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背式护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611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肩背式护裆,包括护裆本体,所述护裆本体由裆部、腰前部和腰后部组成,所述腰前部和腰后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裆部的前后端,所述腰前部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与所述腰后部的两侧连接,所述裆部的两侧分别与腰前部和腰后部之间围合形成供使用者腿部穿过的腿部开口,所述护裆本体由相互缝合的面层和里层构成,所述面层和里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缓冲卸力层。将护裆本体设为高腰结构,有利于将腰部薄弱部位都进行包敷,使得保护面积更大,且不影响活动的灵活度,其次在护裆本体内设置缓冲卸力层,有利于减小腰部所受到的撞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背式护裆
本技术属于体育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格斗训练时所用到的护裆。
技术介绍
在格斗训练中,摔、踢、拳是其几个动作要领,而腰部和裆部作为人最薄弱的部位,在训练过程中为了避免学员受伤,因此需要采用措施对其进行腰部和裆部进行保护,目前市面上还只见到有搏击时保护拳部的拳套和头部的头套,没见到保护腰部和裆部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斗时用于保护腰部和裆部的护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肩背式护裆,包括护裆本体,所述护裆本体由裆部、腰前部和腰后部组成,所述腰前部和腰后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裆部的前后端,所述腰前部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与所述腰后部的两侧连接,所述裆部的两侧分别与腰前部和腰后部之间围合形成供使用者腿部穿过的腿部开口,所述护裆本体由相互缝合的面层和里层构成,所述面层和里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缓冲卸力层。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护裆本体设为高腰结构,有利于将腰部薄弱部位都进行包敷,使得保护面积更大,且不影响活动的灵活度,其次在护裆本体内设置缓冲卸力层,有利于减小腰部所受到的撞击力。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腿部开口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肩背式护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裆本体(1),所述护裆本体(1)由裆部(11)、腰前部(12)和腰后部(13)组成,所述腰前部(12)和腰后部(13)分别设置在所述裆部(11)的前后端,所述腰前部(12)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与所述腰后部(13)的两侧连接,所述裆部(11)的两侧分别与腰前部(12)和腰后部(13)之间围合形成供使用者腿部穿过的腿部开口(14),所述护裆本体(1)由相互缝合的面层(15)和里层(16)构成,所述面层(15)和里层(16)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缓冲卸力层(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背式护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裆本体(1),所述护裆本体(1)由裆部(11)、腰前部(12)和腰后部(13)组成,所述腰前部(12)和腰后部(13)分别设置在所述裆部(11)的前后端,所述腰前部(12)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与所述腰后部(13)的两侧连接,所述裆部(11)的两侧分别与腰前部(12)和腰后部(13)之间围合形成供使用者腿部穿过的腿部开口(14),所述护裆本体(1)由相互缝合的面层(15)和里层(16)构成,所述面层(15)和里层(16)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缓冲卸力层(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背式护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腿部开口(14)相互靠近的一侧边沿处分别设有一个护裆带(18),所述护裆带(18)上的前侧及后侧分别设有绑带,通过绑带可将所述护裆带(18)贴合绑缚在使用者对应的大腿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背式护裆,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前部(12)的两侧分别设有腰片(121),两个所述腰片(121)可分别贴合在所述腰后部(13)的后侧,并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木李萍舒丽姜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体育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