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明登专利>正文

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96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表下集水和取水的设施,特别是非字型结构的渗入式地下水库。构筑在地表下的含水层,包含与含水层相通的渗水孔和沉沙池23的集水廊道、取水井26,上述集水廊道有主道11,和与主道连通呈非字型分枝状结构的支道18。上述含水层是河谷一阶地、古河床、高漫滩。主道可呈I形、T形、L形。本地下水库出水量大,过滤性能好,水质优良,施工简便,坚固耐用,投资省,可按需更换人工过滤层,扩建水库长度,增大出水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表下集水和取水的设施,特别是非字型结构的渗入式地下水库。已有的渗入式地下集取水设施,通常采用渗渠,截潜和引潜工程、渗流井。渗渠由沿河流平行或垂直方向、埋设于河漫滩中的一条滤管和取水井、沉沙池、天窗等构成。截潜工程由构筑在河底沙卵石层内且垂直河流的一条截水墙,截水墙上游的一条集水廊道和取水井构成。引潜工程由设置在河床下的一条地下集水廊道和取水井构成。上述三种集取水设施因其只有一条滤管或集水廊道,其出水量较小。渗流井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由河床基岩中沿河流垂直方向的廊道1,河底沙卵石中与廊道1连通的竖井和斜井2、河流边部与廊道连通的取水井3构成。渗流井集取河流渗水,出水量大,但由于地表河流水压力大,沙卵石层沙粒极易被掏空,孔隙度增大,因此过滤效果差,此外,须采用地下开挖施工方法,构筑难度大;当河底过滤层中有害物质达到饱和后,无法更换过滤层,只能废弃。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出水量大、过滤效果好的渗入式地下水库,并进而提供一种施工简便、过滤层可更换的渗入式地下水库。本专利技术的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参见附图),构筑在地表下的含水层,包含有与含水层相通的渗水孔(17、22)和沉沙池(23)的集水廊道、取水井(26),上述集水廊道有主道(11、12),和与主道连通呈非字型分枝状结构的支道(18)。上述主道的横断面形状可以呈拱洞形,也可以是平顶的方管形或圆管形,主道的侧壁上部可以有与地面相通的走廊(28),上述的取水井、沉沙池可以在主道上,主道上可以有天窗。上述含水层可以位于河谷一阶地、古河床、高漫滩。上述主道的平面形状可以呈I形,也可以呈T形,还可以呈L形。上述取水井可以在主道的端部,也可以在中部,还可以在转折部。地表水、地下水经含水层过滤,再经渗水孔渗入主道和支道,自取水井中取用。本专利技术的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与已有的渗入式地下集取水设施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和明显的效果。一、由主道和支道构成的非字型分枝状结构,成为地下水库的向四方延伸的集水道,使集水周边增大,所集取的含水层的范围大幅度增加;且集水道与含水层的接触面即渗入面积也大幅度增加;再者,地下水库的容积增加,本专利技术集水、储水、出水量均大幅度增加。二、本专利技术的地下水库,可旁河建于河谷一阶地、古河道、高漫滩,集取地表河水和地下水,并可根据用水需求量的增加,在已建成使用的地下水库的基础上,扩建地下水库的长度。三、本专利技术的地下水库,可采用垂直和/或平行于地下水的流向的主道、支道结构,及主道的I、L、T型结构,对地形和供水条件需要的适应性强。四、地表水和地下水经河谷一阶地、古河床、高漫滩的含水层的长途过滤后,渗集于本地下水库,其过滤能力强,灭菌和去除有害成份的效果好。五、本地下水库的过滤层所选用的河谷一阶地、古河床、高漫滩,为沙卵石结构,不仅过滤性好,且结构牢固,不会因集取水而形成沙粒淘空,孔隙度增大,出现河水不经过滤而进入地下水库,造成水质低劣事故,本地下水库能保持优良的水质。六、本地下水库,构筑于旁河地层,可采用地面开挖施工,施工方便,工程量小;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采用预制件,结构坚固,寿命长,且工期短;可大量节省投资,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通常可节省投资十数万至数百万元人民币。七、本地下水库,旁河构筑,且设有天窗、走廊、扶梯,可经常观测水库、清理泥沙、维护修理。当水质中有害成份增加,可采用地面开挖施工,更换过滤层,以保证供水的水质优良。下面,再用实施例并对照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已有的渗流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位于河床下方地层内。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地下水库4的构筑位置,河道5及其洪水位6,和枯水位7,河谷一阶地8,高漫滩9、10,基岩层34。图3是图2的一种地下水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主道11为I形结构,天然滤层33。图4是图2的另一种地下水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主道12为T形结构,天然滤层33。图5是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主道11的横截面形状及其与支道18的连接结构。图6是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显示主道中的取水井26走廊28及其通往地面的扶梯27,天窗24、沉沙池23、支道18的接口。图7是图3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显示主道中的天窗24、走廊28及其通往主道底面的下池梯30、沉沙池23,支道18的接口,主道拱底的基础为基岩层34。图9是主道的底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主道拱底的基础为沙卵石的天然滤层33,其拱底16有渗水孔17。图10是图4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显示主道尾端的结构。图11是图10的F-F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支道18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显示支道由多根滤管21连接构成。图中,箭头示水流方向。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如附图2~12所示。本地下水库,采用地面开挖施工,构筑在富含水的含水层中。由集水廊道和取水井等构成。上述集水廊道,由主道和支道构成,沿河流构筑。当含水层为河谷一阶地时,采用如图3所示的I形结构的主道11;当含水层为古河床或高漫滩时,为使取水井在洪水期不被洪水淹没,采用如图4所示的由垂直或成角度相交连通成一体的两条主道构成的T形结构(或L形结构)的主道12。主道的横截面形状呈拱洞形,其上部为拱顶13,下部的两侧和端头分别有侧壁14和端壁15,底部为平面形拱底16。上述侧壁、端壁、拱底都可以按需制有多个渗水孔17。而成为滤墙。当拱底的基础为基岩时,因其无渗水,无需制出渗水孔。主道通常采用实地浇注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用预制件组装构筑。上述支道18,与主道两侧连通呈非字型分枝状结构的多条支道,支道可以呈对称布置,也可以呈非对称布置。支道在主道下部的侧壁连通主道,支道的尾端19应高于首端20。各支道的长度视含水层宽广度确定。支道可采用预制件,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成可首尾相接的圆管形滤管21,滤管壁上制有许多渗水孔22,将多根滤管首尾相接并与主道连接构成支道。支道也可以实地浇注钢筋混凝土制成。在主道与支道的连接部的下游方向的主道的拱底,制有横断底面的通常结构的方槽形的沉沙池23,在沉沙池23的正上方的拱顶,开制有与地面相通的圆形或方形的天窗24,并用通常的天窗盖25遮盖。天窗可用于观测、清理泥沙等之用。在主道的端部,有通常结构的圆形或方形竖井结构的取水井26。取水井的井壁上制有通常结构的通向地面的扶梯27。在主道的侧壁上,制有通常结构的沿主道全程的走廊28,走廊最好加装护栏29,在主道与支道的连接部附近的侧壁上,装有通常结构的连通走廊28与主道底面的下池梯30。当地下水库主体构筑完成后,在地下水库外周,用沙卵石构筑人工滤层31,滤层可以有多层,按实地确定,最后进行回填,形成回填层32。权利要求1.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构筑在地表下的含水层,包含有与含水层相通的渗水孔(17、22)和沉沙池(23)的集水廊道、取水井(26),其特征在于集水廊道有主道(11、12),和与主道连通呈非字型分枝状结构的支道(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主道的横断面形状呈拱洞形,主道的侧壁上部有与地面相通的走廊(28),所说的取水井在主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字型渗入式地下水库,构筑在地表下的含水层,包含有与含水层相通的渗水孔(17、22)和沉沙池(23)的集水廊道、取水井(26),其特征在于集水廊道有主道(11、12),和与主道连通呈非字型分枝状结构的支道(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登
申请(专利权)人:黄明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