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子扬专利>正文

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3002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09:49
提供一种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包括透明瓶体,透明瓶体上端设有开口,透明瓶体内腔底部设有诱虫装置,透明瓶体内腔中部可拆卸式安装有内单向门,透明瓶体的开口通过四面单向门盖盖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四面单向门盖上的单向门和内单向门形成两道单向门结构,并结合诱虫灯和香味散发器的双诱惑作用,使害虫进入透明瓶体底部之后,很难再反向逃脱,达到了诱捕昆虫的目的,提高了捕虫效果。

Four way two way one-way door and double trap tra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ur-sided two-way one-way door and a double trapping device, including a transparent bottle body, an opening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transparent bottle body, an insect trapping device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parent bottle body cavity, an inner one-way door detachably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ransparent bottle body cavity, and an opening of the transparent bottle body is capped by a four-sided one-way door cover. The invention consists of a one-way door on four one-way door cover and an inner one-way door to form two one-way door structures, and combines the double lure effect of the trap lamp and the fragrance emitter to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 pest to escape backward after entering the bottom of the transparent bottle body, thus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trapping insects and improving the trapp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
本专利技术属捕虫器
,具体涉及一种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
技术介绍
猕猴桃号称水果之王,富含各种维生素,倍受现在人们的喜爱。但是猕猴桃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害虫的破坏,为了防止害虫的侵害,现在果农常常使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害虫,然而这样方法会致使猕猴桃蜀国表面残留很多农药,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本专利技术由四面单向门盖上的单向门和内单向门形成两道单向门结构,并结合诱虫灯和香味散发器的双诱惑作用,使害虫进入透明瓶体底部之后,很难再反向逃脱,达到了诱捕昆虫的目的,提高了捕虫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包括透明瓶体,所述透明瓶体上端设有开口,所述透明瓶体内腔底部设有诱虫装置,所述透明瓶体内腔中部可拆卸式安装有内单向门,所述透明瓶体的开口通过四面单向门盖盖合。其中,所述四面单向门盖包括与透明瓶体的开口螺纹旋合的下旋合体,所述下旋合体上端面设有四面单向门结构,所述四面单向门结构是在一圆管体上圆周均匀分布有四个单向门,每个所述单向门均呈漏斗型,每个所述单向门的漏斗小口均朝向四面单向门结构中心开放;所述四面单向门结构上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端面中心设有挂钩。所述内单向门呈漏斗型且漏斗小口朝向透明瓶体内腔底部的诱虫装置。所述诱虫装置包括诱虫灯和香味散发器。所述透明瓶体包括上瓶体和下瓶体,所述上瓶体下端和下瓶体上端通过螺纹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开口设于上瓶体上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1、本方案通过诱虫灯和香味散发器能够将周围的害虫吸引过来,诱使害虫从四面单向门盖上的四个单向门进入透明瓶体,再通过内单向门进入透明瓶体下部,由于该四面单向门盖上的单向门和内单向门均呈漏斗形,而且形成两道单向门结构,害虫进入之后难以反向逃脱,达到了诱捕昆虫的目的;2、本方案将透明瓶体制成可拆卸的上瓶体和下瓶体,可便于内单向门和诱虫装置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如图1所示,包括透明瓶体1,所述透明瓶体1上端设有开口104,所述透明瓶体1内腔底部设有诱虫装置,优选的,所述诱虫装置包括诱虫灯4和香味散发器5。所述透明瓶体1内腔中部可拆卸式安装有内单向门2,所述内单向门2呈漏斗型且漏斗小口朝向透明瓶体1内腔底部的诱虫装置。所述透明瓶体1的开口104通过四面单向门盖3盖合,具体的,所述四面单向门盖3包括与透明瓶体1的开口104螺纹旋合的下旋合体301,所述下旋合体301上端面设有四面单向门结构302,如图2所示,所述四面单向门结构302是在一圆管体上圆周均匀分布有四个单向门3021,每个所述单向门3021均呈漏斗型,每个所述单向门3021的漏斗小口均朝向四面单向门结构302中心开放;所述四面单向门结构302上部设有上盖303,所述上盖303上端面中心设有挂钩304。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诱虫灯4和香味散发器5能够将周围的害虫吸引过来,诱使害虫从四面单向门盖3上的四个单向门3021进入透明瓶体1,再通过内单向门2进入透明瓶体1下部,由于该四面单向门盖3上的单向门3021和内单向门2均呈漏斗形,而且形成两道单向门结构,害虫进入之后难以反向逃脱,达到了诱捕昆虫的目的。所述透明瓶体1包括上瓶体101和下瓶体102,所述上瓶体101下端和下瓶体102上端通过螺纹结构103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开口104设于上瓶体101上端。此处结构将透明瓶体1制成可拆卸的上瓶体101和下瓶体102,可便于内单向门2和诱虫装置的更换。上述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包括透明瓶体(1),所述透明瓶体(1)上端设有开口(104),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瓶体(1)内腔底部设有诱虫装置,所述透明瓶体(1)内腔中部可拆卸式安装有内单向门(2),所述透明瓶体(1)的开口(104)通过四面单向门盖(3)盖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包括透明瓶体(1),所述透明瓶体(1)上端设有开口(104),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瓶体(1)内腔底部设有诱虫装置,所述透明瓶体(1)内腔中部可拆卸式安装有内单向门(2),所述透明瓶体(1)的开口(104)通过四面单向门盖(3)盖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面双道单向门及双引诱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单向门盖(3)包括与透明瓶体(1)的开口(104)螺纹旋合的下旋合体(301),所述下旋合体(301)上端面设有四面单向门结构(302),所述四面单向门结构(302)是在一圆管体上圆周均匀分布有四个单向门(3021),每个所述单向门(3021)均呈漏斗型,每个所述单向门(3021)的漏斗小口均朝向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扬赵杰
申请(专利权)人:李子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