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535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及方法,涉及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破碎装置、搅拌装置和螺旋提升装置;螺旋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筒,提升筒倾斜设置,提升筒由电机驱动转动,其顶部设置有杂质出口,侧壁和底部设置有筛孔。该系统将含油污泥进行破碎搅拌,使其形成浆化态后将其螺旋提升,小颗粒泥沙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由倾斜设置的提升筒的侧壁和底部逃出,大颗粒杂质螺旋提升至提升筒顶部后输出,完成含油泥沙与大颗粒杂质的分离,实现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该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对油泥沙和杂质的分离效果好,全封闭设计,无挥发性有机物和粉尘外溢,减低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油污泥的处理
,尤其是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含油污泥指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泥土或其他介质,其中的油分不能直接回收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多种形态的混合物,其具有比重大、粘度高、不易搅拌,油水不易分离等特点,且其中常含有砖块、石块、螺丝、塑料袋等杂质。含油污泥主要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按来源可分为四类:(1)清罐油泥:产生于油品储罐储存原油过程,原油中的重有机质沉降并积累在油罐底部,形成高达储罐容量1%的黑稠胶装物质层。油罐底泥的特点是烃类含量高,具有可回收利用资源价值。(2)作业油泥:在油气田开发特别是油井采油、页岩气采气生产和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部分原油放喷或被油管、抽油杆、泵及其他井下工具携带至地面或井场,这些原油渗透入地面土壤形成的油泥。(3)落地油泥:产生于采油生产及修井作业施工等过程,有些原油由于放喷或被各种井下工具携带等原因到达地面,然后渗入土壤及其他固体物质,由于长期存放,原油中的重有机质诸如砂粒、石蜡和沥青质以及重金属盐类等互相粘合在一起,形成落地油泥。(4)其他油泥:炼油厂污水处理厂也会产生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生化池剩余污泥、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原油罐底泥等。由于含油污泥粘度高达50000-100000cp,并常含砖块、砂石、螺丝、塑料袋等杂质,部分油泥常采用吨袋包装进场,处理前预先破袋,但是其加水加热均无法混合制浆,通常需采用合理的预处理方式进行分选、破碎、制浆,以满足后续物料输送和处理要求。传统的方式是进场后倒入收集池,通过人工分选除杂质。采用该预处理方式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高,作业环境恶劣,且除杂效果差,效率低。分选后的物料仍需采用皮带、螺旋等传统粗放的传输方式输送至后续单元,输送效率低且伴有VOC等恶臭气体外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该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对含油泥沙和杂质的分离效果好,且采用全封闭设计,无挥发性有机物(VOC)和粉尘外溢,减低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破碎装置、搅拌装置和螺旋提升装置;所述螺旋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筒,所述提升筒倾斜设置,所述提升筒在电机驱动下转动,所述提升筒顶部设置有杂质出口,所述提升筒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筛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含油污泥中的大颗粒杂质被破碎成小颗粒,经搅拌装置搅拌同时加水后,既可初洗物料,使油水初步分离,又可降低物料粘度,形成浆化态物料,继续搅拌后,油泥沙均分散并呈悬浮态分布于液相中,与杂质分离,便于后续分离。提升过程中,提升筒由电机驱动转动,由于提升筒倾斜设置,含油污泥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小颗粒含油泥沙由筛孔中输出,大颗粒杂质从顶部的杂质出口输出,以实现油泥沙与杂质的分离。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所述螺旋提升装置还包括油泥收集箱,所述提升筒的筒身设置于所述油泥收集箱内部,所述提升筒的杂质出口设置于所述油泥收集箱内部,所述提升筒与所述油泥收集箱底部的夹角为15-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小颗粒含油泥沙被收集于泥沙收集箱,不任意排放,同时杂质另外收集,单独处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所述油泥收集箱中设置有水,所述提升筒长度的1/3-2/3浸没在水面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所述油泥收集箱设置有电加热器以对水进行加热。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的油泥沙在油泥收集箱经水悬浮分散形成浆化态物料并加热,进一步降低粘度,促进油水分离。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所述油泥收集箱底部设置有固相抽沙泵。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固相抽砂泵将油泥沙中的固体泥沙输送至后续处理单元。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所述筛孔的孔径为10-20mm。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还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离心泵和两条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与所述离心泵相互连接;所述离心泵设置于所述螺旋提升装置,一条所述喷淋管连接至所述提升筒,另一条所述喷淋管连接至所述搅拌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和提升过程中,可以对含油污泥进行洗涤,促进油泥分离。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所述破碎装置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破碎装置为双辊破碎机,所述双辊破碎机连接至所述进料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三层斜叶机和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套设于所述三层斜叶机外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筒可优化搅拌形式,降低搅拌功率,提升搅拌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还包括杂质收集箱,所述杂质收集箱连接至所述提升筒顶部的出口。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含油污泥,将其导入破碎装置进行破碎处理;(2)对经破碎的含油污泥导入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同时用破乳剂溶液进行喷淋;破乳剂由按质量份数计的烷基葡萄糖酰胺18-25份、松香酸聚氧乙烯酯16-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15份、柠檬酸6-10份和硅酸钠2-5份组成;(3)将经搅拌的含油污泥导入螺旋提升装置,使提升筒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对物料进行螺旋提升,提升过程中,小颗粒含油泥沙在重力和离心力的双重作用下从筛孔中逃逸,大颗粒杂质从提升筒的顶部的出口输出,从而初步分离油泥沙与大颗粒杂质,完成预处理。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先将含油污泥进行破碎搅拌,将包装材料以及砖块砂石等大颗粒杂质破碎,使物料更容易形成浆化态物料,然后将浆化态物料经螺旋提升,使小颗粒泥沙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由倾斜设置的提升筒的侧壁和底部逃出,而大颗粒杂质被螺旋提升至提升筒顶部,随后输出,完成含油泥沙与大颗粒杂质的分离,从而实现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该系统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对油泥沙和杂质的分离效果好,且采用全封闭设计,无挥发性有机物(VOC)和粉尘外溢,减低环境污染。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的平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的俯视图。图中,1是破碎装置,11是进料口,12是双辊破碎机,2是搅拌装置,21是三层斜叶机,22是导流筒,3螺旋提升装置,31是提升筒,32是油泥收集箱,33是筛孔,34是电加热器,35是固相抽沙泵,4是杂质收集箱,5是喷淋装置,51是离心泵,52是喷淋管。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破碎装置1、搅拌装置2和螺旋提升装置3和杂质收集箱4,其还包括喷淋装置5,喷淋装置5分别连接至搅拌装置2和螺旋提升装置3。其中,破碎装置1、搅拌装置2和螺旋提升装置3构成一个设置有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破碎装置、搅拌装置和螺旋提升装置;所述螺旋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筒,所述提升筒倾斜设置,所述提升筒在电机驱动下转动,所述提升筒顶部设置有杂质出口,所述提升筒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筛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破碎装置、搅拌装置和螺旋提升装置;所述螺旋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筒,所述提升筒倾斜设置,所述提升筒在电机驱动下转动,所述提升筒顶部设置有杂质出口,所述提升筒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筛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提升装置还包括油泥收集箱,所述提升筒的筒身设置于所述油泥收集箱内部,所述提升筒的杂质出口设置于所述油泥收集箱内部,所述提升筒与所述油泥收集箱底壁的夹角为15-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收集箱中设置有水,所述提升筒长度的1/3-2/3浸没在水面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收集箱设置有电加热器以对水进行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收集箱底部设置有固相抽沙泵。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孔的孔径为10-20mm。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离心泵和两条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涛白果陈科宇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