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438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置物架,包括通过驱动装置可前后移动的设置于墙体中的滑座、与所述滑座一体式设置的安设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设架底部的立柱,所述立柱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中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伸展的花键轴,所述第一滑槽左右两侧壁对称设有互通外部的第一通透槽,所述第一滑块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置有伸出所述第一通透槽外的第一固定块,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立柱上方设有第一转向槽,所述第一转向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中设有通口向下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有第二通透槽。

A shel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cement rack, which comprises a sliding seat which can be moved forward and backward in the wall body through a driving device, an installation rack integrated with the sliding seat and a column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stallation rack. Th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groove extending up and down, and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is smoothly installed with a first one. The first slide block is rotated and fitted with a spline shaft with upper and lower extensions. The first slide groove is symmetrically equipped with a first permeable groove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The first slide block is symmetrically equipped with a first fixed block extending out of the first permeable groove on both sides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wall. The installation frame is located on the column. A first steer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and a steering sleeve is installed in the first steering groove which can rotate through a bearing. The steer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spline groove with a downward opening, and a second permeable groo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pline groove and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物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置物架
,具体是一种置物架。
技术介绍
置物架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及其广泛,置物架一般都是有多根金属杆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金属杆件在加工生产时需要进行打孔操作,而传统中的打孔装置设置模式单一,且需要人力过多的投入使用,同时无法实现同一竖直线上的多组钻孔操作,其大大的降低了加工效率,存在较大弊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置物架。本专利技术一种置物架,包括通过驱动装置可前后移动的设置于墙体中的滑座、与所述滑座一体式设置的安设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设架底部的立柱,所述立柱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中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伸展的花键轴,所述第一滑槽左右两侧壁对称设有互通外部的第一通透槽,所述第一滑块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置有伸出所述第一通透槽外的第一固定块,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立柱上方设有第一转向槽,所述第一转向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中设有通口向下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有第二通透槽,所述花键轴顶部伸展端贯穿所述第二通透槽且与所述花键槽花键配合连接,所述安设架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向槽左右内壁的第二转向槽,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槽中的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一齿牙轮上啮合设置有第二齿牙轮,所述第二齿牙轮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向槽右侧底壁中的第一马达动力连接,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第二转向槽下方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向槽左右内壁的第三转向槽,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向槽中的第一锥边轮,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转向套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底壁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中设有左右贯穿的螺孔,所述螺孔中配合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侧端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第三转向槽的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杆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三转向槽中且内侧尾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滑槽内底壁设有互通外部的第三通透槽,所述第三通透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铰接安装有第一铰接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前后伸展设置于所述墙体中的滑腔以及设置于所述滑座中且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相互通的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前后端壁中对称设有第三滑槽,前后两个所述第三滑槽之间平滑安装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中设有通口向上的第四转向槽,所述第四转向槽左右内壁中转动配合安装有伸入所述第二活动腔中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转向槽中的第三齿牙轮,所述第三齿牙轮上啮合设置有第四齿牙轮,所述第四齿牙轮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转向槽右侧内壁中的第二马达动力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五齿牙轮,所述滑腔左右内壁中上下对称设有前后伸展的滑轨,所述滑轨中设有通口朝内的内齿槽,下侧的所述滑轨中的所述内齿槽与所述第二活动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活动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五齿牙轮配合连接的第六齿牙轮,所述内齿槽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内齿槽配合连接的第七齿牙轮,上侧的所述滑轨中的所述内齿槽中啮合设置有第八齿牙轮,所述第八齿牙轮内侧端面通过第三转向轴与所述滑座外侧端面转动配合的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块顶部端面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滑块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第二活动腔中的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与所述第三固定块之间铰接配合安装有第二铰接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花键轴底部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的钻头,所述第一滑槽内底壁设有通口向下的第四通透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金属杆件固定于所述立柱下方,然后开启所述第二马达转动,第二马达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四齿牙轮驱动所述第三齿牙轮、第五齿牙轮以及所述第七齿牙轮转动,所述第七齿牙轮转动后可驱动所述滑座带动所述安设架以及所述立柱前后移动,当第一次打孔位置确定后驱动所述第二马达正向转动,所述第二马达正向转动可通过所述第二齿牙轮驱动所述第一齿牙轮带动所述转向套正向转动,所述转向套正向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一锥边轮驱动所述第二锥边轮带动所述螺杆正向转动,左右两个所述螺杆正向转动后可同时驱动左右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向内侧滑动,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向内侧滑动的同时,在所述第二铰接臂的驱动下,所述第三滑块向上滑动,由此可使所述第五齿牙轮与所述第六齿牙轮脱离配合,所述滑座被限制移动,与此同时,所述第二滑块向内侧滑动后可通过第一铰接臂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花键轴以及所述钻头向下运动,而在所述转向套转动的同时所述花键轴以及所述钻头跟随转动,由此当所述钻头贯穿所述第四通透槽后即可实现钻孔操作;一次打孔完成后驱动所述第一马达反向转动,所述第一马达反向转动后可控制所述转向套以及所述螺杆反向转动,所述螺杆反向转动可驱动所述第二滑块向外侧滑动,在所述第一铰接臂以及所述第二铰接臂的带动下,所述第一滑块向上滑动,所述第三滑块向下滑动,当所述第一滑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滑槽内顶壁相抵时,所述钻头收纳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此时所述第五齿牙轮与所述第六齿牙轮相啮合,由此所述第二马达转动的同时可继续驱动所述滑座带动所述安设架以及所述立柱移动至第二次打孔位置处进行打孔,由此往复即可实现同时竖直平面内的移动打孔操作,可大大提高打孔效率以及打孔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同一竖直面上的移动打孔操作,可大大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打孔效率以及打孔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置物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置物架,包括通过驱动装置可前后移动的设置于墙体中的滑座10、与所述滑座10一体式设置的安设架13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设架13底部的立柱23,所述立柱23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滑槽24,所述第一滑槽24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块26,所述第一滑块26中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伸展的花键轴27,所述第一滑槽24左右两侧壁对称设有互通外部的第一通透槽25,所述第一滑块26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置有伸出所述第一通透槽25外的第一固定块22,所述安设架13中位于所述立柱23上方设有第一转向槽42,所述第一转向槽42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套40,所述转向套40中设有通口向下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与所述第一滑槽24之间设有第二通透槽,所述花键轴27顶部伸展端贯穿所述第二通透槽且与所述花键槽花键配合连接,所述安设架13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向槽42左右内壁的第二转向槽48,所述转向套40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槽48中的第一齿牙轮49,所述第一齿牙轮49上啮合设置有第二齿牙轮41,所述第二齿牙轮41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向槽48右侧底壁中的第一马达43动力连接,所述安设架13中位于所述第二转向槽48下方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向槽42左右内壁的第三转向槽46,所述转向套40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向槽46中的第一锥边轮44,所述安设架13中位于所述转向套40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活动腔14,所述第一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物架,包括通过驱动装置可前后移动的设置于墙体中的滑座、与所述滑座一体式设置的安设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设架底部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中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伸展的花键轴,所述第一滑槽左右两侧壁对称设有互通外部的第一通透槽,所述第一滑块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置有伸出所述第一通透槽外的第一固定块,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立柱上方设有第一转向槽,所述第一转向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中设有通口向下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有第二通透槽,所述花键轴顶部伸展端贯穿所述第二通透槽且与所述花键槽花键配合连接,所述安设架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向槽左右内壁的第二转向槽,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槽中的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一齿牙轮上啮合设置有第二齿牙轮,所述第二齿牙轮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向槽右侧底壁中的第一马达动力连接,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第二转向槽下方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向槽左右内壁的第三转向槽,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向槽中的第一锥边轮,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转向套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底壁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中设有左右贯穿的螺孔,所述螺孔中配合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侧端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第三转向槽的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杆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三转向槽中且内侧尾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滑槽内底壁设有互通外部的第三通透槽,所述第三通透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铰接安装有第一铰接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物架,包括通过驱动装置可前后移动的设置于墙体中的滑座、与所述滑座一体式设置的安设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设架底部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中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伸展的花键轴,所述第一滑槽左右两侧壁对称设有互通外部的第一通透槽,所述第一滑块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置有伸出所述第一通透槽外的第一固定块,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立柱上方设有第一转向槽,所述第一转向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中设有通口向下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有第二通透槽,所述花键轴顶部伸展端贯穿所述第二通透槽且与所述花键槽花键配合连接,所述安设架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向槽左右内壁的第二转向槽,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槽中的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一齿牙轮上啮合设置有第二齿牙轮,所述第二齿牙轮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向槽右侧底壁中的第一马达动力连接,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第二转向槽下方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向槽左右内壁的第三转向槽,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向槽中的第一锥边轮,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转向套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底壁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中设有左右贯穿的螺孔,所述螺孔中配合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侧端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第三转向槽的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杆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三转向槽中且内侧尾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滑槽内底壁设有互通外部的第三通透槽,所述第三通透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众顶建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