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旋盖式初雨弃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89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动旋盖式初雨弃流设备是一种应用在收集雨水的过程中,由降雨量来自动控制排放初雨的装置。长时间没有降雨会导致雨水淋洗很多大气污染物,再加上径流冲洗了露天受雨面的灰尘、以及可溶的与不可溶的杂物,这部分雨水被称为初雨。初雨的污染程度较高,在收集雨水的过程中应做出及时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流槽测算初雨量,并利用重力改变设备平衡,从而只收集干净的雨水,其它初雨都自动排放。这样,既弥补了传统设备的诸多不足,又达到了排放初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初雨弃流装置。适用于雨水收集利用的过程中。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雨水收集利用的逐渐重视,雨水收集量也随之增加。由于长时间没有降雨,雨水淋洗了很多大气污染物,而且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冲洗了露天受雨面的灰尘以及可溶的与不可溶的杂物,这部分雨水被称为初雨,其污染威胁不能再被忽视,应被排放。由于污染物只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因此,控制初期雨水(即初雨)成为雨水利用系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面对这种情况,初雨弃流装置就应运而生了。传统的初雨弃流设备有很多种,但都存在不足的地方。1、建造空间较大。很多设备是将所有的初雨收集起来,并将收集的初雨作为动力装置,在初雨收集完成后进行雨水收集。对于面积较大的场所,初雨的流量是很可观的,将其全部收集需要很大的空间,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2、需要电力或其他动力。一些初雨弃流装置是利用电子流量计或其他类似设备检测雨水的流量,根据面积计算出初雨量,并将其排放。由于使用了电力或其他动力设备,在缺少动力来源的场所就显得十分麻烦。3、制作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初雨弃流装置的不足,不但节省空间、制作简便而且无需动力,也不像其他设备一样收集初雨,而是直接将其排放,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其示意如图一所示。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做详细描述。-->固定轴选用的是长6~10厘米直径为3~8毫米的光滑不锈钢轴。管顶的固定轴是用来固定、翻转挡板的。管侧的固定轴是为了保持静止状态下挡板的位置。固定轴的安装则是使用两层宽约8~10厘米的半管体用专用粘合剂固定。挡板由厚度为3~4毫米的塑料板构成,大小由集水管口径来决定。形状为上圆下方,最上方再突出一个长6~8厘米,宽4~6厘米的矩形板体,用来固定重物和集水桶。分流槽是用ABS树脂板,利用塑料胶带和专用粘合剂制作而成。其长度与挡板相同,宽度和高度为2~3厘米。槽底设置有若干个孔洞,其数量和大小是由初雨的量来决定的。其中一个孔洞连接有取水管(取水管的直径由孔洞的大小决定),将初雨通过事先钻好的集水桶桶盖上的孔洞引入集水桶。其他孔洞则将初雨直接排放。集水桶的容量是由初雨量决定的,原则上其容量尽量小,以2~10升为佳。重物的重量只需比集水桶的最大重量略小即可。本专利技术装置原则上是安装在雨水下流弯管处的,将弯管做一定倾斜即可达到目的,如图二所示。当初雨通过集水管流出时,由于挡板的存在,雨水将通过挡板流入分流槽,再经取水管流入集水桶。当集水桶的重量大于重物的时候,挡板就会沿管顶的固定轴旋转,从而打开管口,使雨水进入管体,这样就达到了排放初雨的目的。经过实践,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很好的完成排放初雨的任务,而且造价成本非常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自动旋盖式初雨弃流设备示意图1-固定轴  2-挡板  3-分流槽  4-重物  5-取水管  6-集水桶  7-集水管图2为安装结构示意图1-集水管  2-挡板  3-固定轴  4-分流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初雨弃流设备,由固定轴、挡板、分流槽、重物、取水管、集水桶、集水管等组成。其特征是:本新型初雨弃流设备是依靠改变自身重力平衡无需外界动力而达到排放初雨的目的。其中分流槽能够科学实用地起到分流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雨弃流设备,由固定轴、挡板、分流槽、重物、取水管、集水桶、集水管等组成。
其特征是:本新型初雨弃流设备是依靠改变自身重力平衡无需外界动力而达到排放初雨的
目的。其中分流槽能够科学实用地起到分流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弃流设备,其特征是带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逢龙栾健傅丽司武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