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立信专利>正文

全自动稳压恒压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307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全自动稳压恒压供水设备中电机水泵安装在设备底座上,其电机水泵的进水口接柔性接头的出水口,电机水泵的出水口接柔性接头的进水口,补气罐采用安装在设备底座上,补气罐的上端出口采用三通,一路经连管、补气止回阀和与水压贮能罐连通,一路经空气止回阀与空气过滤器连通,补气罐的下端出口采用吸水连管与混水器连通,混水器一端口经电磁阀与泄水连管的一端连通,泄水连管的另一端与水过滤器总成连通,混水器的另一端口与总出水连管和水压贮能罐连通,柔性接头的出水口接泵出口连管的进水口,泵出口连管的出水口经止回阀且通过循环管与水压贮能罐和总出水连管连通。(*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所有专利号为9235762.9、名称“全自动调速恒压供水器”。该供水器的调速箱安装在水压罐的侧部,水压罐纵向安装在底座上,电机泵通过减振垫安装在底座上,两入水法兰接口通过水管支架位于底座上,水源探测接口位于入水法兰接口内,柔性接头与电机泵的入水口连通,电机泵的出水口与两柔性接头的入水口连通、出水口经止回阀、泵出水管与水压罐中的总出水管连通,泄水连管的两端通过止回阀与入水法兰连通,并且泄水连管的中部通过电磁阀与水射器的一端连通,水射器的另一端与水压罐中总水管连通,吸水管的一端与水射器的颈部连通、另一端与补气罐的底部连通、气连管的一端与补气罐的上部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一端经进气管活接头、进气止回阀与水压罐连通,另一端经进气止回阀与消声过滤器连接。本技术的设计目的在现有
技术介绍
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补气结构、罐安装结构和泵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而实现的一种结构简单、稳压、恒压、供水性能稳定可靠且保压贮能效果好的全自动稳压恒压供水设备。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本技术是在本申请人所有专利号95225762.9、名称“全自动调速恒压供水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实现的一种具有稳压、恒压、保压贮能的供水设备。该设备由卧式水压贮能罐、电机泵、补气电机泵、补气罐、混水器、电磁阀、止回阀、压力传感器、高低水位及水源检测口、空气过滤器、电子软起动控制或电子变频调速控制器(现有技术的结合)与自动补气、检测技术相结合,组成了本设备的电子自动控制器。供水电机泵可根据用水量大小,采用一罐一泵或一罐二泵及三泵结构,构成高效节能可靠、机电一体化全自动设备。其结构方案1、全自动稳压恒压供水设备,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28)安装在水压贮能罐(26)上,其信号连线接电气控制器(29)的接线端,电机水泵(6)采用减振垫(7)安装在设备底座(30)上,其电机水泵的进水口接柔性接头(5)的出水口,电机水泵的出水口接柔性接头的进水口,补气罐(19)采用补气罐底座架(31)安装在设备底座上,补气罐的上端出口采用三通(20),一路经连管、补气连管活接头(23),补气止回阀(24)和补气管连接头(25)与水压贮能罐连通,一路经空气止回阀(21)与空气过滤器(22)连通,补气罐(19)的下端出口采用吸水连管(16)与混水器(15)连通,混水器一端口经电磁阀或电动阀(17)与泄水连管(18)的一端连通,泄水连管的另一端与水过滤器总成(1)连通,混水器的另一端口采用注水连管(14)与总出水连管(11)和水压贮能罐(26)连通,柔性接头(5)的出水口接泵出口连管(8)的进水口,泵出口连管的出水口经止回阀(9)且通过循环管(10)与水压贮能罐(26)和总出水连管(11)连通,柔性接头(5)的进水口接过滤器总成(1)的出水口。水压贮能罐(26)采用支架横向安装在设备底座(30)上。在水压贮能罐(26)的下端装有低水位检测口(13),其信号连线接电气控制器(29)中的控制端子。在过滤器总成(1)的上端盖上装有自动排气阀(3)和水源检测接口(4),水源检测接口的信号连线接电气控制器(29)中的控制端子。2、在上述1的基础上,补气罐(19)采用补气罐底座架(31)安装在设备底座(30)上,补气罐(19)的下端出口采用泵吸入连管(32)与补气电机水泵(33)的进水口连通,补气电机水泵的出水口经补气泵出口连管(34)与总出水连管(11)和水压贮能罐(26)连通,从而实现了一罐二泵的供水结构。3、在上述1的基础上,总出水连管(11)上设有一罐多泵接口(12),可实现一罐三泵或四泵等结构。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结构先进。该设备采用混水器及水泵吸水的原理进气,利用水泵扬程和管网静水压力自动补气,组成了稳压、恒压贮能罐。用电子调速变频器与电子软起动器相结合,控制水泵,并以电子检测技术为接口组成了自动控制器,协调保障全自动工作,构成可靠、高效、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了全自动稳压、恒压供水及停机保压、贮能、节电功效;二是保压贮能效果好。采用中转进气,自动补气结构彻底解决了气压罐失效的技术难题,从而加大了罐内气体压缩比,使停机保压时间与一般气压罐停机保压时间相比校,可延时保压功效提高2~3倍;三是采用电子检测和调速变频与软起动相结合,其控制可靠性高。小电机运行起动由调速变频器控制,大电机运行由软起动控制,从而克服了大电机频繁起动造成的大电流冲击。而设有水源中断、电源缺相、短路、过载、过流等完善保护措施,使设备的损坏的可能性降至最小;四是节能效果显著,可节电24~30%。本设备可与城市目来水管网相串接时,若自来水压力正常,可直接供水,设备不工作;当水压不够时,自动投入运行。按所需流量大小设备自动投入运行。小用水量、小泵工作,大用水量、大泵工作,高峰用水量,三台泵全部工作。如不用水时,设备不工作。各台水工作与否,取决于所需流量大小。既节能又提高了供水系统的可靠性;五是适用泵种范围广。本设备采用了柔性减振机构和调速缓关闭,彻底消除了“水锤噪声、机械振动噪声”;六是具有功效高、功能全、重量轻、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不受供水场合的限制;七是用户投资小。本设备造价低于全国同类产品造价20~50%,如与城市自来水源相接使用时,可无须水箱和水池,可同期节省工程总费用50%左右;八是可采用密闭式供水,彻底消除水源二次污染,提高了城市供水的卫生标准。附图标号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稳压型补气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恒压型补气结构的示意图。实施例1(图1~图3)全自动稳压恒压供水设备,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28)安装在水压贮能罐(26)上,其信号连线接电气控制器(29)的接线端,电机水泵(6)采用减振垫(7)安装在设备底座(30)上,其电机水泵的进水口接柔性接头(5)的出水口,电机水泵的出水口接柔性接头的进水口,补气罐(19)采用补气罐底座架(31)安装在设备底座上,补气罐的上端出口采用三通(20),一路经连管、补气连管活接头(23),补气止回阀(24)和补气管连接头(25)与水压贮能罐连通,一路经空气止回阀(21)与空气过滤器(22)连通,补气罐(19)的下端出口采用吸水连管(16)与混水器(15)连通,混水器一端口经电磁阀或电动阀(17)与泄水连管(18)的一端连通,泄水连管的另一端与水过滤器总成(1)连通,混水器的另一端口采用注水连管(14)与总出水连管(11)和水压贮能罐(26)连通,柔性接头(5)的出水口接泵出口连管(8)的进水口,泵出口连管的出水口经止回阀(9)且通过循环管(10)与水压贮能罐(26)和总出水连管(11)连通,柔性接头(5)的进水口接过滤器总成(1)的出水口。水压贮能罐(26)采用支架横向安装在设备底座(30)上。在水压贮能罐(26)的下端装有低水位检测口(13),其信号连线接电气控制器(29)中的控制端子。在过滤器总成(1)的上端盖上装有自动排气阀(3)和水源检测接口(4),水源检测接口的信号连线接电气控制器(29)中的控制端子。其工作原理在供水时,水源从过滤器总成的入口1进入,经过滤板2、柔性接头5、由电机泵运行,提供所需水量和水压。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稳压恒压供水设备,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28)安装在水压贮能罐(26)上,其信号连线接电气控制器(29)的接线端,电机水泵(6)采用减振垫(7)安装在设备底座(30)上,其电机水泵的进水口接柔性接头(5)的出水口,电机水泵的出水口接柔性接头的进水口,补气罐(19)采用补气罐底座架(31)安装在设备底座上,补气罐的上端出口采用三通(20),一路经连管、补气连管活接头(23),补气止回阀(24)和补气管连接头(25)与水压贮能罐连通,一路经空气止回阀(21)与空气过滤器(22)连通,其特征是:补气罐(19)的下端出口采用吸水连管(16)与混水器(15)连通,混水器一端口经电磁阀或电动阀(17)与泄水连管(18)的一端连通,泄水连管的另一端与水过滤器总成(1)连通,混水器的另一端口采用注水连管(14)与总出水连管(11)和水压贮能罐(26)连通,柔性接头(5)的出水口接泵出口连管(8)的进水口,泵出口连管的出水口经止回阀(9)且通过循环管(10)与水压贮能罐(26)和总出水连管(11)连通,柔性接头(5)的进水口接过滤器总成(1)的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信
申请(专利权)人:陈立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