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31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柜体,柜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二壳体的上开设有出风口;依次沿轴向水平相对设置的多个风机,安装于柜体内,多个风机包括靠近第一壳体的第一风机与靠近第二壳体的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与进风口对应设置;多个风机用于向出风口送风;进风导流组件,设置于进风口与多个风机之间,进风导流组件用于将从进风口进入的风流导向多个风机。本方案提供的立式空调器,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进入柜体的风流分布不均的现象,提升进风效率,进而提升换热效率与出风效率,从而提升空调器的运行性能。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which comprises a cabinet body, which comprises a relatively arranged first shell and a second shell, an ai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hell and an air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shell, and a plurality of blowers are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axial horizontal direction relative to each other, which are installed in the cabinet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blowers are arranged near the first shell. The first fan of a shell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fan near the second shell, the first fan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air inlet; multiple fans are used to supply air to the air outlet; the air inlet diversion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ir inlet and multiple fans, and the air inlet diversion component is used to guide the air flow from the air inlet to multiple fans. The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in this scheme can improve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air flow into the cabinet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ir intake, and the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heat exchange and air outlet, thereby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分体立式空调器一般都是上部出风,在制热模式下,由于上部出风量大,从上部出风口导出的风由于密度的关系仍会往上走,导致较难达到房间风量分布均匀的效果。相关技术中,采用至少两个沿纵向排布的离心风机实现上下两个出风口分别出风,存在以下缺陷:(1)进风效率较低,导致对立式空调器的制冷效率或制热效率造成了影响;(2)至少两个离心风机沿纵向排布,在送风过程中风能损耗较大,导致影响出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柜体,柜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二壳体的上开设有出风口;依次沿轴向水平相对设置的多个风机,安装于柜体内,多个风机包括靠近第一壳体的第一风机与靠近第二壳体的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与进风口对应设置;多个风机用于向出风口送风;进风导流组件,设置于进风口与多个风机之间,进风导流组件用于将从进风口进入的风流导向多个风机。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通过设置多个风机,并且多个风机在柜体内沿从第一壳体到第二壳体的方向布设,与现有技术中沿纵向布设风机的布设方式相比,有利于实现风能叠加的较高,以提升出风效率,在进风口与多个风机之间设置进风导流组件,导风组件能够将从进风口进入的风流向第一风机聚合,以改善现有技术中进入柜体的风流分布不均的现象,提升进风效率,进而提升换热效率与出风效率,从而提升空调器的运行性能。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立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流器组件包括:进风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结构,设置于进风口与第一风机之间,导流结构的一端靠近进风口的边缘,导流结构的另一端靠近第一风机,导流结构与第一风机相对的一面构造形成向第一风机延伸的导流曲面。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设置在进风口与第一风机之间,并且将与第一风机相对的一面构造为导流曲面,以在导流曲面与第一风机之间形成一条导入到第一风机的导流风道,进而实现从周边的进风口进入的风流通过导流风道导向第一风机,一方面,实现风流汇聚,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导流结构,使气流的流动更均匀,以实现降噪效果。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被构造为蜗舌结构,蜗舌结构沿第一风机周向均匀分布。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导流结构设置为蜗舌结构,并且蜗舌结构沿周向均布设置,进一步提升了风流均匀流动的效率,以进一步提升降噪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蜗舌结构的设置角度,改变导流风道的导风角度,实现最佳导流效果。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之间,其中,导流结构设置于进风口与换热器之间,和/或导流结构设置于换热器与第一风机之间。在本方案中,导流结构可以设置在进风口与换热器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换热器与第一风机之间,还可以在换热器的两侧均设置导流结构,以实现导流效果,并满足不同柜体内部空间的布设需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集流器组件,设置于柜体内,集流器组件能够构造出风机容纳区以及与风机容纳区连通的出风风道,风机容纳区用于安装多个风机;集流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第一集流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集流壳体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在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对接后,形成风机容纳区。在本方案中,通过将集流器组件设置为包括相互对接组装的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实现了集流器组件的可拆卸组装,第一集流壳体靠近进风侧设置,第二集流壳体靠近出风侧,并在通过在第一集流壳体上设置第一安装支架,在第二集流壳体上设置第二安装支架,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组装后,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二安装支架相对扣合在一起,形成风机容纳区,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二安装支架均有多条周向排布的固定筋,相邻的两个固定筋之间形成通风孔,进而实现了用于安装多个风机的蜗壳结构的设置,以满足在立式空调器内采用轴流风机的使用需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还包括:分别位于进风口上方和下方的第一防风板和第二防风板,换热器设置于第一防风板与第二防风板之间;进风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斜向导流板,两个第二斜向导流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的两侧,其中,第二斜向导流板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支架固定连接,第二斜向导流板的另一端延伸至防风板。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集流壳体上设置两个第二倾斜导流板,两个第二倾斜导流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的两侧,并向换热器的周边区域延伸,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壳体内进风口区域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处分别设置第一防风板与第二防风板,通过设置第一防风板与第二防风板,防止从进风口进入的风流窜入壳体的上部或下部,导致风机导风效率降低,通过将两个第二倾斜导流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的纵向两侧,以形成倾斜设置的两个第二倾斜导流板,通过第二倾斜导流板将换热器换热后的风流沿第二倾斜导流板导向第一安装支架,以由第一轴流电机向出风侧驱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器进风,中间风速高、两侧风速低的问题,使进风风流更均匀,并实现降噪效果。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安装支架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对应设置两个第二倾斜导流板。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风口包括在第二壳体的上部开设的上出风口以及在第二壳体的下部开设的下出风口;第二集流壳体分别设置有上风道与下风道,上风道设置于第二安装支架的上方,下风道设置于第二安装支架的下方。在本方案中,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与下出风口,对应地,出风风道包括上风道与下风道,上风道与上出风口对应,下风道与下出风口对应,一方面,能够实现上风道与下风道同时出风,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同换热模式下实现对应的上风道出风或下风道出风,从而实现多种出风方式,满足了不同换热模式的使用需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风机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轴流风机与第二轴流风机,第一轴流风机沿轴向水平容置于第一安装支架内,第二轴流风机沿轴向水平容置于第二安装支架内,第一轴流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轴流风轮与第一轴流电机,第二轴流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轴流风轮与第二轴流电机,其中,第一轴流风轮与第二轴流风轮相对同轴设置,并且转向相反,第一轴流电机与第二轴流电机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轴流风轮与第二轴流风轮的两侧。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轴流风机,并且两个轴流风机的风轮相对同轴设置,两个风轮之间具有指定间隙,一方面,实现送风方向相同,并能够提升风机运行过程的静压,减小容置体积,并提升出风风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风机的设置空间,以实现空调器的小型化设置。其中,第一轴流风轮与第二轴流风轮相对同轴设置,具体为风轮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另外,通过采用轴流风机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实现送风,一方面,轴流风机的轴流风轮与电机的组合结构,相对于离心风机尺寸更小,从而有利于减小整个立式空调器的整机尺寸,另一方面,多个水平设置的轴流风机可以并排放置于一个风机容纳区内,节省了空调器内部的设置空间,再一方面,多个水平设置的轴流风机通过两两沿轴向水平相对设置,并且两两反向旋转实现同向送风,能够减少风能损耗,提升送风效率,进而提升空调器的运行效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上风道的第一端口和下风道的第一端口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上开设有出风口;依次沿轴向水平相对设置的多个风机,安装于所述柜体内,所述多个风机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风机与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多个风机用于向所述出风口送风;进风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多个风机之间,所述进风导流组件用于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风流导向所述多个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上开设有出风口;依次沿轴向水平相对设置的多个风机,安装于所述柜体内,所述多个风机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风机与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多个风机用于向所述出风口送风;进风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多个风机之间,所述进风导流组件用于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风流导向所述多个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机之间,所述导流结构的一端靠近所述进风口的边缘,所述导流结构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风机相对的一面构造形成向所述第一风机延伸的导流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被构造为蜗舌结构,所述蜗舌结构沿所述第一风机周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其中,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和/或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风机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流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集流器组件能够构造出风机容纳区以及与所述风机容纳区连通的出风风道,所述风机容纳区用于安装所述多个风机;所述集流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所述第一集流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集流壳体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在所述第一集流壳体与所述第二集流壳体对接后,形成所述风机容纳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和下方的第一防风板和第二防风板,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虬曾小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