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罩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319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0:42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衣罩杯,包含一罩杯本体,该罩杯本体包含:一内表织物层、一外表织物层、以及一中间织物层,介于该内表织物层及该外表织物层之间,该中间织物层是由数条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所构成,其中该波纹状的聚酯纤纱线维的波峰处与该外表织物层结接,该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的波谷处是与该内表织物层结接;所述聚酯纤维纱线为一种远红外抗菌聚酯纤维,该聚酯纤维以聚酯为基底,以复合填料A、复合填料B为添加剂,通过熔融混纺制备得到。

Underwear Cup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n underwear cover cup,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surface fabric layer, an outer fabric layer and an intermediate fabric layer between the inner surface fabric layer and the outer fabric layer. The intermediate fabric layer is composed of several corrugated polyester fiber yarns, of which the corrugated fabric layer is composed. The polyester yarn is a far-infrared antimicrobial polyester fiber. The polyester yarn is based on polyester and additives of composite filler A and B are melted through melting. The blend was prepa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衣罩杯
本申请涉及内衣
,尤其涉及一种内衣罩杯。
技术介绍
胸罩为女性最为贴身的衣物,在现今国人生活品质普遍提升的环境下,消费者对胸罩品质及使用舒适性的要求相对增加,在胸罩产品中,最直接影响消费者穿戴品质及效果的不外乎为用以包覆撑托乳房效果的罩杯,罩杯的机能性主要诉求在于能将胸部集中托高,以让胸型美观,并防止胸部下垂。目前既有的胸罩是利用一设于罩杯内侧的提托片来达到将乳房集中托高的效果,而一般提托片是利用一平面素材裁切而成,不具备弹性,无法使罩杯达到服贴安定的效果,容易造成穿戴者的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内衣罩杯,以解决上述提出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衣罩杯,包含一罩杯本体,该罩杯本体包含:一内表织物层,其是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一外表织物层,其是包含一第一编织区以及一第二编织区,该第一编织区及该第二编织区相邻,其中该第一编织区是由热熔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该第二编织区是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以及一中间织物层,介于该内表织物层及该外表织物层之间,该中间织物层是由数条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所构成,其中该波纹状的聚酯纤纱线维的波峰处与该外表织物层结接,该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的波谷处是与该内表织物层结接;所述聚酯纤维纱线为一种远红外抗菌聚酯纤维,该聚酯纤维以聚酯为基底,以复合填料A、复合填料B为添加剂,通过熔融混纺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借由热熔纱线与弹性纤维纱线的编织,使得外表织物层的第一编织区具有较佳支撑效果,而外表织物层的第二编织区则借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的编织,具有较佳的柔适感。如此使应用此罩杯本体之内衣得以利用具有第一编织区的提托区域将乳房外侧的肌肉向内侧集中,且具有第二编织区的服贴区域则包覆并服贴于乳房,具备有提托支撑功能佳,且服贴舒适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中间织物层由远红外抗菌聚酯纤维构成,该聚酯纤维以复合填料A、复合填料B为添加剂,对于抗菌和远红外起到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内衣罩杯的剖面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内衣罩杯之外表织物层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内衣罩杯的应用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内衣罩杯之外表织物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内衣罩杯,图1所示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内衣罩杯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内衣罩杯10包含一罩杯本体11,罩杯本体11包含一内表织物层12、一外表织物层14以及一中间织物层16,其中内表织物层12是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内衣罩杯之外表织物层示意图,外表织物层14包含一第一编织区141及一第二编织区142,第一编织区141及第二编织区142相邻,其中第一编织区141是由热熔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而第二编织区142是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又中间织物层16是介于内表织物层12及外表织物层14之间,如图1所示,中间织物层16是由多个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161所构成,其中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161的波峰处与外表织物层14结接,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161的波谷处是与内表织物层12结接。其中,超细纤维纱线的粗细介于30丹尼及150丹尼之间,弹性纤维纱线的材质是为聚胺酯(PU)纤维,又热熔纱线是为一种包芯纱结构,于一实施例中,热熔纱线较佳者是为以热熔纤维将聚酯纤维包围的包芯纱。借由热熔纱线与弹性纤维纱线的编织,使得外表织物层14的第一编织区141具有较佳支撑效果,而外表织物层14的第二编织区142则因借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的编织,具有较佳的柔适感。又,内表织物层12及外表织物层14的编织是选自圆编编织及经编编织其中之一。另一方面,中间织物层16所使用的聚酯纤维纱线是可选用单丝纤维或复丝纤维,且外表织物层14、中间织物层16及内表织物层12之间是以3D立体编织法构成一种三明治布(SpacerFabricsorsandwichfabric),中间织物层16借由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的设计,具有远红外、抗菌透气的优点。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内衣罩杯的应用示意图,如图所示,罩杯本体11具有一提托区域111用以提托乳房,以及一贴合区域112位于提托区域111旁,于一实施例中,是使提托区域111的外表织物层14为第一编织区141,亦即提托区域111的外表织物层14是由热熔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而贴合区域112的外表织物层14为第二编织区142,亦即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于一实施例中,提托区域111是呈半月形,位于罩杯本体11的外侧且斜向延伸至罩杯本体11底缘,惟不限于此,提托区域111亦可为任意形状而不限定图案设计,提托区域111约占罩杯本体11的1%至99%,于一实施例中,提托区域111约占罩杯本体11的20%至40%,较佳者为占罩杯本体11的30%。如此使应用此罩杯本体11之内衣得以利用提托区域111将乳房外侧的肌肉向内侧集中,且服贴区域112包覆并服贴于乳房,具备有提托支撑功能佳,且服贴舒适的优点。进一步地,以热熔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的第一编织区141依据热熔纱线的编织密度更可细分为一热熔纱线密集编织区143以及一热熔纱线稀疏编织区144,如图4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热熔纱线密集编织区143位于罩杯本体11的最外侧部且斜向延伸至罩杯本体11的底缘,而热熔纱线稀疏编织区144则于热熔纱线密集编织区143及第二编织区142之间,如此借由热熔纱线的编织渐层的设计,使得罩杯本体11的提托及服贴的效果更具有变化性。在本专利技术中,借由热熔纱线与弹性纤维纱线的编织,使得外表织物层的第一编织区具有较佳支撑效果,而外表织物层的第二编织区则借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的编织,具有较佳的柔适感。如此使应用此罩杯本体之内衣得以利用具有第一编织区的提托区域将乳房外侧的肌肉向内侧集中,且具有第二编织区的服贴区域则包覆并服贴于乳房,具备有提托支撑功能佳,且服贴舒适的优点。进一步的,中间织物层16所使用的聚酯纤维纱线为一种远红外抗菌聚酯纤维,具体的,该聚酯纤维以聚酯为基底,以复合填料A、复合填料B为添加剂,通过熔融混纺制备得到,在含量方面,本申请得到的聚酯纤维中,包括5-12%的复合填料A、2-8%的复合填料B,余量为聚酯。其中,该复合填料A抗菌填料,该复合填料A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衣罩杯,包含一罩杯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罩杯本体包含:一内表织物层,其是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一外表织物层,其是包含一第一编织区以及一第二编织区,该第一编织区及该第二编织区相邻,其中该第一编织区是由热熔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该第二编织区是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以及一中间织物层,介于该内表织物层及该外表织物层之间,该中间织物层是由数条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所构成,其中该波纹状的聚酯纤纱线维的波峰处与该外表织物层结接,该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的波谷处是与该内表织物层结接;所述聚酯纤维纱线为一种远红外抗菌聚酯纤维,该聚酯纤维以聚酯为基底,以复合填料A、复合填料B为添加剂,通过熔融混纺制备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衣罩杯,包含一罩杯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罩杯本体包含:一内表织物层,其是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一外表织物层,其是包含一第一编织区以及一第二编织区,该第一编织区及该第二编织区相邻,其中该第一编织区是由热熔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该第二编织区是由超细纤维纱线及弹性纤维纱线编织所构成;以及一中间织物层,介于该内表织物层及该外表织物层之间,该中间织物层是由数条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所构成,其中该波纹状的聚酯纤纱线维的波峰处与该外表织物层结接,该波纹状的聚酯纤维纱线的波谷处是与该内表织物层结接;所述聚酯纤维纱线为一种远红外抗菌聚酯纤维,该聚酯纤维以聚酯为基底,以复合填料A、复合填料B为添加剂,通过熔融混纺制备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A包括:Al-Mg-CuO复合颗粒和多孔ZnFe2O4纳米球;所述复合填料B包括:MgO纳米粒子、Al2O3纳米粒子、TiO2纳米粒子、ZnO纳米粒子和多孔ZnFe2O4纳米球;其中,所述多孔ZnFe2O4纳米球粒径为300nm,是由粒径为10nm的纳米颗粒组装而成,具有多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纤维纱线的粗细介于30丹尼及150丹尼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纱线是为以热熔纤维将聚酯纤维包围的包芯纱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纤维纱线的材质是为聚胺酯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本体具有提托乳房的一提托区域,以及位于该提托区域旁的一贴合区域,该提托区域的该外表织物层为该第一编织区,该贴合区域的该外表织物层为该第二编织区;该提托区域不限定图案设计且占该罩杯本体的1%至99%。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抗菌聚酯纤维中,在含量方面,包括5-12%的复合填料A、2-8%的复合填料B,余量为聚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复合填料A中,所述Al-Mg-CuO复合颗粒和多孔ZnFe2O4纳米球的质量份数分别为:3份、10份;其中,该Al-Mg-CuO复合颗粒粒径为200nm,其为Al和Mg掺杂的纳米CuO复合颗粒,Al和Mg的掺杂质量分别为4%、7%;复合填料B中,该所述MgO纳米粒子、Al2O3纳米粒子、TiO2纳米粒子、ZnO纳米粒子和多孔ZnFe2O4纳米球的质量份数分别为:6份、5份、12份、9份和8份;其中,该MgO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0nm,Al2O3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0nm,TiO2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0nm,该ZnO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0n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抗菌聚酯纤维的制备过程:S1、取0.15g的乙酸铜溶解在10ml蒸馏水,搅拌,然后加入乙酸镁,再加入90ml的乙醇,继续搅拌2h后以1500W超声15min;再加入质量浓度为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鼎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佳妍内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