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Pleurotus eryngii,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epar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culture medium, bagging, sterilization, inoculation, cultivation, mushroom production, packaging and refrigeration.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abalone mushroom of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nutrition, taste and quality of Abalone Mushroom by matching the raw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proportion of the culture medium,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humidity, light, ventil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 during inoculation, sterilization and mushroom production period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杏鲍菇种植
,特别是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杏鲍菇是一种生长于欧洲地中海区域、中东和北非,但也在亚洲部分地区生长的食用性菇类,因其具有杏仁的香味和菌肉肥厚如鲍鱼的口感而得名。杏鲍菇是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栽培主料有棉籽壳、木屑,其他辅料有麸皮、糖、碳酸钙等。但是目前市场上杏鲍菇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培养出的杏鲍菇品质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杏鲍菇的营养、口感和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通过杏鲍菇配方原料的选择和比重的配比,接种、灭菌、出菇期管理中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管理方法培养杏鲍菇,利用本方法培养的杏鲍菇营养均衡、口感脆嫩、产量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1)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粗木屑8~10份,细木屑8~10份,玉米芯颗粒20~40份,细甘蔗渣8~10份,粗甘蔗渣8~10份,麸皮17~19份,豆粕9~9.5份,玉米粉8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粗木屑8~10份,细木屑8~10份,玉米芯颗粒20~40份,细甘蔗渣8~10份,粗甘蔗渣8~10份,麸皮17~19份,豆粕9~9.5份,玉米粉8~10份,轻质碳酸钙0.5~1.5份,生石灰0.2~0.8份;将粗木屑、细木屑、玉米芯颗粒、粗甘蔗渣、细甘蔗渣作为主料经过预处理后按照体积法逐层进行堆制,然后进行翻堆处理,翻堆处理好之后的主料经搅拌处理后待用,麸皮、玉米粉、豆粕、生石灰、轻质碳酸钙作为精料按照组分配比混合后,与主料搅拌混合制得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杏鲍菇出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粗木屑8~10份,细木屑8~10份,玉米芯颗粒20~40份,细甘蔗渣8~10份,粗甘蔗渣8~10份,麸皮17~19份,豆粕9~9.5份,玉米粉8~10份,轻质碳酸钙0.5~1.5份,生石灰0.2~0.8份;将粗木屑、细木屑、玉米芯颗粒、粗甘蔗渣、细甘蔗渣作为主料经过预处理后按照体积法逐层进行堆制,然后进行翻堆处理,翻堆处理好之后的主料经搅拌处理后待用,麸皮、玉米粉、豆粕、生石灰、轻质碳酸钙作为精料按照组分配比混合后,与主料搅拌混合制得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5%~70%,pH值控制在8.5~9.2;(2)装袋:将制得的培养基装袋,得到所需菌包;(3)灭菌:将菌包装入灭菌筐,灭菌筐置于灭菌锅中灭菌,灭菌后将菌包放置在10000级净化冷却室进行强制降温处理8~10小时,灭菌后菌包内培养基的pH值控制在6~6.2;(4)接种:控制菌包中心温度在18~22℃时进行接种作业,接种前对整个接种管道、接种枪和菌种输送管道进行灭菌处理,之后使用接种枪对每个菌包接种,菌包内每千克培养基接种量控制在24.3~24.7cc;(5)培养:接好菌种的菌包放置在培养架上,运至定植库堆放9~11天,温度控制在21~23℃,湿度在60~6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5000ppm,接种后第9天转运至培养库,在培养库放置26~29天后运至出菇房,培养阶段全程无光培养;(6)出菇:培养好的菌包转运至出菇房,挑选无污染菌种放置在出菇网格上进行出菇,出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不同的阶段调节空间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第一阶段为十天,第一天空间温度为12~14℃,发育状态为打冷刺激,第二天空间温度为16~18℃,发育状态为料面菌丝恢复,第三天空间温度为16~18℃,空间湿度为60~70%,光照强度为700~800lux,光照时长为8~10h,通风条件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2000~4000ppm,发育状态为料面菌丝恢复、菌丝扭结,第四、五天空间温度为15~17℃,空间湿度为60~70%,光照强度为700~800lux,光照时长为8~10h,通风条件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3000~5000ppm,发育状态为催蕾、拉套环,第六到九天空间温度为14.5~16.5℃,空间湿度为60~70%,光照强度为700~800lux,光照时长为8~10h,通风条件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3000~5000ppm,发育状态为小菇蕾出现,第十天空间温度为14.5~16.5℃,空间湿度为60~70%,光照强度为700~800lux,光照时长为8~10h,通风条件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3000~5000ppm,发育状态为菇蕾基本形成、去套环;第二阶段为四天,第一、二天空间温度为14~16℃,空间湿度为60~70%,无光照,通风条件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2500~6000ppm,第三、四天空间温度为13~15℃,空间湿度为60~70%,无光照,通风条件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相如,沈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