与第一电阻器R4连接。LM5118电源控制模块通过PI调节器实现电池恒流充电过程中的电流控制。电压/电流经二极管D1输出,其中一部分电能通过第一电阻R4进入FB插脚形成反馈并由电压环\电流环进行调节。当M1开通,电源控制模块为高电平,主电路为BUCK模式。当M1、L2、M2同时开通,为BUCK-BOOST模式。L2起到续流和储能的作用。第一电阻R4的一端与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FB插脚之间串接一运放控制器以形成电流环,运放控制器的输入端之一经第四电阻R3接地,运放控制器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4的一端连接,运放控制器的输出与LM5118的FB插脚连接,运放控制器还与LM5118的VCCX插脚连接。LM5118电源控制模块通过该电流环对输出电流进行检测、调控。电源控制模块通过接收例如来自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信号并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系数的调整,实现LM5118对电压环、电流环的控制,从而实现在电池恒压恒流阶段灵活切换以及在控制电池恒压阶段持续稳定。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池管理装置具有实时监控与检测的优点;具有可扩展性强的优点,通过提高储能器件容量能够便捷地提高设备容量;及具有输出电压软启动的优点,能有效避免电池充电过程中对电池的冲击。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管理装置的应用场合的示意图。本技术的电池管理装置连接在48V电源与电池之间,实现对电池充电、使用的管理。在此所述的多个不同实施例或者其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适当组合。除非明确指出,在此所用的单数形式“一”、“该”均包括复数含义(即具有“至少一”的意思)。应当进一步理解,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具有”、“包括”和/或“包含”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如在此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列举的相关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前面说明了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强调的是,本技术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以本技术主题范围内的其它方式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技术构思的启发和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对本技术作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或修改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LM5118电源控制模块,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并接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中点与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FB插脚连接以形成反馈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LM5118电源控制模块,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并接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中点与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FB插脚连接以形成反馈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COMP插脚与FB插脚之间并接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以形成电压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LM5118电源控制模块的FB插脚之间串接一运放控制器以形成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盟牛利勇王磊戚慧源客小健陈梅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知行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