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68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氨基酸0.5‑2份、腐殖酸0.2‑1份、作物秸秆3‑5份、聚丙烯酰胺3‑7份、聚丙烯酸钾2‑8份、聚丙烯酸铵4‑9份、聚丙烯酸钠0.3‑4.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3‑18份、山梨醇7‑15份、水36‑1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渗透能力,使地下水可以渗透至上层土壤,增强上层土壤的含水量,增强植物抗旱能力,同时通过聚丙烯酸钠和/或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吸收水分,达到贮存水分的效果。

A soil conditioner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soil aggregat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il improver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soil aggregate structur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oil improvement. The device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amino acid 0.5 2, humic acid 0.2 1, crop straw 3 5, polyacrylamide 3 7, potassium polyacrylate 2 8, ammonium polyacrylate 4 9, sodium polyacrylate 0.3 4.6, starch grafted acrylate copolymer 3 18, sorbitol 7 15, water 36 10.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soil aggregate structure, eliminate soil compaction, enhance soil permeability, make groundwater infiltrate into upper soil, enhance water content of upper soil, enhance drought resistance of plants, and absorb water through sodium polyacrylate and/or starch-grafted acrylate copolymer crosslinks to achieve storage. The effect of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特别涉及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
技术介绍
当前由于土壤免耕、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和人类活动等导致土壤板结、土质恶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由于土壤板结会降低土壤渗透能力,在缺水干旱地区地下水很难渗透至上层土壤,导致上层土壤的含水量低,严重影响玉米作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可以增强土壤渗透能力,增强植物抗旱能力。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氨基酸0.5-2份、腐殖酸0.2-1份、作物秸秆3-5份、聚丙烯酰胺3-7份、聚丙烯酸钾2-8份、聚丙烯酸铵4-9份、聚丙烯酸钠0.3-4.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3-18份、山梨醇7-15份、水36-100份。更优地,所述氨基酸为0.5份、所述腐殖酸为0.2份、所述作物秸秆为3份、所述聚丙烯酰胺为3份、所述聚丙烯酸钾为2份、所述聚丙烯酸铵为4份、所述聚丙烯酸钠为0.3份、所述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3份、所述山梨醇为7份、所述水为36份。更优地,所述氨基酸为2份、所述腐殖酸为1份、所述作物秸秆为5份、所述聚丙烯酰胺为7份、所述聚丙烯酸钾为8份、所述聚丙烯酸铵为9份、所述聚丙烯酸钠为4.6份、所述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18份、所述山梨醇为15份、所述水为100份。更优地,所述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渗透能力,使地下水可以渗透至上层土壤,增强上层土壤的含水量,增强植物抗旱能力,同时通过聚丙烯酸钠和/或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吸收水分,达到贮存水分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数据,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一:氨基酸为0.5份、腐殖酸为0.2份、小麦秸秆为3份、聚丙烯酰胺为3份、聚丙烯酸钾为2份、聚丙烯酸铵为4份、聚丙烯酸钠为0.3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3份、山梨醇为7份、水为36份。使用方法:播种时施入土壤(分别施入,不与肥料种子同穴)。1.对玉米生长与土壤改良的结果试验处理:用(Y)和不用(CK,但做相应处理时喷洒清水);使用方法:播种时用(S)和播种及拔节期喷洒均用(JS)。共3个处理,YS,YJS,CK。玉米吐丝期和收获后测定玉米生长及土壤剖面各项指标。1.1吐丝期和收获期植株干重(单株)1.2吐丝期和收获期根系干重(单株)1.3土壤微团粒结构和团粒结构(0.25~5mm)1.4产量2.对玉米抗旱能力的影响研究试验处理:处理时期:种子萌发期。干旱情景模拟:用PEG6000,选取单粒种子,用酒精消毒、蒸馏水冲洗后放入培养皿,加入20%PEG6000后第2d加入文中20%的该制剂(2个处理,用(Y)和不用(N)),同时不胁迫的为对照CK,同时放入光照培养箱内萌发,处理8d后测定发芽率。实施例二:氨基酸为2份、腐殖酸为1份、高粱秸秆为5份、聚丙烯酰胺为7份、聚丙烯酸钾为8份、聚丙烯酸铵为9份、聚丙烯酸钠为4.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18份、山梨醇为15份、水为100份。使用方法:播种时施入土壤(分别施入,不与肥料种子同穴)。1.对玉米生长与土壤改良的结果试验处理:用(Y)和不用(CK,但做相应处理时喷洒清水);使用方法:播种时用(S)和播种及拔节期喷洒均用(JS)。共3个处理,YS,YJS,CK。玉米吐丝期和收获后测定玉米生长及土壤剖面各项指标。1.1吐丝期和收获期植株干重(单株)1.2吐丝期和收获期根系干重(单株)1.3土壤微团粒结构和团粒结构(5~10mm)1.4产量2.对玉米抗旱能力的影响研究试验处理:处理时期:种子萌发期。干旱情景模拟:用PEG6000,选取单粒种子,用酒精消毒、蒸馏水冲洗后放入培养皿,加入20%PEG6000后第2d加入文中20%的该制剂(2个处理,用(Y)和不用(N)),同时不胁迫的为对照CK,同时放入光照培养箱内萌发,处理8d后测定发芽率。实施例三:氨基酸为1.3份、腐殖酸为0.6份、玉米秸秆为4份、聚丙烯酰胺为5份、聚丙烯酸钾为5份、聚丙烯酸铵为6.5份、聚丙烯酸钠为2.5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11份、山梨醇为11份、水为70份。使用方法:播种时施入土壤(分别施入,不与肥料种子同穴)。1.对玉米生长与土壤改良的结果试验处理:用(Y)和不用(CK,但做相应处理时喷洒清水);使用方法:播种时用(S)和播种及拔节期喷洒均用(JS)。共3个处理,YS,YJS,CK。玉米吐丝期和收获后测定玉米生长及土壤剖面各项指标。1.1吐丝期和收获期植株干重(单株)1.2吐丝期和收获期根系干重(单株)1.3土壤微团粒结构和团粒结构(5~10mm)1.4产量2.对玉米抗旱能力的影响研究试验处理:处理时期:种子萌发期。干旱情景模拟:用PEG6000,选取单粒种子,用酒精消毒、蒸馏水冲洗后放入培养皿,加入20%PEG6000后第2d加入文中20%的该制剂(2个处理,用(Y)和不用(N)),同时不胁迫的为对照CK,同时放入光照培养箱内萌发,处理8d后测定发芽率。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氨基酸0.5‑2份、腐殖酸0.2‑1份、作物秸秆3‑5份、聚丙烯酰胺3‑7份、聚丙烯酸钾2‑8份、聚丙烯酸铵4‑9份、聚丙烯酸钠0.3‑4.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3‑18份、山梨醇7‑15份、水36‑1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氨基酸0.5-2份、腐殖酸0.2-1份、作物秸秆3-5份、聚丙烯酰胺3-7份、聚丙烯酸钾2-8份、聚丙烯酸铵4-9份、聚丙烯酸钠0.3-4.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3-18份、山梨醇7-15份、水36-10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为0.5份、所述腐殖酸为0.2份、所述作物秸秆为3份、所述聚丙烯酰胺为3份、所述聚丙烯酸钾为2份、所述聚丙烯酸铵为4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霞穆心愿付景赵发欣郑玉珍杨豫龙唐保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