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37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伞,包括支撑有伞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驱动马达,在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伞面的一端固定有对称的角形阻碍器,具有导绳与所述角形阻碍器内的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导绳另一端与所述把手内的驱动马达连接;在所述角形阻碍器两侧具有与所述伞面连接的伞架,所述角形阻碍器顶端通过滑轮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把手内包括有控制所述驱动马达的开合开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自动开合的雨伞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雨伞的使用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下雨天时,如果双手都提着物品, 这时打开雨伞就比较麻烦了,这时有人设计了单手操作的雨伞,通过在伞杆上 的开关及雨伞打开的凸部,当按下开关时,凸部就下陷到伞杆内,方便将雨伞 打开,但该种雨伞存在结构不稳定,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开合的雨伞。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雨伞,包 括支撑有伞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驱动马达,在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伞面的一端固定有对称的角形阻碍器,具有导绳与所述 角形阻碍器内的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导绳另一端与所述把手内的驱动马达连接;在所述角形阻碍器两侧具有与所述伞面连接的伞架,所述角形阻碍器顶端通过 滑轮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把手内包括有控制所述驱动马达的开合开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有效实现单手的操作,方便打开雨伞,且该结构比较稳定可靠,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雨伞内部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雨伞局部放大结构示意附图标记说明1、滑轮,2、角形阻碍器,3、支撑件,4、弹簧,5、导 绳,6、马达,7、开合开关,8、电源。9、支撑杆,10、伞面,11、伞架,12、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 一种雨伞,具有支撑伞面10的支撑杆9,所述支 撑杆9与把手12连接,把手12上设置有驱动马达6,在所述支撑杆9靠近所述 伞面10的一端固定有对称的角形阻碍器2,具有导绳5与所述角形阻碍器2内 的弹性部件4连接,所述导绳5另一端与所述把手12内的驱动马达6连接;在 所述角形阻碍器2两侧具有与所述伞面10连接的伞架11,所述角形阻碍器2顶 端通过滑轮1与所述支撑杆9连接。权利要求1、 一种雨伞,包括支撑有伞面(10)的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与把 手(1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2)上设置有驱动马达(6),在 所述支撑杆(9)靠近所述伞面(10)的一端固定有对称的角形阻碍器(2), 具有导绳(5)与所述角形阻碍器(2)内的弹性部件(4)连接,所述导 绳(5)另一端与所述把手(12)内的驱动马达(6)连接;在所述角形阻 碍器(2)两侧具有与所述伞面(10)连接的伞架(11),所述角形阻碍器(2)顶端通过滑轮(1)与所述支撑杆(9〉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2)内包括有控制 所述驱动马达(6)的开合开关(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伞,包括支撑有伞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驱动马达,在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伞面的一端固定有对称的角形阻碍器,具有导绳与所述角形阻碍器内的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导绳另一端与所述把手内的驱动马达连接;在所述角形阻碍器两侧具有与所述伞面连接的伞架,所述角形阻碍器顶端通过滑轮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把手内包括有控制所述驱动马达的开合开关。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153624SQ200720060848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4日专利技术者卢建强, 梁铭新 申请人: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伞,包括支撑有伞面(10)的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与把手(1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2)上设置有驱动马达(6),在所述支撑杆(9)靠近所述伞面(10)的一端固定有对称的角形阻碍器(2),具有导绳(5)与所述角形阻碍器(2)内的弹性部件(4)连接,所述导绳(5)另一端与所述把手(12)内的驱动马达(6)连接;在所述角形阻碍器(2)两侧具有与所述伞面(10)连接的伞架(11),所述角形阻碍器(2)顶端通过滑轮(1)与所述支撑杆(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铭新卢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